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尹庆恂专利>正文

一种复合材料成型建筑用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44684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17 0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用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复合材料成型建筑用枋。这种复合材料成型建筑用枋,端面尺寸为50mm×100mm,中央开设两排通孔,每排设两个通孔,通孔的尺寸为15mm×40mm。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复合材料成型建筑用枋,结合复合材料制品在强度、刚度、韧性、防水、耐腐蚀的优点,对传统的枋做了结构改进,使其整体质量减轻,而弯曲强度、抗冲击力等主要性能不受影响;容易加工制造,便于建筑工地上的使用,便于运输及管理。(*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装修用材料,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成型建筑用枋
技术介绍
枋的主要作用是作为模板的支撑,是模板的受力承受承载主体,确保模板不致变形。同时,枋也可以作为装饰工程中的夹板墙的龙骨,支撑和承载夹板墙。传统建筑用枋为木材制成,制作过程麻烦,管理烦琐,使用周期在10次以下,且大量消耗木材。随着建筑工程的大量出现,市面上也出现了塑料成型的建筑用枋。但是现有塑料制建筑用枋施工难度大,重量大等缺点,不便于广泛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复合材料成型建筑用枋。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复合材料成型建筑用枋,端面尺寸为50mmX 100mm,中央开设两排通孔,每排设两个通孔,通孔的尺寸为15mmX40mm。每排通孔间距离为4mm,通孔距枋长边距离为8mm。同排通孔间距离为4mm,通孔距枋短边距离为8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结合复合材料制品在强度、刚度、韧性、防水、耐腐蚀的优点,对传统的枋做了结构改进,使其整体质量减轻,而弯曲强度、抗冲击力等主要性能不受影响;容易加工制造,便于建筑工地上的使用,便于运输及管理。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复合材料成型建筑用枋的端面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一种复合材料成型建筑用枋10,由再生PVC为主要原料经混合、挤压、 定模成型等工序制成。复合材料成型建筑用枋10的端面尺寸为50mmX 100mm,即厚度D = 50,宽度W= 100,长度可以根据需要任意切割。在中央,设有两排通孔11,每排各设两个通孑L 11,通孔11尺寸为15謹X4(tom,即厚度Dl = 15mm,宽度Wl = 40謹。每排通孔11之间的距离D2为4mm,距离枋10长边距离D3为8mm。同排通孔11之间的距离W2为4mm,距离枋10短边距离W3为8mm。在枋10的四条边角处进行钝化处理。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做出具体的改变或变化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复合材料成型建筑用枋,其特征在于端面尺寸为50mmX 100mm,中央开设两排通孔,每排设两个通孔,通孔的尺寸为15mmX4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成型建筑用枋,其特征在于每排通孔间距离为 4mm,通孔距枋长边距离为8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成型建筑用枋,其特征在于同排通孔间距离为 4mm,通孔距枋短边距离为8mm。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建筑用材料
,提供一种复合材料成型建筑用枋。这种复合材料成型建筑用枋,端面尺寸为50mm×100mm,中央开设两排通孔,每排设两个通孔,通孔的尺寸为15mm×40mm。根据本技术的复合材料成型建筑用枋,结合复合材料制品在强度、刚度、韧性、防水、耐腐蚀的优点,对传统的枋做了结构改进,使其整体质量减轻,而弯曲强度、抗冲击力等主要性能不受影响;容易加工制造,便于建筑工地上的使用,便于运输及管理。文档编号E04G9/00GK202273405SQ201120394410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7日专利技术者尹庆恂 申请人:尹庆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庆恂
申请(专利权)人:尹庆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