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兆圣专利>正文

一种地下工程穿墙管粘接式防水构造和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82869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23
一种地下工程穿墙管粘接式防水构造和施工方法,它涉及穿墙管防水技术领域。地下工程穿墙管粘接式防水构造包括:墙体;设于所述墙体迎水面一侧的防水卷材;贯穿于所述墙体的套管;放入于所述套管内的穿墙管;套设于所述穿墙管、且抵接所述套管前侧的支撑环;以及,套设于所述穿墙管、且抵接所述支撑环前侧的止水套;所述止水套与所述穿墙管之间、所述止水套与所述墙体之间均通过粘合剂粘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防水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成本低,适用于频繁震动的场合,能够抵御高水压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工程穿墙管粘接式防水构造和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穿墙管防水
,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工程穿墙管粘接式防水构造和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通常,地下工程侧墙外设置了连续的防水卷材,在穿墙管的部位,防水卷材必须断开,让穿墙管通过,该部位是防水工程中的薄弱环节,渗漏率较高。按照国家标准GB501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的规定,有防水要求的场合,应采用以下的防水构造。如图1(摘自GB501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第5.3.4节)所示,为柔性套管式穿墙管防水构造。现行的标准做法存在以下一些缺点:第一点,防水可靠性低。1、在地下工程外墙的防水卷材和穿墙管的搭接是个防水薄弱点,在穿墙管的位置,卷材必须断开,规范要求在穿墙管周围用密封材料(聚硫密封膏、聚氨酯密封膏)填充卷材和穿墙管之间的缝隙,但是,密封膏粘接力低下、不耐水冲刷、不能抵御水压、不具备长期的防水能力、无法得到满意的效果。2、背衬填料和填充材料(沥青麻丝、聚苯乙烯泡沫板等)不具备防水功能。3、套管是浇筑在混凝土墙内,由于混凝土和管套不粘接,浇筑后,混凝土收缩,套管和混凝土之间存在缝隙,套管翼环同样和混凝土不粘接,两者之间也存在缝隙,在压力水作用下,外界水可以绕过翼环进入室内。4、在背水面套管内设置了档环、档环的内径大于穿墙管外径,因此,在套管和穿墙管之间形成了底部漏缝、有缺陷的填料函,填料函内放置橡胶圈,用法兰压盖压制,使得橡胶圈产生弹性变形堵塞缝隙,阻水通过。这种构造本身就不可靠,长期压力及频繁震动的作用下,橡胶老化,使用寿命不长,而且不能抵御高水压。第二点,材料众多、结构复杂、工序繁琐,设置了多道防水措施,但是每道措施的可靠性都不高,施工速度慢,成本高。第三点,外墙浇筑后,发生穿墙管位置变更,安装有防水要求的穿墙管非常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地下工程穿墙管粘接式防水构造,具有防水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成本低,适用于频繁震动的场合,能够抵御高水压的优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工程穿墙管粘接式防水构造,包括:墙体;设于所述墙体迎水面一侧的防水卷材;贯穿于所述墙体的套管;放入于所述套管内的穿墙管;套设于所述穿墙管、且抵接所述套管前侧的支撑环;以及,套设于所述穿墙管、且抵接所述支撑环前侧的止水套;所述止水套与所述穿墙管之间、所述止水套与所述墙体之间均通过粘合剂粘接。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环外侧的所述墙体上设有暗桩孔;所述暗桩孔内填充有用于与所述止水套粘接的环氧粘合剂。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地下工程穿墙管粘接式防水构造还包括:双面聚异丁烯胶带;所述防水卷材与所述止水套之间通过所述双面聚异丁烯胶带搭接。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地下工程穿墙管粘接式防水构造还包括:套接于所述止水套上、将所述止水套锁紧在所述穿墙管上的管箍。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粘合剂为环氧粘合剂。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止水套为软质PVC止水套。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1、在本专利技术中,采用了粘接式防水结构,粘合剂消除了墙体与套管、穿墙管之间的缝隙;止水套负责密封止水,并容忍穿墙管与墙体之间频繁的震动及短距离的相互错位;设置在止水套后的支撑环用于支撑止水套抵御外界水压;且止水套和支撑环不粘接,因PVC止水套是柔性的,故允许穿墙管和墙体之间有小距离的相对位移。这样的设置防水可靠性高,耐水冲刷、能抵御水压、具备长期的防水能力。此外,设置了套管,保护了穿墙管。因为止水套部分和墙体粘接,堵塞了套管和墙体之间的泄漏缝隙,所以,套管上不必设置止水翼环,使得结构更加简单。2、在本专利技术中,墙体上设有暗桩孔,且暗桩孔内填充有环氧粘合剂,有效防止止水带受力时把墙体表面的砂子剥离,保护了粘接接头的稳定。3、在本专利技术中,选择了双面聚异丁烯胶带搭接止水套和防水卷材,搭接质量耐久可靠,避免了传统做法用密封膏搭接容易脱落的弱点。4、在本专利技术中,粘合剂为环氧粘合剂。环氧粘合剂可在水中固化,因此,可以在现场有水的环境中施工。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方法,该方法用于地下工程穿墙管防水,具有简化工艺,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的优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施工方法,用于地下工程穿墙管防水,包括以下步骤:S1、在墙体中安置套管,套管固定位置后安装模板,然后浇筑墙体;S2、拆掉模板,将穿墙管放入套管内安装定位;S3、将支撑环套入穿墙管,支撑环抵接套管;S4、在支撑环外侧的墙体上钻暗桩孔;S5、清理穿墙管的粘接部位,并涂布一圈环氧粘合剂;S6、将止水套套进穿墙管,并用管箍拧紧;S7、沿支撑环外侧的墙体上粘接区涂布环氧粘合剂,在暗桩孔内填充环氧粘合剂,粘接止水套的;S8、在迎水面一侧,止水套用双面聚异丁烯胶带和防水卷材搭接,使之无缝连接。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在S6中,用热风机加热止水套,趁热套进穿墙管。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1、在本专利技术中,与传统做法相比,简化了工艺,减少了部件和材料,缩短工期,降低成本。2、在本专利技术中,如果在墙体浇筑后遇到设计更改,可以换位重新钻孔,安装穿墙管。3、在本专利技术中,与传统做法相比,可以抵御更高的水压,具有更高的防水可靠性。4、在本专利技术中,与传统做法相比,更适用于频繁震动(如地铁涵道、公路下的管廊)的场合,使用寿命长。5、在本专利技术中,止水套在粘接后用管箍固定,有助于保证粘接质量。6、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支撑环外侧的墙体上钻暗桩孔,粘接时填充环氧粘合剂,固化后形成暗桩,保持粘接系统稳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
技术介绍
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地下工程穿墙管粘接式防水构造的示意图;图3是安置套管,浇筑墙体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拆模,放入穿墙管的示意图;图5是放置支撑环,钻暗桩孔,在暗桩孔内填充环氧粘合剂的示意图;图6是清理穿墙管,粘结止水套,安装管箍的示意图;图7是止水套和防水卷材搭接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墙体;2、防水卷材;3、套管;4、穿墙管;5、支撑环;6、止水套;7、暗桩孔;8、管箍;9、模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工程穿墙管粘接式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1);设于所述墙体(1)迎水面一侧的防水卷材(2);贯穿于所述墙体(1)的套管(3);放入于所述套管(3)内的穿墙管(4);套设于所述穿墙管(4)、且抵接所述套管(3)前侧的支撑环(5);以及,套设于所述穿墙管(4)、且抵接所述支撑环(5)前侧的止水套(6);/n所述止水套(6)与所述穿墙管(4)之间、所述止水套(6)与所述墙体(1)之间均通过粘合剂粘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工程穿墙管粘接式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1);设于所述墙体(1)迎水面一侧的防水卷材(2);贯穿于所述墙体(1)的套管(3);放入于所述套管(3)内的穿墙管(4);套设于所述穿墙管(4)、且抵接所述套管(3)前侧的支撑环(5);以及,套设于所述穿墙管(4)、且抵接所述支撑环(5)前侧的止水套(6);
所述止水套(6)与所述穿墙管(4)之间、所述止水套(6)与所述墙体(1)之间均通过粘合剂粘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工程穿墙管粘接式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5)外侧的所述墙体(1)上设有暗桩孔(7);所述暗桩孔(7)内填充有用于与所述止水套(6)粘接的环氧粘合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工程穿墙管粘接式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工程穿墙管粘接式防水构造还包括:双面聚异丁烯胶带;所述防水卷材(2)与所述止水套(6)之间通过所述双面聚异丁烯胶带搭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工程穿墙管粘接式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工程穿墙管(4)粘接式防水构造还包括:套接于所述止水套(6)上、将所述止水套(6)锁紧在所述穿墙管(4)上的管箍(8)。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兆圣
申请(专利权)人:吴兆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