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顶蓬用聚氨酯复合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37152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15 2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顶蓬用聚氨酯复合板,自下而上依次有无纺布层、第一高密度聚乙烯胶粉层、第一玻璃纤维层、第二高密度聚乙烯胶粉层、PU板、第三高密度聚乙烯胶粉层、第二玻璃纤维层、第四高密度聚乙烯胶粉层,第一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胶膜层,所述PU板和第二高密度聚乙烯胶粉层之间设置有第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胶膜层。在PU板和第二高密度聚乙烯胶粉层之间设置第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胶膜层,解决了PU板与胶粉层粘结不均匀或粘结不牢的现象,改善了聚氨酯复合板的粘结力,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顶蓬用聚氨酯复合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聚氨酯复合板,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顶蓬的聚氨酯复合板。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顶蓬用的聚氨酯复合板合成过程中,第一道工序将PU板放置好,在PU 板的上表面依次撒胶粉和其他材料与PU板复合,复合好后,将PU板半成品固化;第二道工序将固化好的PU板半成品反过来,在PU板的另一个表面依次撒胶粉等与之复合,第一道工序的复合过程中以及复合后PU板与胶粉层之间还未完全固化时,胶粉层容易渗透进入PU板,严重的还会流经PU板的另一表面;第二道工序需要将PU板与胶粉等材料复合时, 由于PU板里面和表面渗透有胶粉,容易导致粘结不均勻或者粘结不牢,影响聚氨酯复合板的整体质量。本技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质量稳定,粘结力强的聚氨酯复合板。本技术通过提供下述聚氨酯复合板来实现一种汽车顶蓬用聚氨酯复合板,自下而上依次有无纺布层、第一高密度聚乙烯胶粉层、第一玻璃纤维层、第二高密度聚乙烯胶粉层、PU板、第三高密度聚乙烯胶粉层、第二玻璃纤维层、第四高密度聚乙烯胶粉层,第一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胶膜层,所述PU板和第二高密度聚乙烯胶粉层之间设置有第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胶膜层。所述第一高密度聚乙烯胶粉层是第二高密度聚乙烯胶粉层的2 3倍,第四高密度聚乙烯胶粉层是第三高密度聚乙烯胶粉层的2 3倍。所述第一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胶膜层和第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胶膜层的克重为 25g/m20在PU板和第二高密度聚乙烯胶粉层之间设置有第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胶膜层, PU板与胶粉层复合时,聚乙烯胶粉层不与PU板直接接触,解决了由于PU板的另一表面与胶粉层复合时胶粉的渗入而导致粘结不均勻或粘结不牢的现象,改善了聚氨酯的粘结力, 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聚氨酯复合板结构图。其中1为第一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胶膜层,2为第四高密度聚乙烯胶粉层,3为第二玻璃纤维层,4为第三高密度聚乙烯胶粉层,5为PU板,6为第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胶膜层,7为第二高密度聚乙烯胶粉层,8为第一玻璃纤维层,9为第一高密度聚乙烯胶粉层,10 为无纺布层。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的汽车顶蓬用聚氨酯复合板,自下而上依次有无纺布层10、第一高密度聚乙烯胶粉层9、第一玻璃纤维层8、第二高密度聚乙烯胶粉层7、第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胶膜层6、PU板5、第三高密度聚乙烯胶粉层4、第二玻璃纤维层3、第四高密度聚乙烯胶粉层2,第一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胶膜层1。所述第一高密度聚乙烯胶粉层9是第二高密度聚乙烯胶粉层7的2 3倍,第四高密度聚乙烯胶粉层2是第三高密度聚乙烯胶粉层4的2 3倍。所述第一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胶膜层1和第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胶膜层6的克重为 25g/m2。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顶蓬用聚氨酯复合板,自下而上依次有无纺布层(10)、第一高密度聚乙烯胶粉层(9)、第一玻璃纤维层(8)、第二高密度聚乙烯胶粉层(7)、PU板(5)、第三高密度聚乙烯胶粉层(4)、第二玻璃纤维层(3)、第四高密度聚乙烯胶粉层(2)、第一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胶膜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PU板(5)和第二高密度聚乙烯胶粉层(7)之间设置有第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胶膜层(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密度聚乙烯胶粉层 (9)是第二高密度聚乙烯胶粉层(7)的2 3倍,第四高密度聚乙烯胶粉层(2)是第三高密度聚乙烯胶粉层(4)的2 3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胶膜层(1)和第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胶膜层(6)的克重为25g/m2。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顶蓬用聚氨酯复合板,自下而上依次有无纺布层、第一高密度聚乙烯胶粉层、第一玻璃纤维层、第二高密度聚乙烯胶粉层、PU板、第三高密度聚乙烯胶粉层、第二玻璃纤维层、第四高密度聚乙烯胶粉层,第一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胶膜层,所述PU板和第二高密度聚乙烯胶粉层之间设置有第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胶膜层。在PU板和第二高密度聚乙烯胶粉层之间设置第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胶膜层,解决了PU板与胶粉层粘结不均匀或粘结不牢的现象,改善了聚氨酯复合板的粘结力,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文档编号B32B27/40GK202271607SQ20112034378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4日专利技术者李田生 申请人:溧阳市山湖实业有限公司汽车装饰材料分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田生
申请(专利权)人:溧阳市山湖实业有限公司汽车装饰材料分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