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高温热补偿的加热装置和隧道炉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02442 阅读:5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2 2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高温热补偿的加热装置和隧道炉,一种具有高温热补偿的加热装置包括加热腔体和设于加热腔体内的直线型加热体,还包括设于直线型加热体两端的回转型加热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增设的补偿加热的回转型加热体,能对直线型加热体的两端进行加热补偿,在高温加热过程中能使加热腔内的温度更加均匀;通过改变回转型加热体的输出功率减少加热腔侧面与中间温度场的温度差。还可以进一步采用充入CDA气体的方式,达到稳定、均匀内部温度场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隧道炉能有效的解决炉腔加宽带来的温度场不均匀的问题,通过在直线型灯管两端增设U型灯管,有效的弥补了热量不平衡造成的产品缺陷,能优化炉体的结构,并能充分利炉腔内的空间对工件进行加热。(*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高温热补偿的加热装置和隧道炉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热装置,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采用辅助加热的方式对加热区域进行热补偿的加热装置和隧道炉。
技术介绍
随着近几年光伏行业的迅猛发展,电磁片(即太阳能电池片)产能的提升直接关系到每家太阳能电磁片生产厂家的利益。电磁片生产的需求由最初的单列生产过渡到双列生产,再到未来的多列生产,产能提升的需求直接带动光伏设备制造商的技术革新,同时也带来了技术挑战。目前的自动化产线一般采用单列电磁片生产,需要的生产设备炉腔宽度一般在300mm 400mm之间,加热方式为红外加热,然而双列生产时炉腔宽度将至少增加 150mm,甚至更多,这时传统的红外加热方式将难满足要求。传统的隧道炉加热,其整个炉腔内的温度依靠传统的直线型红外灯管提供,直线型红外加热灯管本身就存在温度场的梯度变化,即单根灯管的温度场呈现抛物线的规律,也就是灯管两端的温度比中间部位的温度要低。这就说明了直线型灯管在本身长度方向上真正能有效利用的发热长度是非常有限的,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其有效加热辐射长度是其有效发热长度的1/3 1/2之间,这里提出的有效加热辐射长度指其温度波动值在士 1°C以内的长度。因为直线型灯管存在这样的缺陷导致很多对温度要求高的隧道炉或者相关加热设备在设计时需要考虑更多的余量, 不断增加成本的同时还增加了设备的宽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人创新地设计出一种采用辅助加热的方式对加热区域进行热补偿的加热装置和隧道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采用辅助加热的方式对加热区域进行热补偿的加热装置和隧道炉。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具有高温热补偿的加热装置,包括加热腔体和设于加热腔体内的直线型加热体,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直线型加热体两端的回转型加热体。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直线型加热体为直线型加热管,所述的回转型加热体为U型加热管,所述的U型加热管沿水平方向固定于加热腔体的内壁。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直线型加热管、U型加热管均为远红外卤素灯管,所述的直线型加热管为若干个。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加热腔体包括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的上腔体和下腔体均设有前述的直线型加热管和U型加热管。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加热腔体内设有三个温度传感器,包括一个设于直线型加热体中间的主温度传感器和二个分别设于直线型加热体两端的补偿温度传感器;还包括与三个温度传感器电性联接的控制器,及与直线型加热体电性联接的主加热驱动电路、与二个回转型加热体电性联接的热补偿驱动电路。具有高温热补偿的隧道炉,包括炉体,所述的炉体内设有若干个温区,所述的每个温区均设有直线型加热体,所述的炉体内还设有位于直线型加热体两端的回转型加热体。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温区均包括上温区和下温区,所述上温区、下温区均设有前述的直线型加热体和回转型加热体。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上温区设有三个温度传感器,包括一个设于直线型加热体中间的主温度传感器和二个分别设于直线型加热体两端的补偿温度传感器;还包括与各个温区的温度传感器电性联接的控制器,及与直线型加热体电性联接的主加热驱动电路、与回转型加热体电性联接的热补偿驱动电路。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直线型加热体为直线型加热管,所述的回转型加热体为U型加热管;所述的U型加热管沿水平方向固定于炉体的内壁;所述的直线型加热管、 U型加热管均为远红外卤素灯管。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上温区、下温区分别设有上充气接口和下充气接口。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原有的直线型加热体的两端安装具有同样加热功能的回转型加热体,直线型加热体和回转型加热体通过控制器分别独立控制;在直线型灯管长度方向等距离布置3个温度传感器,主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和控制加热腔内的主温度,两边的补偿温度传感器主要是监测炉腔宽度方向温度分布情况;当加热腔内的主温度稳定后,利用两边的补偿温度传感器反馈给控制器的温度值,调整补偿加热的输出功率。本技术通过增设的补偿加热的回转型加热体,能对直线型加热体的两端进行加热补偿,在高温加热过程中能使加热腔内的温度更加均勻;通过改变回转型加热体的输出功率减少加热腔侧面与中间温度场的温度差。还可以进一步采用充入CDA 气体的方式,达到稳定、均勻内部温度场的目的。本技术隧道炉能有效的解决炉腔加宽带来的温度场不均勻的问题,通过在直线型灯管两端增设U型灯管,有效的弥补了热量不平衡造成的产品缺陷,能优化炉体的结构,并能充分利炉腔内的空间对工件进行加热。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有高温热补偿的加热装置具体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电路方框图;图3为本技术具有高温热补偿的隧道炉具体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实施例的电路方框图。附图标记说明1加热腔体IA 上腔体IB 下腔体2 直线型加热管3U型加热管41 主温度传感器42、43补偿温度传感器 5 控制器51 主加热驱动电路 52、53热补偿驱动电路6炉体7控制器81上充气接口82 下充气接口S温区SA上温区SB 下温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充分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具有高温热补偿的加热装置,包括加热腔体1和设于加热腔体1内的直线型加热体(其数量可以按照加热的需要设有多个),还包括设于直线型加热体两端的回转型加热体。直线型加热体为直线型加热管2,回转型加热体为U型加热管3,U型加热管3沿水平方向固定于加热腔体1的内壁(即左右两个侧边)。直线型加热管、U型加热管优选远红外卤素灯管,具有加热快、反应时间短等特点。加热腔体1包括上腔体IA和下腔体1B,上腔体IA和下腔体IB均设有前述的直线型加热管2和U型加热管 3。在加热腔体1内设有三个温度传感器,包括一个设于直线型加热体中间的主温度传感器 41和二个分别设于直线型加热体两端的补偿温度传感器42、43 ;还包括与三个温度传感器 (由于加热时热量是向上散发的,故三个温度传感器优先固设于上腔体,且三个温度传感器的安装高度应保持一致为佳)电性联接的控制器5,及与直线型加热体(即直线型加热管 2)电性联接的主加热驱动电路51、与二个回转型加热体(U型加热管幻电性联接的热补偿驱动电路52、53。通过控制器5,分别单独控制直线型加热管2和U型加热管3。于其它实施例中,回转型加热管也可以采用W型,直线型加热管和回转型加热管也可以电阻加热等其它方式的加热管,也可以采用加热棒或加热板的结构形式。如图3至图5所示,本技术具有高温热补偿的隧道炉,包括炉体6,炉体6内设有若干个温区S,每个温区S均设有直线型加热体(本实施例中采用直线型加热管2),炉体 6内还设有位于直线型加热体两端的回转型加热体(本实施例中采用U型加热管幻。温区均包括上温区SA和下温区SB,上温区SA、下温区SB均设有直线型加热管2和U型加热管 3。上温区SA设有三个温度传感器,包括一个设于直线型加热管2中间的主温度传感器41 和二个分别设于直线型加热体两端的补偿温度传感器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洁欣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劲拓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