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灰树花袋栽割口覆瓦式催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474556 阅读:3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03 06: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灰树花袋栽割口覆瓦式催蕾方法,包括菌包制作、接种培菌、瓦片制作、原基分化、育菇等方法;通过割口确定最佳出菇点及最适出菇面积,通过覆瓦构建出较为一致的催蕾小环境,出菇速度快、菇形美观,大小一致,品质优良;可增加单位空间菌包容量,利于工厂化生产;同时较低的相对湿度能显著减少灰树花细菌及真菌病害的发生,菇品整洁,商品性能好,间接增产5~10%;是现有灰树花催蕾方法的有效替代技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灰树花催蕾
,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灰树花,又名舞茸,属担子菌亚门、 层菌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树花菌属。是WHO和FAO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的名贵经济品种,是一种膳、药兼用的高档珍稀食用菌。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对灰树花进行人工驯化栽培,目前栽培规模较大省份有河北和浙江,其它省份如辽宁、山东、山西、陕西、安微、江苏、湖北、福建等也有灰树花的人工栽培,但规模都不大。灰树花的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我国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初始阶段。在灰树花生产中,尤其工厂化生产中,快速、整齐、高效催蕾,是生产成功的关键技术之一。本专利技术在出蕾率、出蕾速度及出蕾整齐度上与传统催蕾技术相比,优势显著,且可实现较低相对湿度下催蕾,利于通风换气,适合工厂化生产。割口催蕾技术方法为(1)割口,菌丝长满全袋10 20天后,选择菌丝生长浓密之处,用锋利小刀片在筒袋上割出“ ▽”形出菇孔,每边长度为1. 5 2. 0cm,并刮去割口处的菌皮及少许培养料,深约2 3mm,每个菌棒割口 1 3个,割口后将菌棒平行摆放于出菇房的地面或层架上;(2)催蕾,菌棒割口后应及时增加出菇房空气湿度,保持空气相对湿度 90 95%,温度15 22°C,恒温状态,并给予50 200LUX的光照;割口后6 8d,在割口处即可形成原基白色突起物;此时应及时增加光照,给予200 500LUX的光照强度,温度及湿度保持不变,促使原基逐步转为灰黑色,并逐渐分化出幼蕾。其缺点是(1)催蕾率不高、幼蕾不整齐,菌丝对环境比较敏感,而通过大环境的控制,很难使各菌棒出菇小环境高度一致;( 灰树花催蕾时要求较高的湿度和通气量,在整个出菇房增湿时会影响通气量,环境控难度较大。覆土催蕾技术方法为(1)覆土材料准备,在覆土前10天开始准备覆土材料,覆盖用土可选用沙性的山表土或田底土,土壤颗粒大小为Icm以下;覆土前7天进行土壤消毒并调节含水量,方法是在土中拌入1 %的石灰,并喷洒食用菌安全生产许可的杀虫剂,调节含水量至45%左右,然后起堆、盖膜,再用气雾消毒剂消毒闷堆7天后待用;( 覆土方法,先选择背风近水源的地方,每隔60cm,挖50cm宽、25cm深的畦沟,畦沟一般东西走向,长 3米;然后灌大水1次,水渗后,撤一薄层石灰,再将发好菌的菌袋的外层塑料袋全部脱去, 竖直排放在畦沟内;排放时菌捧前后左右均应保留1 2cm的间隙,菌棒上顶面比畦梗低 2cm ;在菌棒四周的间隙中填入上述覆土材料,随后再在菌棒表面覆盖一层,厚度为1. 5 2. Ocm ;最后把木棍或竹竿搭在畦上,覆上塑料布,再盖上草帘,目的是调温和遮阴,两端应留有通气孔;C3)催蕾管理,覆土后应及时增加出菇棚内湿度,保持相对湿度在90%左右、 温度15 22°C,并给于200 500LUX的散射光。其缺点是(1)菇品易被土壤污染,不易清洗,商品价值不高;(2)占用较多的土地,不适应工厂化生产需求;(3)从覆土材料准备,到覆土操作,耗费较多的人工,且是较重的体力劳动;(4)由于覆土后,各菌棒小环境难以准确控制,催蕾难以集中,导致出菇不整齐,出菇期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割口确定最佳出菇点及最适出菇面积,通过覆瓦构建出较为一致的催蕾小环境,可快速、一致、高效催出优质菇蕾。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菌包制作、接种培菌、瓦片制作、原基分化、育菇等方法,其特征在于瓦片制作方法为瓦片展平为半椭圆形,椭圆形长径为菌袋直径的3/4 1倍,短径为菌袋直径的3/8 1/2,短径为长径的1/3 2/3,将椭圆弯为瓦片形,瓦片圆孤直径为菌袋直径的1/2 4/5,即将瓦片覆于菌袋上,瓦片与菌袋间因为直径差会形成一空间。 菌丝长满后经后熟培养5 10天,将菌包移入出菇房,在菌袋侧壁菌丝浓密处开直径2 2. 5cm的圆孔作为出菇孔,将孔内培养料剐去2 3mm,将菌包平放于地面或架子上,在孔上盖上覆瓦,温度控制在17 19°C,湿度控制在75 80%,CO2浓度控制在1500mg/kg以下, 并给予200 800LUX的光照;原基分化方法为覆瓦催蕾8 10天,出菇孔长出脑状原基,去掉覆瓦,温度控制在18 20°C,湿度控制在85 90%,CO2浓度控制在1000mg/kg以下,并给予400 1000LUX的光照。所述菌包制作方法为按配方配制灰树花培养料,装包,用套环封口,灭菌。所述接种培菌方法为将灭菌完毕的菌包冷却至室温,按无菌操作接入灰树花三级菌种,放入培菌室培养25 30天至菌丝长满菌包。所述育菇方法为覆瓦催蕾15 16天,温度控制在16 M°C,湿度控制在85% 左右,CO2浓度控制在1500mg/kg以下,并给予400 1000LUX的光照,直至采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灰树花菌丝有明显的后熟特性,起初菌丝较稀疏,随着后熟培养,菌丝逐渐长浓密,同时,灰树花出菇时对出菇面积要求很严格,过大过小都会影响菇形和产量,开口时可选择菌丝浓密处开适当大小的出菇孔,为催出优质菇蕾打下基础;灰树花幼蕾形成时,对环境要求较严格,通过覆瓦构建较为一致的催蕾小环境,出菇房湿度要求较低(75 80% ),而常规技术相对湿度要求为90 95%,缓解了催蕾过程中同时增加湿度与通气量的矛盾,减少了控制环境的能源消耗,可快速、一致、高效催出优质菇蕾,还可增加单位空间菌包容量,利于工厂化生产;较低的相对湿度能显著减少灰树花细菌及真菌病害的发生,间接增产5 10% ;割口时能选择最适催蕾点,有效控制出菇面积,出菇菇形美观,大小一致,品质优;同时采用本专利技术较覆土催蕾菇品整洁,商品性能好。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其操作方法如下(1)菌包制作按配方配制灰树花培养料,装包,用套环封口,灭菌;(2)接种培菌将灭菌完毕的菌包冷却至室温,按无菌操作接入灰树花三级菌种, 放入培菌室培养25天至菌丝长满菌包;(3)瓦片制作瓦片展平为半椭圆形,椭圆形长径为菌袋直径的3/4倍,短径为菌袋直径的3/8,短径为长径的1/3,将椭圆弯为瓦片形,瓦片圆孤直径为菌袋直径的1/2, 即将瓦片覆于菌袋上,瓦片与菌袋间因为直径差会形成一空间。菌丝长满后经后熟培养5 天,将菌包移入出菇房,在菌袋侧壁菌丝浓密处开直径2cm的圆孔作为出菇孔,将孔内培养料剐去2mm,将菌包平放于地面或架子上,在孔上盖上覆瓦,温度控制在19°C,湿度控制在 80%, CO2浓度控制在1000mg/kg,并给予800LUX的光照;(4)原基分化覆瓦催蕾8天,出菇孔长出脑状原基,去掉覆瓦,温度控制在18°C, 湿度控制在90%,CO2浓度控制在1000mg/kg,并给予1000LUX的光照;(5)育菇覆瓦催蕾15天,温度控制在M°C,湿度控制在85%左右,CO2浓度控制在1500mg/kg,并给予1000LUX的光照,直至采收。通过覆瓦构建催蕾小环境,出菇房湿度要求较低80%,缓解了催蕾过程中同时增加湿度与通气量的矛盾,减少了控制环境的能源消耗,还可增加单位空间菌包容量,利于工厂化生产;同时较低的相对湿度能显著减少灰树花细菌及真菌病害的发生,间接增产6% ; 割口时能选择最适催蕾点,有效控制出菇面积,出菇菇形美观,大小一致,品质优;同时采用本专利技术较覆土催蕾菇品整洁,商品性能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汝晓王春晖彭运祥王小艳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春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