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兆圣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缝防水、堵漏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27089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10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缝防水、堵漏构造,包括建筑缝、位于建筑缝两侧的结构体和止水带,所述结构体的止水面上包括与建筑缝平行的凹槽,所述的止水带的两侧包括折边,所述的折边插入到所述的凹槽中,凹槽中填充有粘合剂,所述的粘合剂将止水带的折边固定在凹槽中。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防水性能好、耗费工时少,粘合剂用量小,施工工艺简单,施工时粘合剂裸露面积小,不易受到污染。(*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缝防水、堵漏构造本技术涉及建筑物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缝防水、堵漏构造。 [
技术介绍
]建筑缝包括施工缝和变形缝,施工缝的间距为0。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通常通常变形缝的间距为20-300mm。为了防止外界水渗入建筑缝,建筑缝需要进行防水、堵漏施工。现行采用环氧树脂粘合剂的建筑变形缝的防水、堵漏构造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包括变形缝1、缝侧结构体2、止水带3、环氧树脂粘合剂形成的粘接层和锚固点4。现行建筑缝的防水构造和施工工艺按照我国行业标准JGJ/T212-2010 “地下工程渗漏治理技术规程”4. 2. 5 节中的规定执行。这种防水构造及施工工艺有以下几个缺点1)卷材止水带1上下都是环氧树脂粘合剂,粘合剂A、B两组分混合后,在最初的 20 40分钟内,粘合剂是膏状体,卷材止水带是弹性体,因为周围没有约束,此时保持粘合剂及卷材止水带处在正确的位置、维持正确的形状十分困难,如果用重物压制,粘合剂不能保持图1所示的形状,如果不用重物压制,卷材止水带在变形、扭曲部位将会反弹,无论是粘合剂,或者卷材止水带形状的变化,都可能最终形成空隙、虚粘等缺陷,破坏了防水可靠性。2)粘合剂固化形成初步粘接强度需要几个小时,在此期间卷材止水带、混凝土基体和粘合剂之间需要保持接触压力,否则容易形成虚粘,这需要工人耗费较多时间,不能做到“立等可取”,不但虚耗工费,而且不能满足工期要求。3,环氧树脂粘合剂裸露在外,易污染环境,不利于文明施工。4,环氧树脂粘合剂用量大。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水、堵漏可靠性高、操作便利、耗费工时少,粘合剂用量小,粘合剂裸露面积小的建筑缝防水、堵漏构造。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缝防水、堵漏构造,包括建筑缝、位于建筑缝两侧的结构体和止水带,所述结构体的止水面上包括与建筑缝平行的凹槽,所述的止水带的两侧包括折边,所述的折边插入到所述的凹槽中,凹槽中填充有粘合剂,所述的粘合剂将止水带的折边固定在凹槽中。以上所述的建筑缝防水、堵漏构造,所述的止水带与结构体的止水面之间包括粘合剂层,所述的粘合剂层将止水带粘合到结构体的止水面上。以上所述的建筑缝防水、堵漏构造,止水带的折边沿止水带的长度方向包括复数个锚孔,凹槽中的粘合剂填充到所述的锚孔中,形成暗销。以上所述的建筑缝防水、堵漏构造,所述的止水带是高分子卷材,所述的粘合剂是环氧树脂粘合剂;所述的凹槽的宽度为4. 5-6毫米,槽深12-15毫米;所述锚孔的孔径为 4-6毫米、孔间距为50-150毫米、孔边缘距折边边缘的距离为2. 5-3. 5毫米。以上所述的建筑缝防水、堵漏构造,所述的高分子卷材是PVC卷材。以上所述的建筑缝防水、堵漏构造,所述的凹槽上钻有复数个膨胀管孔,膨胀管孔的孔径等于或大于凹槽的宽度,膨胀管孔的深度大于凹槽的深度,膨胀管孔之间的间距为 100至300毫米。以上所述的建筑缝防水、堵漏构造,所述凹槽的外侧钻有复数个膨胀管孔,膨胀管孔之间的间距为100至300毫米。以上所述的建筑缝防水、堵漏构造,所述的膨胀管孔中锲有塑料膨胀管,当膨胀管孔位于凹槽上时,塑料膨胀管锲在止水带折边的外侧。以上所述的建筑缝防水、堵漏构造,包括复数组临时固定物,每组临时固定物包括 2个螺钉、2个垫块、1根压条和2块压板;所述压条的长度大于膨胀管孔之间的间距,沿凹槽的内侧压在止水带的上方;所述的2个垫块分别布置在2个塑料膨胀管的外侧,所述压板的中部包括螺钉孔,压板的一端压在垫块上,另一端压在压条的端部;所述的螺钉穿过压板的螺钉孔,拧入所述的膨胀管中。以上所述的建筑缝防水、堵漏构造,所述的止水带的中部包括长条形的凹部,所述的凹部下沉到所述的建筑缝中。本技术建筑缝防水、堵漏构造防水可靠性高、耗费工时少,粘合剂用量小,施工工艺简单,可目测检查施工质量,施工时粘合剂裸露面积小,不易受到污染。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建筑缝防水、堵漏构造的节点图。图2是本技术建筑缝防水、堵漏构造实施例节点图。图3是本技术建筑缝防水、堵漏构造实施例施工时的临时固定结构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建筑缝防水、堵漏构造实施例施工状态的临时固定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建筑缝防水、堵漏构造实施例凹槽和膨胀管孔位置示意图。在图2至图5所示的本技术建筑缝防水、堵漏构造的实施例中,建筑缝防水、 堵漏构造包括建筑缝1、位于建筑缝1两侧的结构体2和PVC卷材止水带3。缝侧结构体2 的止水面201上开有与建筑缝1平行的凹槽202,凹槽202的宽度为5_6毫米,凹槽202与建筑缝1的距离为50毫米至100毫米。止水带3的两侧有向下弯曲的折边301,折边301 插入到凹槽202中,凹槽202中填充有环氧树脂粘合剂5,环氧树脂5粘合剂将止水带3的折边301固定在凹槽202中。止水带3的折边301沿止水带3的长度方向有很多锚孔302,锚孔302的孔径为5 毫米、孔间距为200毫米、孔边缘距折边301下边缘的距离为3毫米。凹槽202中的粘合剂也填充到锚孔302中,粘合剂固化后将折边301更好地粘接锚固在凹槽202中,起销钉(暗销)作用。止水带3与缝侧结构体2的止水面(卷材粘接面)201之间有环氧树脂粘合剂层 6,粘合剂层6将止水带3粘合到缝侧结构体2的止水面201上。止水带3的中部长条形的凹部303下沉到建筑缝1中。上述建筑缝防水、堵漏构造施工方法如下工艺流程如下磨平或补平粘接面——建筑缝两边开槽钻孔——涂刷高渗透环氧树脂——裁剪 PVC卷材——清洗PVC卷材粘接面一卷材边缘开孔——铺设PVC卷材一向槽内填注环氧树脂粘合剂一卷材一侧边缘插入槽内一楔入塑料膨胀管一翻转卷材露出粘接面一涂布环氧树脂粘合剂一粘接一临时固定卷材一拆除固定物一向另一槽内填注环氧树脂粘合剂一卷材另一侧边缘插入槽内一楔入塑料膨胀管一临时固定卷材一拆除固定物一蓄水试验一安装止水带保护层。施工过程一 .磨平或补平粘接面将结构体止水面(卷材粘接面)201离建筑缝边缘50mm范围用角磨机湿磨至大致平整,平整度为士0. 5mm。二 .开槽钻孔在结构体上离建筑缝边缘50mm弹线,用开槽机、金刚石磨片沿线开槽,在建筑缝1 两侧的缝侧结构体2的止水面201上开出与建筑缝1平行的凹槽202 ;槽深度12mm 15mm, 宽度5mmο沿已开好凹槽202上钻膨胀管孔7,膨胀管孔7的孔径为塑料膨胀管外径的0. 9 倍,等于或大于凹槽202的宽度,本实施例为6毫米;膨胀管孔7的深度孔的深度等于塑料膨胀管的长度,大于凹槽202的深度,本实施例为25毫米;膨胀管孔之间的间距为150至 200毫米。三.涂刷高渗透环氧树脂在止水面201上涂刷高渗透环氧树脂2遍,对混凝土基面进行加固。四.裁剪PVC卷材根据凹槽202之间的间距,确定PVC卷材宽度,裁剪PVC卷材。PVC卷材宽度为 2X (15mm+50mm) +缝宽度XL 5或2X (15mm+50mm) +缝宽度+3mm ;两者中选数量大者。五.清洗PVC卷材粘接面用毛刷沾清洗剂,涂刷PVC卷材的粘接面,在清洗剂干燥前,立即刻用毛巾擦干。六.卷材边缘开锚孔用打孔器在PVC卷材边缘打孔,锚孔302的孔径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缝防水、堵漏构造,包括建筑缝、位于建筑缝两侧的结构体和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体的止水面上包括与建筑缝平行的凹槽,所述的止水带的两侧包括折边, 所述的折边插入到所述的凹槽中,凹槽中填充有粘合剂,所述的粘合剂将止水带的折边固定在凹槽中;所述的止水带与结构体的止水面之间包括粘合剂层,所述的粘合剂层将止水带粘合到结构体的止水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缝防水、堵漏构造,其特征在于,止水带的折边沿止水带的长度方向包括复数个锚孔,凹槽中的粘合剂填充到所述的锚孔中,形成暗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缝防水、堵漏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水带是高分子卷材,所述的粘合剂是环氧树脂粘合剂;所述的凹槽的宽度为4-6毫米,槽深12-15毫米; 所述锚孔的孔径为4-6毫米、孔间距为50-150毫米、孔边缘距折边边缘的距离为2. 5-3. 5 毫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缝防水、堵漏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分子卷材是 PVC卷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缝防水、堵漏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兆圣
申请(专利权)人:吴兆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