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卢再传专利>正文

研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1507 阅读:2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研磨机,主要系利用一内套座体、至少一支以上之研磨轴针、轴承座与外套座体形成一研磨单元,而不需以泵浦抽送原料;其及藉研磨元件间之相对旋转产生一吸力,令该研磨单元伸入原料筒内时,即可自行吸入原料进行研磨,再经由排出口排出;同时藉研磨单元下方之叶片对原料做一搅拌,可得一均匀细度;另亦可调控研磨单元之研磨间隙及压力,而可获致一研磨细度较佳之原料。(*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适合供化学工业用以研磨油漆、染料、颜料、涂料或生化原料等物质之研磨机。按一般化学工业于制造油漆、染料、颜料、涂料或生化原料等化工产品时,大都需要经过研磨以达到其要求之细度;而目前此种细化作业绝大部分系使用珠磨机来执行研磨加工。而,目前常见之珠磨机,如图6、7所示,系于一只横卧式之固定圆筒A内装设一转轴B,并于转轴B上装设若干片搅拌叶片C;研磨是固定圆筒A内预先装入一定量之玻璃珠(其直径2毫米),拟进行研磨之原料则利用泵D自进料口E持续馈入;藉由转轴B驱动搅拌叶片C旋转以搅动玻璃珠,藉玻璃球之互相碰撞与磨擦而对待磨原料施以研磨作用,经过研磨后之原料即自滤珠间隙F流出,但玻璃珠则被滤留在固定圆筒A内,而原料则自出料口G流出,如果细度仍不够细则可多重复研磨。然,此类之珠磨机乃具有下列缺点⒈研磨效率低必须经过多次重复研磨才能达到需求之细度,不但花费时间长,且耗费电力;其原因如下a.任两玻璃珠互相碰撞或磨擦时,其碰撞或磨擦面积为“一点”,瞬时研磨面积太必须经过长时间多次重复研磨,才能达到需求之细度,因此效率低,浪费时间,且能源消耗率偏高。b.由于玻璃珠质量小,加上搅拌叶片之转速受到限制(转速过高易将玻璃珠打碎),因此两玻璃珠互相碰撞时之力量有限,无法有效地将待磨原料之悬浮粒子击碎,因而研磨效果仍不理想。⒉研磨品质杂保精纯因为使用玻璃珠研磨,由于玻璃珠易因搅拌而碎裂,或因滤珠间隙F产生偏心(由于制造误差加上装配后及运转后之累积误差,容易导致滤珠间隙产生偏心)使间隙一边大一边小,而玻璃珠即自大的一边进入间隙,但立即被卷带至小的边,终将玻璃珠压碎;碎裂的玻璃珠掺杂在原料中,选成品质不精纯,甚至无法使用(如图8和图9所示)。⒊研磨细度难符较高之要求由于第1项第a点及第b点之原因,以致于研磨效果差,特别是高细度之要求,非常不易达到。因此,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研磨质量好,效率高的研磨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研磨机,系于一基座上方设一可升降之悬臂,悬臂之另一端则向下垂设一中心转轴、至少一研磨单元及一叶片,且该中心转轴上方套设一施压单元,可对研磨单元施压以控制研磨细度,其中该研磨单元包括一内套座体、至少一支以上之研磨轴针、一轴承座及一外套座体;其中内套座体之外壁具一倾角,并配合研磨轴针长度成型一环状容置槽,中心部分开一圆孔而可穿套于中心转轴,且圆孔四周设有若干垂直之流通孔槽,每一流通孔槽之上、下端分别接一横向吸入口可与内套座体之外壁相通;而研磨轴针系一锥状、上窄下宽之棒体;又,轴承座整体系具一倾角,其中空内壁之内径略大于内套座体之外径,内壁并成型若干U型容置槽可容置研磨轴针;另,外套座体顶缘向外凸设一凸环,环体上开适量定位孔,座体设为内空,内壁则具一倾角,并于座体四周开设斜吸入口;该叶片系设于中心转轴之最底端,并受其带动;该施压单元包含一弹簧及一固定套环,乃套设于中心转轴上,而固定套环下方则设一抵掣盘,且设一轴承枢结中心转轴,另以数固定轴固设于固定套环适处且穿置抵掣血盘,而向下固结于外套座体之定位孔;藉上述构件,将研磨轴针置于内套座体之容置槽,使二者呈线接触,轴承座套于外,研磨轴针之大部分皆在U型容置槽内,外套座体套于轴承座外,使内套座体外壁、轴承座与外套座体内壁三者之倾角相互配合,形作一研磨单元,而叶片则固定设于研磨单元下方即中心转轴之最底部M,且利用数固定轴固结外套座体并配合其施压单元,而可调控研磨细度。在本专利技术之研磨机中,研磨单元之外套座体四周开设这斜吸入口系与座体之切线成45°角。根据本专利技术之研磨机,可达致下列功效⒈完全不使用玻璃珠,无碎裂掺入原料之虞,可确保研磨后之原料仍能保持其研磨前原有之精纯度。⒉特殊之研磨方法可将待磨原料之悬浮粒子研磨至更小更细之细度。⒊可根据待磨原料之悬浮粒之硬度及悬浮之颗粒大小而适当地调整对待磨原料所施加之研磨压力,使其研磨效果可以充分发挥而且更可适合用来研磨各种不同之原料。⒋在研磨过程中,可同时对待磨料进行搅拌作用,使待磨料不但可达到需求之细度,也可达到需求之均匀度。⒌无需藉泵浦抽送研磨原料,即可自行吸入原料进行研磨,节省电力;且可将研磨单元直接伸入原料筒中进行研磨,使用便利。关于本专利技术之
技术实现思路
,于下文之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说明。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系本专利技术研磨单元之立体外观图;图2系本专利技术研磨单元之部分组合剖视图;图3系本专利技术研磨单元之部分分解剖视图;图4系本专利技术研磨单元之侧剖研磨示意图;图5系本专利技术研磨单元之上视研磨示意图;图6系习知珠磨机之立体外观图;图7系习知珠磨机之剖视图;图8系图7中虚线B部分之放大图;图9系图8中C-C线之剖面图;首先请参阅图1、2和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系于一基座10上方设一可升降之悬臂20,而悬臂20之另一端则向下垂设一中心转轴30、研磨单元40及叶片50,且该中心转轴30系受马达60带动,并同时可带动研磨单元40与叶片50;其中该中心转轴30自悬臂20一端向下垂设,而悬臂20下方设有一施压单元210,该施压单元210包含一弹簧211及一固定套环212,套设于中心转轴30上,而固定套环212下方则设有一抵掣盘213,且中心转轴30于此处设一轴承310后向处延设;另一固定套环212与外套座体440间设有数固定轴320,且固定轴320穿置该抵掣盘213;该研磨单元40设于中心转轴30底部,包括一内套座体410、至少一支以上这研磨轴针420、一轴承座430及一外套座体440;内套座体410之外壁411上一倾角,并配合研磨轴针420之长度成型一环状容置槽412,中心部分系一圆孔413可穿套于中心转轴30,且环绕圆孔413四周设有若干垂直之流通孔槽414,每一流通孔槽414之上、下端分别设一槽向之吸入415、416,可外通至内套座体410之外壁411;研磨轴针420系一呈锥状,上窄下宽之棒体,其数量可为24支;轴承座430整体亦具一倾角α,且为中空,其内壁431之内径略大于内套座体410;外套座体440之顶缘向外凸设一凸环441,环体开四定位孔442将环体等分,座体为内空,其内壁443具一倾角β,并于座体四周开四道斜吸入口444,该斜吸入口444与座体之切线恰成45°角。该叶片50位于研磨40下方,设于中心转轴30末端并受其带动。而上述诸构件之组构方式,系先将研磨轴针420置于内套座体410外壁411之容置槽412与其呈线接触,再套上轴承座430,令研磨轴针420之部分皆置于U型容置槽432内,最后套上外套座体440,形成一研磨单元440,而内套座体410之θ角配合研磨轴针420、轴承座430之α角后,外套体440之β角恰可配合与轴承座430之α角,取研磨单元40以其内套座体410之圆孔413固设于中心转轴30,并取四固定轴320穿过施压单元210之固定套环212及抵掣盘213后向下固定设于外套座体440之四定位孔442,最后取叶片50装设于中心转轴30之最底端。作动时,令原料筒置于研磨之研磨单元40下方,令研磨单元40及叶片50伸入筒内,启动马达60带动中心转轴30,藉中心转轴30传动内套座体410,并利用内套座体410之转动来带动研磨轴针420于轴承座410做公转,如图4、5所示,转动之同时,因内套体410及研磨轴针4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研磨机,于一基座上方设一可升降之悬臂,悬臂之另一端则向下垂设一中心转轴、至少一研磨单元及一叶片,且该中心转轴上方套设一施压单元,可对研磨单元施压以控制研磨细度,其特征在于,其中: 研磨单元包括一内套座体、至少一支以上之研磨轴针、一轴承座及一外套座体;其中内套座体之外壁具一倾角,并配合研磨轴针长度成型一环状容置槽,中心部分开一圆孔而可穿套于中心转轴,且圆孔四周设有若干垂直之流通孔槽,每一流通孔槽之上、下端分别接一横向吸入口可与内套座体之外壁相通;而研磨轴针系一锥状、上窄下宽之棒体;又,轴承座整体系具一倾角,其中空内壁之内径略大于内套座体之外径,内壁并成型若干U型容置槽可容置研磨轴针;另,外套座体顶缘向外凸设一凸环,环体上开适量定位孔,座体设为内空,内壁则具一倾角,并于座体四周开设斜吸入口; 该叶片系设于中心转轴之最底端,并受其带动; 该施压单元系包含一弹簧及一固定套环,乃套设于中心转轴上,而固定套环下方则设一抵掣盘,且设一轴承枢结中心转轴,另以数固定轴固设于固定套环适处且穿置抵掣盘,而向下固结于外套座体之定位孔; 藉上述构件,将研磨轴针置于内套座体之容置槽,使二者呈线接触,轴承座套于外,研磨轴针之大部分皆在U型容置槽内,外套座体套于轴承座外,使内套座体外壁、轴承座与外套座体内壁三者之倾角相互配合,形作一研磨单元,而叶片则固设于研磨单元下方即中心转轴之最底部,且利用数固定轴固结外套座体并配合其施压单元,而可调控研磨细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再传
申请(专利权)人:卢再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