一种地震避难逃生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66245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2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震避难逃生床,包括床体,床体一端与支脚销接固定,位于床体另一端的支脚中设有可拆卸的顶升机构,顶升机构能够支撑床体以其销接一端为支点向上顶起,床体底部设有支撑柱,支撑柱两侧设有一对由若干弧形支撑钢板叠合而成的钢板组,钢板组一端经转轴转动固定在支撑柱上,钢板组的另一端安装在支脚上且各支撑钢板可在滑槽中滑动,支撑钢板经转动能够以转轴为支点发散展开并形成一拱形支撑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变传统床体的支撑结构,支撑钢板对躲避者起庇护作用,防止其被坠落物砸伤,并大大提高支撑作用,增强耐冲击能力,通过顶升机构能够扩大床体底部容纳空间,方便逃生及躲藏,使用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及特种安全防护救援的
,特别是一种地震避难逃生床。【
技术介绍
】地震灾害是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号称群灾之首。地震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自然灾害,除了直接造成房倒屋塌和山崩、地裂、砂土液化、喷砂冒水外,还会引起火灾、爆炸、毒气蔓延、水灾、滑坡、泥石流、瘟疫等次生灾害。地震灾害对人类社会的破坏多是以建筑物的倒塌而造成的。由于地震瞬间发生,人们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逃离出去,同时由于变形等原因可能导致房门无法打开,而且现在住在楼房中的人们越来越多,要想逃离出楼房,需要较长时间。目前,发生地震时较好的避震方式是在室内选择较安全的避震空间,如承重墙墙角、桌床底部,然而,在这些地方也难免会由于天花板等各种坠物的掉落而伤及人身,且地震时会产生大量尘土,危害人的眼睛和呼吸道。而传统桌床结构简单,耐冲击能力差,同时在当坠落物压紧床体后,避难者只能等待救援,无法实施自救,造成逃生率下降,使用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地震避难逃生床,能够在床体上形成一个呈拱形的钢板支撑结构,提高耐冲击能力,并能够支撑顶开坠物,方便逃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地震避难逃生床,包括两端具有支脚的床体,所述床体上设有交错的棕线,床体下方位于支脚之间设有空腔,所述床体一端与支脚销接固定,位于床体另一端的支脚中设有可拆卸的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能够支撑所述床体以其销接一端为支点向上顶起,所述床体底部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两侧设有一对由若干弧形支撑钢板叠合而成的钢板组,所述支脚上设有若干圆弧形滑槽,所述钢板组一端经转轴转动固定在支撑柱上,钢板组的另一端安装在支脚上且各支撑钢板可在所述滑槽中滑动,所述支撑钢板经转动能够以转轴为支点发散展开并形成一拱形支撑面。作为优选,所述顶升机构包括千斤顶和连接在千斤顶中活塞上的支撑脚,所述千斤顶安装在支脚中,所述支撑脚与支脚的端面限位配合。作为优选,所述床体底部设有能够驱动支撑钢板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上连接有转动轮,所述转动轮上沿其轴向设有若干用于拨动支撑钢板转动且不位于同一直线的拨块。作为优选,所述滑槽中均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在滑槽中具有距离差。作为优选,所述床体上设有地震感应器、控制器、报警器,地震感应器连接控制器,并向控制器发送地震信号,所述控制器与报警器连接,用于接收地震感应器发送的地震信号,并向报警器发送触发信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改变传统床体的支撑结构,利用每个钢板组中支撑钢板分别以转轴中心为支点转动直至展开,该对钢板组形成一呈拱形的支撑面,支撑钢板对躲避者起庇护作用,防止其被坠落物砸伤,并大大提高支撑作用,增强耐冲击能力,通过顶升机构能够将床体连同钢板组的支撑面顶起,扩大床体底部容纳空间,方便逃生及躲藏,使用更加方便。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转动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滑槽的连接框图;图中:1-支脚、2-床体、3-支撑柱、4-转轴、5-支撑钢板、6_滑槽、7_千斤顶、8_缺口、9-支撑脚、10-驱动电机、11-报警器、12-转动轮、13-拨块、14-限位块、15-地震感应器、16-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包括两端具有支脚1的床体2,所述床体2上设有交错的棕线,床体2下方位于支脚1之间设有空腔,所述床体2 —端与支脚1销接固定,位于床体2另一端的支脚1中设有可拆卸的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能够支撑所述床体2以其销接一端为支点向上顶起,所述床体2底部设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两侧设有一对由若干弧形支撑钢板5叠合而成的钢板组,所述支脚1上设有若干圆弧形滑槽6,所述钢板组一端经转轴4转动固定在支撑柱3上,钢板组的另一端安装在支脚1上且各支撑钢板5可在所述滑槽6中滑动,滑槽6设置在位于支脚1的缺口 8上,所述支撑钢板5经转动能够以转轴4为支点发散展开并形成一拱形支撑面。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改变传统床体2的支撑结构,利用每个钢板组中支撑钢板5分别以转轴4中心为支点转动直至展开,该对钢板组形成一呈拱形的支撑面,支撑钢板5对躲避者起庇护作用,防止其被坠落物砸伤,拱形的支撑面大大提高支撑作用,增强了耐冲击能力,通过顶升机构能够将床体2连同钢板组的支撑面顶起,扩大床体底部容纳空间,同时也能在坠物落至支撑钢板5上后可将其顶起,方便逃生及有利于躲藏,使用更加方便。通过将顶升机构可拆卸设置,能够及时取出用于顶起其他坠落物,增加逃生成功率。具体的,所述顶升机构包括千斤顶7和连接在千斤顶7中活塞上的支撑脚9,所述千斤顶7安装在支脚1中,所述支撑脚9与支脚1的端面限位配合。能够及时取出千斤顶7用于顶起其他坠落物,增加逃生成功率,支撑脚9与支脚1能够防止位移,造成床体2摇晃而导致耐冲击能力下降。具体的,所述床体2底部设有能够驱动支撑钢板5转动的驱动电机10,所述驱动电机10上连接有转动轮12,所述转动轮12上沿其轴向设有若干用于拨动支撑钢板5转动且不位于同一直线的拨块13。利用驱动电机10驱动转动轮12转动,通过拨块13能够分次拨动支撑钢板5从而实现其开展。具体的,所述滑槽6中均设有限位块14,所述限位块14在滑槽6中具有距离差,限位块14在滑槽6中不位于同一直线。使支撑钢板5可由限位块14限位停止转动,从而保持形成一个拱形支撑面。具体的,所述床体2上设有地震感应器15、控制器16、报警器11,地震感应器15连接控制器16,并向控制器16发送地震信号,所述控制器16与报警器11连接,用于接收地震感应器15发送的地震信号,并向报警器11发送触发信号。利用地震感应器15感应地震并用报警器11预警。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技术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地震避难逃生床,包括两端具有支脚(1)的床体(2),所述床体(2)上设有交错的棕线,床体(2)下方位于支脚(1)之间设有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2) —端与支脚(1)销接固定,位于床体(2)另一端的支脚(1)中设有可拆卸的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能够支撑所述床体(2)以其销接一端为支点向上顶起,所述床体(2)底部设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两侧设有一对由若干弧形支撑钢板(5)叠合而成的钢板组,所述支脚(1)上设有若干圆弧形滑槽¢),所述钢板组一端经转轴(4)转动固定在支撑柱(3)上,钢板组的另一端安装在支脚(1)上且各支撑钢板(5)可在所述滑槽¢)中滑动,所述支撑钢板(5)经转动能够以转轴(4)为支点发散展开并形成一拱形支撑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震避难逃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包括千斤顶(7)和连接在千斤顶(7)中活塞上的支撑脚(9),所述千斤顶(7)安装在支脚(1)中,所述支撑脚(9)与支脚(1)的端面限位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震避难逃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2)底部设有能够驱动支撑钢板(5)转动的驱动电机(10),所述驱动电机(10)上连接有转动轮(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震避难逃生床,包括两端具有支脚(1)的床体(2),所述床体(2)上设有交错的棕线,床体(2)下方位于支脚(1)之间设有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2)一端与支脚(1)销接固定,位于床体(2)另一端的支脚(1)中设有可拆卸的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能够支撑所述床体(2)以其销接一端为支点向上顶起,所述床体(2)底部设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两侧设有一对由若干弧形支撑钢板(5)叠合而成的钢板组,所述支脚(1)上设有若干圆弧形滑槽(6),所述钢板组一端经转轴(4)转动固定在支撑柱(3)上,钢板组的另一端安装在支脚(1)上且各支撑钢板(5)可在所述滑槽(6)中滑动,所述支撑钢板(5)经转动能够以转轴(4)为支点发散展开并形成一拱形支撑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燕程慧民
申请(专利权)人:松阳县科学技术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