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径向平面浮动快换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24145 阅读:2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9 18:46
一种径向平面浮动快换接头,主要包括一主轴接杆,一后接本体和一前接本体,所述主轴接杆通过锁紧挡圈、锁紧螺母依次沿轴心连接在后接本体的后端螺纹上;所述后接本体前段和前接本体后端均开设有一与中间滑块等宽的槽,并通过该槽与中间滑块活动面成动配合接触;所述前接本体套接于接头外套中;所述接头外套通过螺纹连接在后接本体前端螺纹上,并采用定位螺钉定位;所述前接本体的尾部设有一键槽,所述键槽通过平键与刀具接杆上的键槽相互锁住;所述主轴接杆和后接本体轴间依次设置有用于调定位的调位螺钉、锁紧螺钉和调位钢球;所述后接本体与中间滑块轴间,中间滑块与前接本体轴间,前接本体与接头外套轴间分别设置有减摩钢球;所述前接本体与刀具接杆的连接处套有一快换接套,所述快换接套内设置有一限位钢球;它具有能适应快速更换刀具,辅助时间少,适应多轴、双面同步平稳加工,有效补偿动力部件与工艺装备之间的系统误差,能尽量减少联轴节在运转时的噪声的特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径向平面浮动快换接头,属于加工工艺装备的一种专用刀具夹头

技术介绍
机械产品构件的形状,除由各关联的面(平面、曲面、特形面)构成外,孔也是一个关键的构成要素,通常有以下几种特征(不同的构件其特征不一定类同)a、按形状分一般为圆孔,有盲孔、通孔、阶梯孔、花键孔、锥孔等;b、按用途分有零件过孔(即工艺孔)、配合孔、螺纹孔等;C、按形成工艺分有铸造孔,冲、锻压孔,加工孔等;加工孔又可由下列工艺形成 钻、扩、铰、锪、镗、磨削等;d、按孔的位置分单面阶梯、双面阶梯、串联多孔、并联多孔等。机械加工业对组合孔位(双面阶梯、大跨距串联多孔、并联多孔)产品构件孔的加工一般采用下列方案1、通用机床(镗床)+专用工艺(复杂)装备方案加工位置、形状精度靠工艺装备保证;单孔加工,手工转移相对坐标,功效低,工序稳定性一般,技术准备时间较长,投资较省, 适应小批量加工的场合;刀具投资省,刀具夹持部连接特点浮动联接。2、卧式加工中心+专用工艺(简单)装备方案加工位置、形状精度靠机床保证, 需调面加工,调面精度靠调整及机床、工装精度保证;单孔加工,自动转移相对坐标,功效一般,工序稳定性较好,技术准备时间短,投资高,适应中批量加工的场合;刀具投资高,刀具夹持部连接特点固定联接。3、专用(组合)机床+专用工艺(复杂)装备方案加工位置、形状精度靠工艺装备保证;可多工位、多轴同时加工,功效高,工序稳定性好,技术准备时间长,投资较高,适应大批量加工的场合;刀具投资一般,刀具夹持部连接特点浮动联接。针对上述加工方案中的第1、3方案的刀具夹持部的联接都采用浮动联接。采用浮动联接补偿的工艺特点为a、设备的动力部件与工艺装备之间的相对位置按装时不可能绝对同位;b、运动部件经长期使用后,由于磨损,相对于固定部件必然要产生一定的移位误差;C、转动部件的制造形状、位置误差等。动力部件与刀具夹持部浮动联接有以下几种方法1、增大联接偶件间的联接间隙简单易行,切削不平稳,切削出孔时易产生窜刀、 扎刀,甚至损坏刀具。2、采用万向节浮动联接必须双万向打对联接,有现成标准件可改装,轴向位置占用大,切削轨迹根据联接精度产生变化。3、采用十字滑块联轴节联接制作较麻烦,切削平稳,切削轨迹较规范,高速运转时易产生噪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适应在大批量机械产品构件的孔要素在专用(组合)机床加工时快速更换刀具,适应多轴、双面同步平稳加工。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它主要包括一主轴接杆,一后接本体和一前接本体,所述主轴接杆通过锁紧挡圈、锁紧螺母依次沿轴心连接在后接本体的后端螺纹上;所述后接本体前端和前接本体后端均开设有一与中间滑块等宽的槽,并通过该槽与中间滑块活动面成动配合接触;所述前接本体套接于接头外套中;所述接头外套通过螺纹连接在后接本体前端螺纹上,并采用定位螺钉定位;所述前接本体的尾部设有一键槽,所述键槽通过平键与刀具接杆上的键槽相互锁住。所述主轴接杆和后接本体轴间依次设置有用于调定位的调位螺钉、锁紧螺钉和调位钢球。所述后接本体与中间滑块轴间,中间滑块与前接本体轴间,前接本体与接头外套轴间分别设置有减摩钢球。所述前接本体与刀具接杆的连接处套有一快换接套,所述快换接套内设置有一限位钢球。本技术具有能适应快速更换刀具,辅助时间少,适应多轴、双面同步平稳加工,有效补偿动力部件与工艺装备之间的系统误差,能大量联轴节在运转时的噪声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传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零件装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介绍图1、2、3所示,本技术主要包括一主轴接杆12,一后接本体8和一前接本体22,所述主轴接杆12通过锁紧挡圈14、锁紧螺母15依次沿轴心连接在后接本体8的后端螺纹上;所述后接本体8前端和前接本体22 后端均开设有一与中间滑块17等宽的槽,并通过该槽与中间滑块17活动面成动配合接触; 所述前接本体22套接于接头外套5中;所述接头外套5通过螺纹连接在后接本体8前端螺纹上,并采用定位螺钉16定位;所述前接本体的尾部设有一键槽,所述键槽通过平键23与刀具接杆1上的键槽相互锁住。所述主轴接杆12和后接本体8轴间依次设置有用于调定位的调位螺钉9、锁紧螺钉10和调位钢球11。所述后接本体8与中间滑块17轴间,中间滑块17与前接本体22轴间,前接本体 22与接头外套5轴间分别设置有减摩钢球7、18、19。所述前接本体22与刀具接杆1的连接处套有一快换接套21,所述快换接套21内设置有一限位钢球3。具体实施过程一、见图2,根据系统的刀具接杆1相对位置需要,调节后接本体8尾内的调位螺钉 9,然后用锁紧螺钉10锁紧;将置于锁紧螺钉10后的调位钢球11顶至主轴接杆12孔底;将后接本体8上的平键13与主轴接杆12前端内圆的键槽连接;将置于主轴接杆12前端外圆上的锁紧螺母15、锁紧挡圈(两对剖半圆)14与后接本体8的螺纹联接并将其锁死。至此本技术已牢固的联接在传动部件的主轴接杆12上,以适应加工系统的多轴、双面同步的加工要求。二、刀具接杆1与本技术是通过下列步骤来实现快换联接的a、快速联接将刀具接杆1及固定在其上的平键23分别对准前接本体22的内孔和键槽;在刀具接杆1插入前接本体22内孔和键槽的同时,将快接套圈21往后推;此时快接弹簧20由于受到固定在前接本体22上的限位挡圈4的阻挡作用而压缩蓄力,前接本体 22钢球定位孔内的限位钢球3可沿定位孔在快接套圈21的空档内活动,刀具接杆1顺利插入前接本体22内孔;然后松开快接套圈21,快接弹簧20发力将快接套圈21前推,快接套圈21的空档斜面将限位钢球3沿定位孔卡住刀具接杆1的V形槽;快接套圈21由于固定在前接本体22上限位挡圈2的阻挡和快接弹簧20的推力,固定在联接锁定的位置,刀具接杆1与本技术联接完成。b、快速拆卸将快接套圈21往后推;此时快接弹簧20由于受到固定在前接本体 22上的限位挡圈4的阻挡作用而压缩蓄力,前接本体22钢球定位孔内的限位钢球3可沿定位孔在快接套圈21的空档内活动而脱离刀具接杆1的V形槽,刀具接杆1顺利拔出前接本体22内孔;然后松开快接套圈21,由于固定在前接本体22上限位挡圈2的阻挡和快接弹簧20的推力而复位,刀具接杆1与本技术拆卸完成。备注由于刀具接杆1与限位钢球3是采用V形槽定位,所以可以根据前接本体22 钢球定位孔的实际排列空间,尽量排列多个限位钢球3,以承担双轴向载荷。三、本技术的内部结构、误差补偿及减噪措施a、内部结构后接本体8前端开有一与中间滑块17等宽的槽,该槽与中间滑块17 活动面成动配合接触;中间滑块17 二端面分别开有放置减摩钢球7、18的环形槽(简化工艺,保证加工精度),并装置了限位销6以限制减摩钢球7、18在中间滑块17 二端面分别沿十字方向在一定范围内滚动;中间滑块17内的减摩钢球7与后接本体8前端槽底接触,并可沿中间滑块17滑动方向滚动;前接本体22后端也开有一与中间滑块17等宽的槽,该槽与后接本体8槽成十字方向安置,并与中间滑块17活动面成动配合接触;中间滑块17内的减摩钢球18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径向平面浮动快换接头,主要包括一主轴接杆,一后接本体和一前接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接杆通过锁紧挡圈、锁紧螺母依次沿轴心连接在后接本体的后端螺纹上; 所述后接本体前端和前接本体后端均开设有一与中间滑块等宽的槽,并通过该槽与中间滑块活动面成动配合接触;所述前接本体套接于接头外套中;所述接头外套通过螺纹连接在后接本体前端螺纹上,并采用定位螺钉定位;所述前接本体的尾部设有一键槽,所述键槽通过平键与刀具接杆上的键槽相互锁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建平胡锦玲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恒强针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