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16552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8 2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流接触器,包括:静触头,该静触头固定安装在接触器壳体上;动触头,该动触头被设置成可在与该静触头闭合和分开的位置之间移动;动铁芯,所述动铁芯被设置成可以在吸合位置和分开位置之间移动;以及开闭机构,该开闭机构将所述动铁芯与所述动触头相连接,以响应所述动铁芯在吸合位置和分开位置之间的移动,使得所述动触头在闭合和分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电流接触器还包括脱扣机构,该脱扣机构被构造成与所述动铁芯相协作,以将所述动触头保持在闭合位置。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流接触器,可以降低在将动触头保持在闭合位置时的能耗,从而实现了一种低功耗的电流接触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流接触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开闭机构的低功耗的电流接触器。
技术介绍
电流接触器是一种使用广泛工业控制电器,属于低压电器范畴,随着国家对节能环保工作力度的深入,其能耗水平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近年我国出台了相关的国家标准GB 13518-2008 “交流接触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Minimum allowable values of energy efficiency and energy efficiency grades for AC contactors),,,与家用电器产品一样,电流接触器的能效等级分成5级,等级数值越小,级别越高,能效也就越高。所以1级为低能耗产品,被鼓励研发生产。而5级为高能耗产品,被限制使用而淘汰。研制开发低能耗的产品与中国的十二五规划相符,必将受到政府认可,从而拥有更大的市场。目前,电流接触器都采用直接电磁铁吸合的方法来保持接触器的闭合。即电磁铁需要克服“开断弹簧”的反力及触头压力来保持接触器触头的闭合。由于触头闭合所必需的触头压力及开断弹簧的反力都很大,从而要求电磁铁有足够的能量来保持这种吸合。这种保持触头闭合所要求的电磁铁的能耗就是电流接触器的能耗的主要成分。由此可见,电流接触器的能耗与它的开断弹簧的反力与触头压力的和正相关,并且数值很大。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现有产品的能耗都较大,有些规格的产品是没有能效等级为1级的。现有技术的电流接触器主要有以下二种类型图1示出了第一种类型的电流接触器的简化原理图。如图1所示,当电磁铁线圈被接通时,动触头2在动铁芯3的拉动下快速闭合并克服触头压力(未示出)及开断弹簧 (未示出)的反力,并被保持在闭合位置;当电磁铁线圈被断开时,动触头2在开断弹簧和触头弹簧的双重作用下,快速到达断开位置。由于驱动触头闭合的开始,电磁铁气隙很大, 需要很大的电流才能实现这种驱动,而当触头闭合后,电磁铁线圈电流还是保持在这种较大的状态,所以这种接触器的能耗很高。第二种类型的电流接触器设置有主线圈和辅线圈。当用户接通控制电路后,内置电子线路板给电磁铁主线圈供电,以实现触头快速闭合。几十毫秒后(此时接触器已闭合),线路板停止给主线圈供电,转为给辅线圈供电。此时电磁铁需要的最小能量为开断弹簧的反力及触头压力的和,所以这种接触器的能耗较高。除此之外,此类产品由于电子线路板的存在,还具有对电网电压质量及电磁干扰有较高要求的缺陷。因此,现有技术的电流接触器存在能耗高的问题,并且第二种类型的电流接触器容易受到线路电压及电磁干扰的影响,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作出,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能耗的电流接触器。本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变保持电流接触器触头闭合的方法,即由传统的电磁铁保持触头闭合转变为机械保持触头闭合,来实现电流接触器的低能耗。由于本技术的能耗水平大大低于现有的产品,它必将能有效地提升现有能效等级的标准, 使拥有本技术的产品更有竞争力。本技术通过提供用于电流(交流或直流)接触器中的一种既能保持触头闭合,同时又能在电磁铁失电的情况下让触头快速打开的开闭机构,从而提供一种低能耗的电流接触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电流接触器予以实现的,该电流接触器包括 静触头,该静触头固定安装在接触器壳体上;动触头,该动触头被设置成可在与该静触头闭合和分开的位置之间移动;动铁芯,所述动铁芯被设置成可以在吸合位置和分开位置之间移动;以及开闭机构,该开闭机构将所述动铁芯与所述动触头相连接,以响应所述动铁芯在吸合位置和分开位置之间的移动,使得所述动触头在闭合和分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电流接触器还包括脱扣机构,该脱扣机构被构造成与所述动铁芯相协作,以将所述动触头保持在闭合位置。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脱扣机构包括锁扣和脱扣杆,所述脱扣杆可以被所述锁扣闭锁,以将所述动触头保持在闭合位置。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脱扣杆具有可枢转地设置在电流接触器壳体上的第一端和可被所述锁扣锁止的第二端。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扣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电流接触器壳体上,以在锁止所述脱扣杆的第二端的闭锁位置和释放所述脱扣杆的第二端的解锁位置之间转动。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响应于所述动铁芯在吸合和分开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锁扣在所述闭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转动。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铁芯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推动所述锁扣在所述闭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转动。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脱扣杆与所述开闭机构相连接,以借助于所述开闭机构,将所述动触头保持在闭合位置。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闭机构是连杆机构。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闭机构包括杠杆,该杠杆围绕大致设置在中间位置的枢轴可转动,所述杠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杠杆的第一端与其上设置所述动触头的动触头支架枢转连接,而所述杠杆的第二端经由第二连杆与所述动铁芯可枢转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流接触器还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脱扣杆和所述杠杆的第二端可枢转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流接触器还包括装在所述接触器壳体及所述动触头之间用于驱动所述动触头开断动作的开断弹簧和装在所述接触器壳体及所述动铁芯之间用于使所述动铁芯复位的复位弹簧。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流接触器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动铁芯运动的主线圈和辅线圈,所述主线圈被供电以使所述动铁芯克服所述开断弹簧和复位弹簧的反力从分开位置向吸合位置移动;所述辅线圈被供电以使所述动铁芯克服所述复位弹簧的反力保持在吸合位置。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流接触器还包括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被所述开闭机构、所述脱扣机构和所述动铁芯中的任一个驱动,在向所述主线圈供电和向辅线圈供电之间的切换。利用本技术的电流接触器,由于在动触头闭合位置,动铁芯仅需要克服自身复位弹簧的反力,因此,动铁芯需要的能量降低,由此,降低了整个电流接触器所需的能量。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其他目的、特征和工业及技术重要性将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而变得更容易理解,图中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电流接触器的实施例的动作原理示意图;图2A至图2D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具有开闭机构的电流接触器的实施例的动作原理示意图,图2A是示出动触头与静触头处于合前状态的视图,图2B是示出动触头与静触头处于闭合状态,且开闭机构处于脱扣状态的视图,图2C是示出动触头与静触头处于闭合状态,且开闭机构处于保持状态的视图,图2D是示出动触头与静触头处于分开完成状态的视图;以及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具有开闭机构的电流接触器的实施例的示意性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图2A至图2D是根据本技术的具有开闭机构的电流接触器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动作原理示意图,其中图2A是示出动触头与静触头处于分开状态的视图,图2B是示出动触头与静触头闭合完成前瞬间状态的视图,此时,动触头与静触头闭合,但开闭机构未处于保持状态,图2C是示出动触头与静触头处于闭合状态,且开闭机构处于保持状态的视图,图 2D是示出动触头与静触头处于分开状态的视图。且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流接触器,包括静触头(1),该静触头固定安装在接触器壳体上;动触头O),该动触头被设置成可在与该静触头(1)闭合和分开的位置之间移动;动铁芯(3),所述动铁芯(3)被设置成可以在吸合位置和分开位置之间移动;以及开闭机构,该开闭机构将所述动铁芯(3)与所述动触头(2)相连接,以响应所述动铁芯 (3)在吸合位置和分开位置之间的移动,使得所述动触头( 在闭合和分开位置之间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接触器还包括脱扣机构,该脱扣机构被构造成与所述动铁芯(3) 相协作,以将所述动触头( 保持在闭合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扣机构包括锁扣(7)和脱扣杆 G),所述脱扣杆⑷可以被所述锁扣⑵闭锁,以将所述动触头(2)保持在闭合位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扣杆(4)具有可枢转地设置在电流接触器壳体上的第一端和可被所述锁扣(7)锁止的第二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7)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电流接触器壳体上,以在锁止所述脱扣杆的第二端的闭锁位置和释放所述脱扣杆的第二端的解锁位置之间转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响应于所述动铁芯(3)在吸合和分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锁扣(7)在所述闭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转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铁芯(3)设置有顶杆(8),所述顶杆(8)推动所述锁扣(7)在所述闭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转动。7.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忠
申请(专利权)人: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