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像转印带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398460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2 17:23
提供一种在数字打印应用中使用的图像转印带,包括其上具有穿孔的基膜层,该孔被导电聚合物层填充从而使得在该带上提供有受控的电导率。该带进一步包括在该导电聚合物层上方的顺贴层。所得到的带具有适合于数字图像转印的电特性。这些性能可以依照所期望的应用而改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数字打印应用中使用的图像转印带及这样的带的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包含有其中具有穿孔并在其内填充有控制带的导电率的导电聚合物的基膜层的图像转印带。数字成像系统广泛用于使用干式或液态调色剂的静电复印和电照相领域中用于打印文本和图像。例如,使用数字寻址写入头形成潜像的系统包括激光器、发光二极管、电子束等打印机。复印机使用光学手段形成潜像。无论潜像是如何形成的,图像都会上墨(或调色剂),转印,然后定影在纸张或聚合物基底上。数字成像系统通常包括这样的组成部分,诸如用于记录潜像的图像转印带(ITB), 中间图像转印(用于将调色剂图像转移到后续再转印到基底上的转印带),调色剂转移熔合(将未熔合图像(unfused image)转送到随后熔合用的带上),接触熔合(contact fusing),或者诸如纸、透明片等的图像承载基底的静电和/或接触传送(frictional transport)0由于图像转印带在成像或基底传送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必须设计它们满足精确的标准。例如,带必须是柔韧的和无缝的,或精准地对接接缝处使得接缝不至于影响图像转印。此外,数字打印行业也需要有可控的导电性和高表面平整度的图像转印带以达到良好的图像质量。大多数印刷应用需要电导率在正交于带的平面和沿带的平面在两个维度上都可控制。在用的典型的图像转印带包含设置有诸如分散在该聚合物中的炭黑等导电材料的聚酰亚胺薄膜。这种聚酰亚胺薄膜可包括或是单独的带层或作为承载基层用于兼容橡胶表面层和/或释放涂层。然而,在图像转印带中使用聚酰亚胺薄膜的缺点是,制造成本昂贵,无论是制造无缝环还是作为网状购买和通过接缝工艺转换成环带。因此,仍然需要导电率可控并且生产更经济的图像转印带。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可满足上述需求,提供的图像转印带使用包括薄膜的基层,该薄膜具有包括穿孔或微穿孔形成用于填充入导电聚合物的许多孔,以提供该带期望的电导率。该带制造成本低,并且显示出与利用导电聚酰亚胺薄膜的传统带相媲美的电阻率(电导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一种数字印刷应用的图像转印带,其包括基层, 该基层包括至少一种具有多个微孔的第一和第二表面的多孔膜。该微孔的至少一部分延伸穿透该基层的整个厚度。在基层的第一表面上的导电聚合物层至少部分地填补这些微孔。 在导电聚合物层的上方形成一个顺贴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导电聚合物层在基层的第一表面上形成一连续层。在另一实施方案中,导电聚合物层在基层的第二表面上形成一连续层。这里的“在……上”,我们的意思是直接在相邻层的下一层并无中间层。这里的“在……上方”,我们的意思是一个层的主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在于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层的主表面的一部分接触。基层最好选自聚酯,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乙烯亚胺,尼龙,聚酰亚胺,聚苯硫醚(PPS),聚碳酸酯,和聚醚酰亚胺(PEI)。基层可以包括多膜层,优选厚度在约0. 001和约0. 005英寸(约0. 025到约0. 130 毫米)之间。在基层中的微孔包括穿孔或微穿孔,优选为约85至约200孔/厘米2的孔隙率, 孔直径约10至约200微米。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导电聚合物层包含弹性体或热塑性聚合物。导电聚合物层任选其中包含导电添加剂。在另一替换实施方案中,导电聚合物可以包含固有导电性材料。顺贴层也可以包含固有导电材料。顺贴层中也可以包含导电添加剂。顺贴层优选的厚度为约0. 003至约0. 025英寸(0. 08至0. 64毫米)之间。导电层或顺贴层优选选自有机硅,橡胶,聚氨酯,氟代硅氧烷(fluorosilicones), 氟化烃,三元乙丙橡胶(EPDM),乙烯-丙烯共聚物,弹性体,以及它们的共混物。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在顺贴层上方包括释放层,以提供可控制的表面性能从而有效地传送和释放调色剂或油墨图像。释放层优选包括含氟聚合物树脂。在制造图像转印带的方法中,提供包括至少一个具有第一和第二表面的薄膜的基层。将基层通孔以在其中提供有多个微孔,其中至少一部分延伸透过层。导电聚合物层设置在基层的第一表面,至少部分地填充该孔,顺贴层设置在导电层上方。更进一步优选该方法包括在顺贴层上方提供有释放层。图像转印带可制造成无缝的,即,连续的环。所产生的数字图像转印带体积电阻率优选在约1 X IO3至约1 X IO11欧姆-厘米之间。通过提供包括多孔基膜、填充基层上的微孔的导电聚合物、和顺贴层的带,该带提供了符合特定应用/打印机的电需求而无需使用为特定应用的特殊电需求定制的高成本的聚酰亚胺薄膜的能力。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包括提供低制造成本并具有可控导电性能的图像转印带。这些,以及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下面详细的说明书、附图、及所附的权利要求中予以清楚展现。附图说明图1是安装在旋转辊上的图像转印带的一个实施方案的透视图;图2是图像转印带的一个实施方案的透视图;图3是沿根据图像转印带的实施方案的图2中的线3-3的截面图;图4是体现用于图像转印带中的穿孔的基层的实施方案的透视图;图5是图像转印带的另一实施方案的截面图。本专利技术的图像转印带的实施方案提供了超越以前的包含聚酰亚胺薄膜的图像转印带的多种优点。使用填充有导电聚合物的多孔基膜层并不比使用聚酰亚胺薄膜昂贵,然而却提供了与使用聚酰亚胺薄膜组成的带相媲美的电阻或导电性能。此外,带的这种结构允许带的电气特性可以很容易地定制,以满足特定的成像应用的电要求。该带可制成无缝形式,或作为其中切割单个的带和缝合形成一个连续的带的网来生产。例如,该带可以是在芯棒上施涂基层薄膜和导电聚合物所构成或者可使用包括例如连续的钢带或连续的薄膜环的网状载体所构成。现在参照图1和2,所示的根据本专利技术制造的带具有无缝均一的平坦结构。带10 可具有第一边缘50和第二边缘52。如图1中所示的实施方案,带10可用于中间图像转印。 在其他应用中,该带可用于记录鼓,例如图1中所示的记录鼓26。如图1所示,计算机32可以控制通过写入头60(如激光或LED)写于记录鼓沈上的潜像M的形成。潜像静电吸附来自调色剂盒观的干调色剂,形成调色的(toned)、未熔合的(imfused)图像40。然后可以中间图像42的形式将该图像转移到带10上。该带可由辊34、36和38驱动,它们推进该中间图像穿过转移熔合辊隙(transfusing nip) 30,在此处施加热量和压力将调色剂图像同时转印和熔合到基底52上,并可将其由熔合辊44和带10同步摩擦地推进形成最终的、 熔合图像46。应该认识到,潜像M、熔合图像40、中间图像42、和熔合图像46是以为了更好地展示有关针对图像的依次步骤的方式来示出。例如,在实际过程中,图像46转移和熔合到基底52上实际上是发生在辊隙30处。上述过程也可以与使用液体调色剂的应用相适应。此外,应该意识到,带10可在如图1所示的转印过程的另一实施方案中使用,其中辊34 和38提供作用于带10和调色剂图像上的电场,从而转印图像。此后,图像46可在后续步骤中与在许多数字打印设备中常规的方法一样熔合到基底上。现在参照图3-5,展示了图像转印带10的实施方案。如图3所示,带10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表面14和16的基层12。在图3和4所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9.07.24 US 61/228,311;2010.07.22 US 12/841,3691.一种用于数字打印应用的图像转印带,包括基层,包括至少一个具有第一和第二表面并且其上具有多个孔的多孔膜,其中所述孔的至少一部分延伸穿过所述膜;导电聚合物层,位于所述基层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其至少部分填充所述孔;以及顺贴层,位于所述导电聚合物层上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转印带,其中所述导电聚合物层在所述基层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基本上连续的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转印带,其中所述导电聚合物层在所述基层的所述第二表面上形成为基本上连续的层。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转印带,其中所述基层选自聚酯,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亚胺,聚苯硫醚,尼龙,聚酰亚胺,聚碳酸酯, 和聚醚酰亚胺。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转印带,其中所述基层包括多层的多孔膜。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其中所述的导电层包括弹性体或热塑性聚合物。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其中所述导电层中包括导电添加剂。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其中所述导电层包含固有导电性材料。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其中所述导电层或顺贴层选自有机硅,橡胶,聚氨酯,氟代硅氧烷,氟代烃,三元乙丙橡胶(EPD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D·詹宁斯A·莎侬R·兹泽纳
申请(专利权)人:白昼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