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97760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2 1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源模块,其包含一导光板、多个第一光源以及至少一第二光源。导光板包含二第一入光面以及至少一沟槽。此二第一入光面设于导光板的一入光侧的相对二角落。每一第一入光面相对于导光板的中心纵轴具有第一倾斜角。前述的至少一沟槽设于入光侧中,且介于二第一入光面之间。此至少一沟槽的一侧面为一第二入光面。第一光源分别邻设于第一入光面,以朝导光板的内部发光。前述的至少一第二光源邻设于第二入光面,以朝导光板的内部发光。(*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光源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导光板的光源模块。
技术介绍
请参照图1,其是绘示一种传统光源模块的上视示意图。光源模块100包含导光板 102与二发光二极管(LED) 106。导光板102具有角落入光结构,亦即导光板102就像矩形板状结构的相对二角落遭截掉角落的一部分后的结构。因此,导光板102的入光侧114的二角落均具有入光面104,且此二入光面104均朝向导光板102的内部倾斜。发光二极管 106则分别设置在入光面104旁,且朝入光面104发光。在此光源模块100中,由于导光板102的入光面104的倾斜角与发光二极管106 的光场的限制,导致发光二极管106所发出的光进入导光板102后,入光的光场张开角小。 如此一来,将导致相对于入光侧114的反入光侧116的角落与入光侧114的局部区域因分配到的光能量较少,而产生暗影,例如入光侧114的暗影区112、以及反入光侧116的二角落的暗影区108与110。为了改善光源模块的入光暗影现象,目前提出增设发光二极管的方式。请参照图 2,其是绘示另一种传统光源模块的上视示意图。光源模块200包含导光板202与二发光二极管206。同样地,导光板202具有角落入光结构,因此二入光面204分别设于入光侧216 的相对二角落,且此二入光面204均朝向导光板202的内部倾斜。发光二极管206则分别设置在入光面204旁,且朝入光面204发光。在此光源模块200中,导光板202还包含另一入光面220。此入光面220位于导光板202的入光侧216,介于角落的二入光面204之间。此入光面220与水平面平行而没有倾斜。此外,除了设置在角落的二发光二极管206,光源模块200还包含另外二个发光二极管222。此二发光二极管222设置在入光面220上,且发光二极管222的出光面朝向入光面 220,以朝导光板202的内部发光。在光源模块200中,虽然在导光板202的入光侧216的非角落区增设二个发光二极管222的设计,可改善入光暗影现象。但是,这样的设计也容易引发相对于入光侧216的反入光侧218过亮、以及入光侧216亮暗不均的问题。例如,反入光侧218的中央的过亮区 214、以及入光侧216邻近于发光二极管222的亮暗不均区212。此外,这样的设计也无法有效改善暗影区208与210形成在反入光侧218角落与侧边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一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光源模块,其在导光板的入光侧的相对二角落的入光面之间设置至少一沟槽,并在沟槽中设置一辅助光源,如此一来,可使导光板的整个发光面均勻受光,进而可提升光源模块的出光均勻度。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光源模块,其可有效改善光源模块的局部暗影的现象。根据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光源模块。此光源模块包含一导光板、多个第一光源以及至少一第二光源。导光板包含二第一入光面以及至少一沟槽。此二第一入光面分别设于导光板的一入光侧的相对二角落。每一第一入光面相对于导光板的中心纵轴具有第一倾斜角。前述的至少一沟槽设于入光侧中,且介于二第一入光面之间。此至少一沟槽的一侧面为一第二入光面。前述的第一光源分别邻设于第一入光面,以朝导光板的内部发光。前述的至少一第二光源邻设于第二入光面,以朝导光板的内部发光。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的至少一沟槽包含二沟槽,且上述的至少一第二光源包含二光源。依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上述的沟槽对称地设置于中心纵轴的相对二侧。依据本技术的又一实施例,上述的至少一沟槽为V型沟槽。依据本技术的再一实施例,上述的第二入光面相对于中心纵轴具有第二倾斜角,且第一倾斜角的角度与第二倾斜角的角度相同。依据本技术的再一实施例,上述的第二入光面相对于中心纵轴具有第二倾斜角,且第一倾斜角的角度与第二倾斜角的角度不同。依据本技术的再一实施例,上述的第一光源的亮度不同于第二光源的亮度。依据本技术的再一实施例,上述的至少一沟槽为一梯形沟槽,且此至少一沟槽的侧面为梯形沟槽的上底面。依据本技术的再一实施例,上述的至少一第二光源包含多个光源。依据本技术的再一实施例,上述的光源模块可为背光模块或照明模块。由上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可知,本技术的一优点就是因为本技术的光源模块在导光板的入光侧的相对二角落的入光面之间设置至少一沟槽,并在沟槽中设置一辅助光源,可使所有光源所发出的光线能覆盖住整个导光板。因此,可使导光板的整个发光面均勻受光,进而可提升光源模块的出光均勻度。由上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可知,本技术的另一优点就是因为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可涵盖住导光板的所有区域,因此可有效改善光源模块的局部暗影的现象。附图说明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图1是绘示一种传统光源模块的上视示意图;图2是绘示另一种传统光源模块的上视示意图;图3是绘示依照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光源模块的上视示意图;图4是绘示依照本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光源模块的上视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0 光源模块 102 导光板104 入光面 106 发光二极管108:暗影区110:暗影区112:暗影区114:入光侧116:反入光侧200:光源模块202 导光板204 入光面206:发光二极管208:暗影区210 暗影区212 亮暗不均区214 过亮区216 入光侧218 反入光侧220 入光面222 发光二极管300 光源模块300a 光源模块302 导光板302a:导光板304 入光面306:光源308:中心纵轴310:光源312 入光面312a 入光面314 沟槽314a 沟槽316 入光侧α 倾斜角β 倾斜角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3,其是绘示依照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光源模块的上视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光源模块300可为应用在液晶显示器(IXD)等平面显示装置中的背光模块,或者可为应用在照明装置中的照明模块。光源模块300主要包含导光板302、光源306、以及一或多个光源310。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光板302为角落入光设计的导光板。导光板302的入光侧316的相对二角落处分别设有入光面304,可供外界入射光由此射入导光板302中。导光板302具有中心纵轴 308,其中此中心纵轴308纵贯此导光板302且通过导光板302的中心。在导光板302中, 每个入光面304相对于中心纵轴308具有倾斜角α。其中,由于倾斜角α为入光面304相对于中心纵轴308倾斜的角度,因此倾斜角α小于90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光板302的入光侧316还设有二沟槽314,其中这些沟槽314 介于角落的二入光面304之间。在一实施例中,此二沟槽314可对称地设置在导光板302 的中心纵轴308的相对二侧。沟槽314的形状可根据光源模块300的亮度分布需求与光源 310的形状,来加以调整。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沟槽314为V型沟槽,因此沟槽314由互相接合成V型的二平面所定义出。在其它实施例中,导光板的入光侧的沟槽形状可为其它非V型的形状,且沟槽的侧面可为弧面。在一示范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沟槽314的一侧面,例如朝导光板302内部倾斜的侧面,可作为导光板3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8.10 TW 1001285601.一种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导光板,包含二第一入光面,分别设于该导光板的一入光侧的相对二角落,其中每一该些第一入光面相对于该导光板的一中心纵轴具有一第一倾斜角;以及至少一沟槽,设于该入光侧中,且介于该些第一入光面之间,其中该至少一沟槽的一侧面为一第二入光面;多个第一光源,分别邻设于该些第一入光面,以朝该导光板的内部发光;以及至少一第二光源,邻设于该第二入光面,以朝该导光板的内部发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沟槽包含二沟槽,且该至少一第二光源包含二光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些沟槽对称地设置于该中心纵轴的相对二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尹黄柏菖
申请(专利权)人: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