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49142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21 16: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该空气调节装置能够不使制冷剂循环到室内机或者室内机的近旁而实现提高安全性,并且能够实现节能化。该空气调节装置(100)经由连接配管直接连接设置于加热侧的热介质间热交换器(15b)的出口侧的节流装置(16b),和设置于冷却侧的热介质间热交换器(15a)的入口侧的节流装置(16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适用于大厦用多联式空调机组等的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在大厦用多联式空调机组等的空气调节装置中,例如使制冷剂在作为配置于建筑物外的热源机的室外机与配置于建筑物的室内的室内机之间循环。并且,制冷剂放热、吸热,利用被加热、冷却的空气进行空调对象空间的制冷或者采暖。作为制冷剂,例如多使用 HFC(氢氟烃)制冷剂。另外,也提出了使用二氧化碳(CO2)等的自然制冷剂的方案。另外,在被称作冷机的空气调节装置中,利用配置于建筑物外的热源机生成冷能或者热能。并且,利用配置于室外机内的热交换器加热或冷却水、防冻液等,并将其输送到作为室内机的风机盘管机组、板式散热器等进行制冷或者采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也存在被称作废热回收型冷机的装置,该装置在热源机与室内机之间连接四根水配管,同时供给冷却、加热了的水等,能够在室内机中自由地选择制冷或者采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另外,还存在如下的装置,该装置在各室内机的近旁配置1次制冷剂和2次制冷剂的热交换器,并向室内机输送2次制冷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另外,还存在如下的装置,该装置利用两根配管连接具有室外机和热交换器的分支单元之间,向室内机输送2次制冷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140444号公报(第4页,图1等)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5480818号公报(第4,5页,图1等)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1-289465号公报(第5 8页,图1、图2等)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2003-343936号公报(第5页,图1)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以往的大厦用多联式空调机组等的空气调节装置中,使制冷剂循环到室内机为止,因此制冷剂有可能向室内等泄露。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那样的空气调节装置中,制冷剂不会通过室内机。但是,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那样的空气调节装置中,需要在建筑物外的热源机中加热或者冷却热介质,并向室内机侧输送。因此,热介质的循环路径变长。在此,在要通过热介质输送进行规定的加热或者冷却的做功的热时,因输送动力等引起的能量的消耗量比制冷剂高。因此,若循环路径变长, 则输送动力将变得非常大。因此,可知在空气调节装置中若能够很好地控制热介质的循环则能够实现节能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那样的空气调节装置中,为了能够对每台室内机选择制冷或者采暖,必须从室外侧到室内连接四根配管,施工性较差。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空气调节装置中,需要在室内机中分别具有泵等的2次介质循环装置,因此不仅成为高价的系统, 而且噪音也大,不具有实用性。此外,由于热交换器位于室内机的近旁,因此不能够排除制冷剂在接近室内的位置泄露的危险。在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那样的空气调节装置中,由于热交换后的1次制冷剂流入与热交换前的1次制冷剂相同的流路,因此在连接多个室内机的情况下,不能够在各室内机中发挥最大能力,成为浪费能量的结构。另外,由于分支单元与延长配管的连接利用两根制冷、两根采暖合计四根配管来进行,因此,结果成为与利用四根配管连接室外机和分支单元的系统类似的结构,为施工性差的系统。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提出的,其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该空气调节装置能够不使制冷剂循环到室内机或者室内机的近旁而实现提高安全性, 并且能够实现节能化。除了第一目的之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 该空气调节装置,能够减少室外机与分支单元或者室内机的连接配管、实现施工性的提高, 并且能够提高能量效率。用于解决课题的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设有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多个节流装置、多个热介质间热交换器、多个泵以及多个利用侧热交换器,连接上述压缩机、上述热源侧热交换器、上述多个节流装置以及上述多个热介质间热交换器,以此形成使热源侧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循环回路,连接上述多个泵、上述多个利用侧热交换器以及上述多个热介质间热交换器,以此形成使热介质循环的热介质循环回路,上述压缩机以及上述热源侧热交换器收容于室外机,上述多个节流装置、上述多个热介质间热交换器以及上述多个泵收容于热介质变换器,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收容于室内机,该空气调节装置能够执行制冷采暖混合运转模式,在制冷采暖混合运转模式中,在上述多个热介质间热交换器的一部分中流动从上述压缩机排出的高温 高压的热源侧制冷剂、对上述热介质进行加热,在上述多个热介质间热交换器的另一部分中流动低温·低压的热源侧制冷剂、对上述热介质进行冷却,其中,将上述多个节流装置的一部分设置于上述制冷采暖混合运转模式时的上述加热侧的热介质间热交换器的出口侧,将上述多个节流装置的另一部分设置于上述制冷采暖混合运转模式时的上述冷却侧的热介质间热交换器的入口侧,经由连接配管直接连接设置于上述加热侧的热介质间热交换器的出口侧的节流装置,和设置于上述冷却侧的热介质间热交换器的入口侧的节流装置。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气调节装置,由于能够缩短热介质所循环的配管,输送动力少也可以,因此能够提高安全性并实现节能化。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气调节装置,能够容易且安全地进行热介质所循环的配管的施工。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的设置例的概略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的设置例的概略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回路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回路结构图。图3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回路结构的另一例的概略回路结构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全制冷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制冷剂回路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全采暖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制冷剂回路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主体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制冷剂回路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的采暖主体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制冷剂回路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的设置例的概略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回路结构的又一例的概略回路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以及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的设置例的概略图。根据图1以及图2对空气调节装置的设置例进行说明。该空气调节装置,通过利用使制冷剂(热源侧制冷剂、热介质)循环的冷冻循环(制冷剂循环回路A、热介质循环回路B),各室内机能够自由选择制冷模式或者采暖模式作为运转模式。另外,包括图1,在以下的附图中,各构成部件的大小的关系存在与实际的部件不同的情况。在图1中,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具有作为热源机的1台室外机1、多台室内机 2、夹装在室外机1与室内机2之间的热介质变换器3。热介质变换器3是通过热源侧制冷剂和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装置。室外机1和热介质变换器3,通过导通热源侧制冷剂的制冷剂配管4进行连接。热介质变换器3和室内机2通过导通热介质的配管5进行连接。并且,在室外机1中生成的冷能或者热能,经由热介质变换器3输送到室内机2。在图2中,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具有1台室外机1、多台室内机2、夹装在室外机1和室内机2之间且分割成多个的热介质变换器3 (母热介质变换器3a、子热介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下浩司森本裕之本村祐治若本慎一竹中直史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