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污装置和下水道综合养护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395782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2 1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污装置,该吸污装置包括吸污管体(1),所述吸污管体(1)伸入污物的一端的管壁上具有孔(2),所述吸污装置还包括补气管(3)和控制阀(5),所述补气管(3)的一端与所述孔(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控制阀(5)连接。由于补气管的一端与吸污管体的伸入污物一端管壁上的孔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控制阀连接,当吸污作业中吸污管体产生虹吸现象需要补入气体时,无需将吸污管体抬升,只要开启控制阀就可实现补气,同时通过开启控制阀阀门的大小,即可控制补气量的大小,从而提升吸污能力,减少功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吸污装置的下水道综合养护车。(*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污装置和下水道综合养护车
本技术涉及环卫机械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吸污装置以及包括该吸污装置的下水道综合养护车。
技术介绍
在清洗与疏通下水道、雨水井及各种沟渠等内的污泥和杂物时,通常由吸污管、污水罐和泵等构成吸污车的一套吸污机构。开始作业时,动力源带动泵工作,将吸污管和污水罐中的空气吸出,使得吸污管和污水罐内部与外界产生压力差,从而利用气力输送将下水道等内部的污泥和杂物连同污水一起吸入到污水罐内。但是,随着吸污的连续进行,吸污管和污水罐内的压力减小到一定程度,使得吸污管和污水罐内部与外界产生一定的压力差时,会导致吸污管内部产生一定的虹吸现象,使得吸污车的吸污机构只将下水道等内的污水吸入污水罐中,而污泥和杂物仍然留在下水道等内,从而降低吸污车的吸污能力,并增加吸污车的功耗。由于虹吸管中进入空气可破坏虹吸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在吸污管伸入污物的一端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孔以给吸污管进行补气。如图1所示,在吸污管体1伸入沉井10中的一端的管壁上设置有三个孔2作为补气孔,孔2的结构如图2所示,当吸污管体1中产生虹吸现象时,将吸污管体1抬升并将一个或多个孔2露出水面,使得空气进入到吸污管体1内部,从而破坏吸污管体内部的虹吸现象。但是,这种结构存在的问题是,当需要补气时,需要将吸污管体抬升,因此操作很不方便,同时,给吸污管体1补入空气的量很不好控制,从而不能使吸污车的吸污能力达到最大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污装置,在吸污作业中需要给吸污管体补气时,无需将吸污管体抬升,操作方便,并且能够很好的控制补气量的大小,使得吸污车的吸污能力提升,减少功耗。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吸污装置,该吸污装置包括吸污管体,所述吸污管体伸入污物的一端的管壁上具有孔,所述吸污装置还包括补气管和控制阀,所述补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控制阀连接。优选地,所述吸污装置还包括第一接头,所述补气管的一端通过第一接头与所述孔连接。优选地,所述吸污装置还包括第二接头,所述控制阀通过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补气管的另一端连接。优选地,所述补气管为软管。优选地,所述控制阀为阀门开度可调式的球阀。优选地,所述吸污管体伸入污物的一端安装有护套。优选地,所述吸污管体包括多个吸污管,所述多个吸污管之间轴向用第三接头可拆卸地连接。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吸污装置的下水道综合养护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本技术的吸污装置,由于所述补气管的一端与吸污管体的伸入污物一端管壁上的所述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控制阀连接,当吸污作业中吸污管体产生虹吸现象需要补入气体时,无需将吸污管体抬升,只要开启控制阀就可实现补气, 同时通过开启控制阀阀门的大小,即可控制补气量的大小,从而提升吸污能力,减少功耗。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相同吸污能力的情况下,具有本技术的吸污装置的吸污系统比没有本技术的吸污装置的吸污系统需要的发动机的转速低,起到节油、环保作用。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吸污<蒙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吸污<蒙体伸入污物中的一端管壁上的孔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吸污装置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吸污装置的补气管与吸污管体连接处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3所示的吸污装置的补气管与控制阀连接处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吸污管体;2孔;3补气管;4第一接头;5控制阀;6第二接头;7护套;8第三接头;9吸污管;10沉井;11地面;12地下排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吸污装置包括吸污管体1,吸污管体1伸入污物的一端的管壁上具有孔2,该吸污装置还包括补气管3和控制阀5,补气管3的一端与孔2连通,另一端与控制阀5连接。由于补气管3的一端与吸污管体1伸入污物的一端的管壁上的孔2连通,另一端与控制阀5连接,当吸污作业中吸污管体产生虹吸现象需要补入气体时,无需将吸污管体抬升,只要开启控制阀就可实现补气,同时通过开启控制阀阀门的大小,即可控制补气量的大小,从而提升吸污能力,减少功耗。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相同吸污能力的情况下,具有本技术的吸污装置的吸污系统比没有本技术的吸污装置的吸污系统需要的发动机的转速低,起到节油、环保作用。在吸污作业时,吸污管体1采用硬质管,可采用现有的任何硬质管材,比如质地硬,耐磨的塑料管材或者是钢管材等。如图4所示,吸污管体1伸入到污物中的一端的管壁上具有孔2,并将补气管3直接接到孔2中,或为了便于连通和保证补气的顺利进行,孔2中可拆卸安装有第一接头4,比如螺纹连接,或将第一接头4直接固定在孔2中,比如焊接,补气管3与第一接头4可采用现有的任何可拆卸连接,只要保证补气作业中不漏气即可。补气管3可与控制阀5直接连接,例如两者可采用法兰连接,为了保证连接的可靠和牢固并降低成本,优选地,如图5所示,该吸污装置还包括第二接头6,控制阀5通过第二接头6与补气管3连接,第二接头6为现有的任何接头。在吸污作业时,为了搬运和安装的方便,补气管3采用软质的管材,比如现有的塑料软管等。为了保证吸污系统补气的连续不间断并能够控制补气量的大小,控制阀5应当具有可连续调节的功能,优选地,控制阀5可采用阀门开度可调式的球阀,从而实现补气的连续和补气量大小的控制,另外,采用阀门开度可调式的球阀,不需要专门的外界气源,在补气作业时,只需开启球阀阀门,外界空气在吸污管内部和外界的压力差的作用下,即可实现补气。在吸污作业时,为了将沉井10中的污物吸取干净,需要将吸污管体1来回在沉井中拖动,这将对吸污管体1的断面产生磨损,为了保护吸污管体1,如图3所示,优选地,吸污管体1的断面可拆卸地安装有护套7,从而防止吸污管体1的端面磨损。吸污管体1可以是一体结构,比如直接一根长的管材。但是,根据作业环境的不同,地下排水管12距离地面11的深度可能不同,因此,为了安装和搬运的方便,如图3所示,优选地,吸污管体1可包括多个吸污管9,多个吸污管9之间采用第三接头8相互连接, 第三接头8可采用现有的任何接头,比如法兰。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吸污装置的下水道综合养护车。由于通过控制阀和补气管可以方便地对吸污管体进行补气,可以提升养护车的吸污能力,同时还可以降低其发动机的功率消耗,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此外,根据本技术产生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技术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技术所公开的内容。权利要求1.一种吸污装置,该吸污装置包括吸污管体(1),所述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立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