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廉明辉专利>正文

高精度自动电振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6656 阅读:5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高精度自动电振控制器,包括箱体及装在箱体内的电路控制板。所述的箱体上面设有面板,面板设有电流表、手动/自动切换开关、主机电流调节旋钮等。电路控制板包括采样单元、比较放大单元、触发单元和电源单元;主机与风机电流互感器的信号分别连接电位器RP1和RP2,整流及滤波后送到芯片IC1,芯片IC1分别连接主机和风机停料指示灯,芯片IC1输出连接继电器,其常闭触点连接可控硅控制极,可控硅连接在电磁振动机的控制回路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科学、合理、富有创意、结构紧凑、严密,简单,制作方便,性能稳定可靠,安装及操作方便,故障率低。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避免能源及人力资源的浪费。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适用于矿山、冶炼部门使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控制器,具体的是一种专门用于各种类型的磨粉机, 微粉机的电振给料的控制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通常用于矿石粉碎的磨粉机都是由电磁振动给料机给料。电磁 振动给料机目前大多采用的是普通电振控制器,而现在普通的电振控制器完全 由操作者进行现场操作。要时刻注意机器的运转,并根据主机、风机的运行状 态进行给料量的调节。显而易见这种人工操作的给料方式势必会造成给料的不 均,产品粒度不稳,给料量也不精确,反应速度慢,调节的速度慢等一些问题。当给料过多时,尚未来得及调节便会使机械超负荷,而造成机械部件及电 路的严重损坏。同时过多的物料还会堵塞风道,需要打开机器进行清理。当给料量过少时,尚未来得及调节会使机器磨辊及磨环相撞磨损严重甚至损坏。靠采集主机及风机电流信号来控制电磁振动给料机振动幅度的控制器也存 在一定的问题,如给料机振幅过大时会造成内部铁芯和衔铁的碰撞而损坏,另外 究竟是主机还是风机参与控制动作因无指示电路而分不清,操作难度大,因为 采用普通的晶体管电路,热稳定性不好,调整频繁,不适宜推广及使用。目前由人来进行不断操作的电振控制器及靠采集主机及风机电流信号来控 制电磁振动给料机振动幅度的控制器的确应该改善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目前普通的电振控制器需由人来具体操作,存在 着效率低,浪费能源,调幅式电振控制器的工作稳定性差等缺点和不足,而提 供一种完全自动控制,效率高,能使成品粒度均匀的高精度自动电振控制器。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精度自动电振控制器,包括箱体及装在箱体内的电路控制板。 所述的箱体上面设有面板,面板的一边由上至下分别装设有电流表、手动/ 自动切换开关和电振机、电流调节旋钮,箱体面板的另一边由上至下分别设置 主机指示灯和主机设定旋钮,风机指示灯和风机设定旋钮,电源保险丝座和电源开关,上述部件均通过导线与电路控制板的对应端相连接。所述的电路控制板包括采样单元、比较放大单元、触发单元和电源单元; 所述采样单元,由外接主机供电回路的电流互感器连接到X3和X4两端,X3 和X4连接到电流耦合器LH2的一次侧两端,电流耦合器LH2的二次侧一端连 接电位器RP2的固定阻值接线端的一端,电位器RP2固定阻值接线端的另一端 接地,电流耦合器LH2二次侧的另一端接地,电位器RP2的滑动触点接线端连 接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同时连接电阻Rll -.端和电容C2的正 端,电容C2的负端接地,电阻Rll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1的8脚;外接风机供电回路的电流互感器连接到XI和X2两端,XI和X2连接到电 流耦合器LH1的一次侧两端,电流耦合器LH1 二次侧的一端连接电位器RP1 的固定阻值接线端的一端,电位器RP1固定阻值接线端的另一端接地,电流耦 合器LH1 二次侧的另一端接地,电位器RP1的滑动触点接线端连接二极管Dl 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同时连接电阻R1的一端和电容C1的正端,电容C1 的负端接地,电阻Rl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1的7脚;所述比较放大单元是通过芯片IC1实现的,芯片IC1的3脚接电源12V正 极,芯片IC1 12脚接地,芯片IC1的4脚、5脚、6脚和7脚分别连接串联电阻 R10和R8、串联电阻R7和R6、电阻R5和电阻R3的一端,串联电阻R10和 R8、串联电阻R7和R6,电阻R5和电阻R3的另一端共同连接在电源12V的正 极;芯片1C1的8脚和9脚分别连接电阻R12和R14的 一端,R12和R14另-端共同连接电源12的正极;在串联电阻R8和R10,串联电阻R6与R7的连接 点上分别对应连接电阻R9的一端和电容C3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和电容 C3的另一端接地,芯片IC1的6脚、7脚、8脚和9脚分别对应经电阻R4、 R2、 R13和R15接地;芯片IC1的2脚连接继电器J线圈的一端,继电器J的线圈另一端接电源 12V正极,继电器J线圈两端分别并接保护二极管D3和消弧电容C4;芯片IC1 的1脚连接指示灯D8的正极,D8的负极连接电容C3的正端;芯片IC1的14 脚连接指示灯D9的正极,指示灯D9的负极连接到指示灯D8的负极;所述的触发单元是由芯片IC2来实现的;芯片IC2的8脚接电源12V的正 极,芯片IC2的1脚接地;芯片IC2的2脚经电容C8接地,芯片IC2的5脚经 电容C7接地,芯片IC2的4脚经电阻R18接电源变压器二次侧的 一端;芯片IC2 的2脚与6脚短接,6脚与7脚并接电阻R17,芯片IC2的7脚经电阻R16和电 位器RP2相串联接电源12V正极; 芯片IC2的3脚经电阻R19连接触发变压器T2的一次侧的一端,另一端接 地,触发变压器T2的二次侧一端连接二极管D6的正极,二极管D6的负极与 二极管D7的负极相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接触发变压器T2的二次侧另一端, 同时连接输出端X7; 二极管D6与D7的负极连接点连接手/自动转换开关K2 的一端,K2的另一端直接可控硅VT的控制极,继电器J的接点J-K 一端连接 到二极管D6与D7的负极,另一端连接到可控硅VT的控制极;所述电源单元是通过T1电源变压器和三端式稳压集成电路来完成的;市电 接线端X5、 X6经电源开关Kl和保险丝FU连接在电源变压器Tl的一次侧的 两端,变压器T1的二次侧的两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4、 D5的正极,D4、 D5的 负极连接一起与三端稳压模块IC3的输入端连接,稳压模块IC3的输出端为电 源12V,在稳压模块IC3的输出、输入端分别经电容C5、 C6接地,变压器T1 的二次侧的中心抽头接地。在变压器Tl接有保险丝的一端同时连接可控硅VT的阴极,可控硅VT的 阴极经电流表输出,由X5、 X7两端外接电磁振动给料机。本技术工作原理本技术是利用采集磨粉机的主机及风机的工作电流信号来实现自动控 制的。因为给料量越大,主机电机的工作电流越大,风机电机的工作电流越小; 给料量越小,主机电机的工作电流越小,风机电机的工作电流越大。根据这样 --个对应的关系,设计了本控制器。从主机电流互感器采集来的信号经过电位器RP2进行幅度设定,整流及滤 波后送到芯片IC1的8脚和基准值进行比较,若输入信号幅度高于基准值时, 芯片IC1的14脚外接主机停料指示灯D9点亮,接在芯片IC1的2脚的继电器 J同时动作,继电器的常闭触点断开,可控硅控制极的触发电路被切断,可控硅 关断,电磁振动给料机停止振动,也就停止了向磨粉机供料。当磨粉机内物料 减少后,主机的工作电流就会降低,输入到芯片IC1的8脚信号幅度就会低于 基准值,芯片IC1的14脚外接主机停料指示灯熄灭,接在芯片IC1的2脚的继 电器J释放,继电器J的常闭触点接通,可控硅VT的控制极得到触发信号,可 控硅VT导通,电磁振动给料机也就恢复了向磨粉机供料。风机信号的流程与上大体相同,即从风机电流互感器采集来的信号经过电位 器RP1幅度设定,整流及滤波后送到芯片IC1的7脚和基准值进行比较,若幅 度低于基准值时,芯片IC1的1脚外接风机停料指示灯D8点亮,接在芯片IC1 的2脚的继电器J同时动作,继电器J的常闭触点断开,可控硅的控制极失去触发信号,可控硅关断,电磁振动给料机也就停止了向磨粉机供料。当磨粉机 内物料减少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高精度自动电振控制器,包括箱体及装在箱体内的电路控制板;其特征在于: 1)、所述的箱体上设有面板,面板的一边由上至下分别装设有电流表(1)、手动/自动切换开关(2)和主机电流调节旋钮(3),箱体面板(3)的另一边由上至下分别设置主机指示灯(4)和主机设定旋钮(5),风机指示灯(6)和风机设定旋钮7,电源保险丝座(8)和电源开关(9); 2)、所述的电路控制板包括采样单元、比较放大单元、触发单元和电源单元;所述采样单元,由外接主机供电回路的电流互感器连接到X3和X4两端,X3和X4连接到电流耦合器LH2的一次侧两端,电流耦合器LH2的二次侧一端连接电位器RP2的固定阻值接线端的一端,电位器RP2固定阻值接线端的另一端接地,电流耦合器LH2二次侧的另一端接地,电位器RP2的滑动触点接线端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同时连接电阻R11一端和电容C2的正端,电容C2的负端接地,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1的(8)脚;外接风机供电回路的电流互感器连接到X1和X2两端,X1和X2连接到电流耦合器LH1的一次侧两端,电流耦合器LH1二次侧的一端连接电位器RP1的固定阻值接线端的一端,电位器RP1固定阻值接线端的另一端接地,电流耦合器LH1二次侧的另一端接地,电位器RP1的滑动触点接线端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同时连接电阻R1的一端和电容C1的正端,电容C1的负端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1的(7)脚; 3)、所述比较放大单元是通过芯片IC1实现的,芯片IC1的(3)脚接电源12V正极,芯片IC1的(12)脚接地,芯片IC1的(4)脚、(5)脚、(6)脚和(7)脚分别连接串联电阻R10和R8、串联电阻R7和R6、电阻R5和电阻R3的一端,串联电阻R10和R8、串联电阻R7和R6,电阻R5和电阻R3的另一端共同连接在电源12V的正极;芯片IC1的(8)脚和(9)脚分别连接电阻R12和R14的一端,R12和R14另一端共同连接电源12的正极;在串联电阻R8和R10,串联电阻R6与R7的连接点上分别对应连接电阻R9的一端和电容C3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和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芯片IC1的(6)脚、(7)脚、(8)脚和(9)脚分别对应经电阻R4、R2、R13和R15接地; 芯片IC1的(2)脚连接继电器J线圈的一端,继电器J的线圈另一端接电源12V正极,继电器J线圈两端分别并接保护二极管D3和消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廉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廉明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