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印部件清洁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8055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转印部件清洁方法,该图像形成装置使被驱动的感光体的表面充电之后,使其曝光并形成静电潜像,利用与上述感光体的表面的充电极性相同极性的墨粉使上述静电潜像显影,形成墨粉图像,上述感光体和滚筒或带状转印部件压接在被转印材料上并被驱动,将上述墨粉图像从上述感光体转印在被转印材料上,从而形成图像, 上述转印部件清洁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第一过程,当未形成图像时,向上述转印部件以第一时间施加与上述感光体表面被充电的电位相同极性、绝对值比该电位大的第一电压;以及 第二过程,当未形成图像时,向上述转印部件以第一时间以上的第二时间施加绝对值比上述感光体表面被充电的电位的绝对值小的第二电压。(*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复印机、激光打印机和传真机等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及其转印部件清洁方法。但是,在该接触转印方式中存在以下问题,即在原稿图像比记录纸尺寸大的情况下,感光体上的墨粉会直接转移到转印辊上,以及在发生卡纸的情况下,转印辊被显著污染,随后记录纸背面被污染,如果转印偏压不够大,则会发生转印缺陷。对于上述问题,在特开平1-319078号公报中公开了在利用激光器或LED的反转显影方式中的转印辊清洁方法。附图说明图1A~1D是该转印辊清洁方法的时序图。当记录纸通过转移位置时,在转印辊上施加与墨粉的电位(图1B、1C)极性相反的电压(图1D),使墨粉转印在记录纸上。此外,在没有记录纸通过时,使感光体上的表面电位(图1B)比图像形成时的电位低,进而在转印辊上施加与墨粉电位极性相同、比感光体表面电位(图1B、1C)高的电压(图1D)。但是,在该转印辊清洁方法中,在没有记录纸通过时,为了常时地在转印部件(转印辊)上施加与墨粉电位极性相同的电压,如果是没有在转印后对感光体进行除电的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则会发生感光体表面电位与转印部件的施加电压接近的现象。该现象会使下一次图像形成时的图像浓度发生变化,这是所不希望的。另一方面,用于图像形成的每个墨粉粒子的充电量存在偏差,其中也包括少量具有相反极性的墨粉。对于上述具有与正常状态相反的充电状态的墨粉,担心上述转印部件(转印辊)的清洁方法反而会使转印部件污染得更严重。此外,在特开2000-122450号公报中提出这样一种方法,即施加将交流电压叠加在直流电压上的电压,作为转印辊清洁电压,从而提高转印辊的清洁能力。但是,该方法也使用与上述特开平1-319078号公报相同的材料,并且由于产生交流电压本身,所以电源成本提高。此外,作为使感光体表面和转印部件的电位差变化的方法,在特开平10-282816号公报中提出了这样一种方法,即在接触转印清洁时,使转印辊浮动,使接触充电部件的施加电压可变,从而可以在不施加转印清洁偏压的状态下,即以低成本进行转印清洁。该方法必须使感光体表面电位进行周期性地变化,从而使显影偏压随之变化的复杂控制,由于感光体表面电位的变化与转印辊的时间常数相关,如果使用环境和转印辊的状态等不同,则时间常数变化,表面电位的变化的周期也变化,所以在感光体上有可能发生墨粉附着。因此,即使进行转印辊清洁的控制,也可以反而污染转印辊。此外,以上是以能对充电装置进行除电的接触型转印辊为前提的,但在非接触型转印辊的情况下,无法降低表面电位。即,无法提高/降低电位。此外,以上说明了交流电压的控制,但该控制提高了自身的成本,这与低成本化相悖。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廉价且简单地清洁接触转印部件、限制纸等被转印材料被污染的转印部件清洁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如上所述,转印部件随着使用,经常附着为数小少的墨粉。为了从转印部件上除去所附着的墨粉,使用机械或电气方法。但是,使例如刮片等与转印部件接触而除去墨粉的机械清洁方法不仅不容易机械地除去转印部件上存在于泡沫内的墨粉和牢固地附着在表面的墨粉,而且除去的墨粉的处理方法也成为问题。另一方面,上述电气清洁方法通过利用单一方向电场的清洁,只能除去对应的极性的墨粉,而不能除去相反极性的墨粉,并且使相反极性的墨粉更牢固地附着在转印部件上。一般,当被转印材料的尺寸(纸张尺寸)不合适时,并且发生卡纸时,污染转印部件的墨粉是正常极性的墨粉,经过较长时间逐渐污染转印部件的墨粉是少量附着在感光体上的相反极性墨粉,所以通过对转印部件施加两个方向的电场,可以对其进行清洁。利用该两个方向的电场的清洁优选总是在不进行图像形成之前、被转印材料(转印纸)—被转印材料(转印纸)之间、图像形成结束之后和从卡纸复原时等实际图像形成循环的动作中进行,但由于进行清洁操作,图像形成装置的工作时间延长、消耗品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降低。因此,采用该清洁方法,为了不产生弊端、最大限度地提高清洁效果,优选在通电时、断电复原时和卡纸等错误发生后的复原时等非打印动作中进行清洁操作。此外,由于正常极性的墨粉占绝大多数,所以优选设置这样的期间,即首先对转印部件施加高电压,使正常极性的墨粉从转印部件向感光体移动,然后施加低电压,以使相反极性的墨粉移走。然后,应考虑由于进行该转印部件清洁而对感光体表面电位的影响。如果在充电装置的上游侧设置除电装置,则不会有问题,但为了降低成本而不设置除电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很多。此外,如果是接触型充电部件,则也希望其有除电性能,在电晕管的情况下,可以提高电位,但不能降低电位。这样,在不设置除电装置的情况下,当对转印部件施加与感光体表面电位相同极性的高电压时,感光体表面电位高于电晕管的栅极电位(grid potential),最终收敛为对转印部件施加的高电位。由此,附着在感光体非图像部的墨粉增多,在两种成分的反转显影的情况下,存在载体(carrier)附着的问题。即,当进行该转印部件清洁时,在具有电晕管等非接触充电部件、没有除电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应限制感光体表面电位的上升。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提出在使转印部件具有充电和除电两种功能的宗旨下,限制感光体表面电位上升的方案。通过对转印部件施加的与感光体表面电位相同极性、电压较其高的高电压,在感光体被驱动的一个周期单位内,感光体表面电位上升。因此,通过使对转印部件施加一次高电压的时间在感光体的一个驱动周期内,电位上升收敛在5%左右。如果是该限度的电位变化,则前述的墨粉和载体附着的问题在容许范围内。然后,在使除电功能发挥作用的情况下,由于在感光体的一个周期内,哪一个部分电位上升是不确定的,所以应至少在感光体的一个驱动周期以上时间内进行除电。当然,该除电是对转印部件施加低电压,但该低电压的绝对值应比感光体表面电位小。也就是说,必要条件是,通过对转印部件施加高电压而对感光体进行充电的时间为感光体的一个驱动周期以下,通过对转印部件施加低电压而对感光体进行除电的时间为感光体的一个驱动周期以上。但是,根据清洁性能和驱动时间,尽管对转印部件施加高电压时间为感光体的一个驱动周期以下,但优选尽量接近一个驱动周期,尽管对转印部件施加低电压时间为感光体的一个驱动周期以上,但优选尽量接近一个驱动周期。这里所说的对转印部件的施加电压与清洁性能和除电性能相关联。施加高电压,即在对正常极性墨粉的清洁中,虽然高电压的绝对值应比感光体表面电位大,但如果电位差过小,会出现清洁性能上的问题,相反,如果电位差过大,则会出现向感光体漏电等问题,所以应确定最适宜的电压。另一方面,对于低电压,也适用与充电时相同的考虑方法。为了能进行除电并且除去相反极性的墨粉,对转印部件施加的低电压优选为感光体表面电位的2倍,并减去上述高电压的电压。根据上述,当感光体表面电位为例如-600V时,可以对转印部件交替施加例如-1000v高电压和-200V低电压的清洁电压。此外,如果简单地使低电压为0V,则通过导通/截止地施加-1000V电压,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作用是不但能进行转印部件的清洁,而且能使转印部件难以被污染。例如,当被转印材料(转印纸)不进行通常的传送而卡纸时,污染转印部件的墨粉是正常极性的墨粉,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野畅彦长谷川充宏若田茂之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