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32612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15 0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壳体与多个端子,壳体形成有贯穿的多个端子槽,壳体在每一端子槽的一侧形成有两侧壁与两端壁,两侧壁上设有沟槽且在两沟槽的末端各形成有挡止面;端子上装设在端子槽内且各形成有相互平行的第一与第二基部、及连接第一与第二基部顶部边缘的连接部。第一与第二基部向外弯折形成有卡点,该卡点分别设置在壳体的沟槽内并抵接在挡止面。第一与第二基部端缘分别弯折延伸形成第一与第二接触部,该第一与第二接触部末端形成间隔的错位排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避免相对应的电源连接器在相互插接时,端子发生松脱或受到损害的情况。另外,电源连接器在插接时,其端子还可以提供较佳的抵接效果。(*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且特别是一种用以传输电力及信号的电源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
技术介绍
用在电路板之间传输电力的电源连接器组合结构,包括有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在其设计上不仅要考虑信号部份,也要考虑电源部份。特别是信号部份虽然是低电流, 但是由在电源部份具有相对较高的电流可能会潜在影响电气性能。电源部份主要是由多个插头电源端子及插座电源端子相互接触,上述的电源端子接触不仅要求电流传输,进一步更要考虑插头电源端子及插座电源端子彼此的接触是否良好且是否确实的固定在绝缘本体内,以确保机器的运行安全性与可靠性。此外,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之间的插接动作可能带来的撞击是设计时需要同时考虑的。现有的电源端子除了焊接在电路板上,通常在电源端子顶缘的角落进一步卡在连接器的绝壳本体内。此种固定方式在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接触撞击时,可能使得电源端子产生偏转的扭矩,导致松脱而影响其接触稳固性,甚至可能损害电源端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避免电源连接器在相互插接时,端子松脱或受到损害的电源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一壳体,其外缘具有相对的一安装端与一衔接端,壳体形成贯穿在安装端与衔接端的多个端子槽,且壳体在每一端子槽一侧形成有两侧壁与连接在两侧壁的两端壁,两侧壁上设有一沟槽,并且在两沟槽末端各形成有一挡止面;多个端子,设置在端子槽内,端子形成有一第一基部、平行在第一基部的一第二基部以及连接第一与第二基部顶缘的一连接部,每一端子的第一与第二基部各向外弯折形成有一卡点,卡点分别设置在壳体的沟槽内并抵接在挡止面,在每一端子的第一与第二基部端缘分别弯折延伸形成一第一接触部与一第二接触部,第一与第二接触部末端形成间隔的错位排列。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组合结构,包括一插连接器,包括一插座壳体,形成有贯穿的多个插座端子槽,且插座壳体在每一插座端子槽旁形成有两侧壁, 两侧壁各凹设有一沟槽;多个插座端子,其装设在些插座端子槽内,些插座端子各形成有一第一基部、平行在第一基部的第二基部以及连接第一与第二基部顶缘的一连接部,端子的第一与第二基部各向外弯折形成有一卡点,些插座端子的卡点分别设置在插座壳体的沟槽内;一插头连接器,插设在插座连接器上,插头连接器包括一插头壳体,其外缘具有相对的一安装端与一衔接端,插头壳体形成贯穿安装端与衔接端的多个插头端子槽,且插头壳体在每一插头端子槽旁形成有两侧壁以及与连接两侧壁的两端壁,两侧壁各凹设有一沟槽且在两沟槽末端各形成有一挡止面;多个插头端子,设置在些插头端子槽内部,插头端子各形成有一第一基部、平行在第一基部的一第二基部以及连接第一与第二基部顶缘的ー连接 部,插头端子的第一与第二基部各向外弯折形成ー卡点,插头端子的卡点分别设置在插头 壳体的沟槽内并抵接在挡止面,并且有插头端子的第一与第二基部端缘分别弯折延伸形成 一第一接触部与一第二接触部,第一与第二接触部末端形成间隔的错位排列;些插头端子 分别插设在插座壳体的插座端子槽中,插头端子的第一与第二接触部分别顶抵在插座端子 的第一与第二基部内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在本技术提供的电源连接器及其組合结构,能使端子稳固的装设在壳体内, 从而避免相对应的电源连接器在相互插接吋,端子发生松脱或受到损害的情況。另外,电源 连接器在插接吋,其端子还可以提供较佳的抵接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組合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插座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插座连接器的另ー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插座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插头连接器的另ー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插头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組合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插座端子与插头端子的连接示意图。主要图号说明S插座连接器 Sl插座壳体Sll安装端S12衔接端S13插座端子槽 S14侧壁S15端壁S151第一阶面 S152第二阶面S153端面S16限位壁S161限位面S162导引斜面 S17沟槽S171挡止面S2插座端子S21第一基部 S211前端缘S212后端缘S2121接脚S213外侧面S2131卡点S22第二基部 S221前端缘S222后端缘S2221接脚S223外侧面S2231卡点S23连接部P插头连接器Pl插头壳体Pll安装端P12衔接端P13插头端子槽 P14侧壁P15端壁P16开孔P17沟槽P171挡止面P18导槽P181定位面P2插头端子P21第一基部 P211前端缘P212后端缘P213外侧面P2131卡点P214底端缘P2141接脚P2142挡块P22第二基部P221前端缘P222后端缘P223外侧面P2231卡点P224底端缘P2241接脚P2242挡块P23连接部P24凸块P25第一接触部P251对向弯曲段P252弹性臂P253缺角P26第二接触部P261对向弯曲段P262弹性臂P263缺角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用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将有助在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优点,效果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实施例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来决定。如图1示,为本技术提供的电源连接器的组合结构,由两个相对应的电源连接器相互插接而成,也就是由插座连接器S与插头连接器P相互插接。其中,插座连接器S 具有插座壳体Sl以及装设在插座壳体Sl的多个插座端子S2。如图2至图4所示,插座连接器S的插座壳体Sl外缘具有相对的安装端Sll与衔接端S12,且插座壳体Sl形成贯穿安装端Sll与衔接端S12的多个插座端子槽S13,插座端子槽S13用以容置上述插座端子S2。如图2所示,插座壳体Sl在插座端子槽S13的周围形成有相对应的两侧壁S14、连接在两侧壁S14的两端壁S15、及位于衔接端S12且自侧壁S14与端壁S15向内延伸形成的限位壁S16。每一侧壁S14及连接在侧壁S14的限位壁S16自衔接端S12朝安装端Sll方向凹设形成沟槽S17,且在邻近安装端Sll的沟槽S17末端形成有挡止面S171。如图3所示,每一端壁S15呈阶梯状且具有连接在限位壁S16的第一阶面S151、连接在安装端Sll的第二阶面S152、及连接第一阶面S151与第二阶面S152的端面S153。限位壁S16在其内缘形成有连接在第一阶面S151的限位面S161,在限位壁S16外缘形成向内倾斜的导引斜面S162。如图2和图4所示,插座端子S2为一体成形的结构,且形成有第一基部S21、平行在第一基部S21的第二基部S22、及连接在第一基部S21顶缘与第二基部S22顶缘的连接部 S23。第一基部S21与第二基部S22皆呈板状,且各具有前端缘S211、S221、相对在前端缘 S211、S221的后端缘S212、S222、及连接前端缘S211、S221与后端缘S212、S222的外侧面 S213、S223。第一基部S21与第二基部S22的后端缘S212、S222各朝外延伸形成多个柱状接脚 S2121、S2221。而第一基部S21与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永忠
申请(专利权)人:格康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