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永庆专利>正文

稻麦切割与输送一步完成的收割机立式割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91320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2 06:16
一种稻麦切割与输送一步完成的收割机立式割台,由上扶禾链条装置和下扶禾链条装置作为割台主体,上、下扶禾装置各自左右相对的扶禾爪端部均超过割台中心线,端部相互重合。中间分禾器和秸秆变向导杆的配合下,形成向上的输送通道和变向通道。在扶禾爪的推赶作用下,已割稻麦在通道中实现提升和变向。采用一种扶禾链条装置,完成扶禾、切割、割后稻麦提升、转向输送作业。代替现有割台进行稻麦输送需多次夹持的复杂装置。使立式割台实现机构简化、重量减轻、成本降低之目的。(*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稻麦切割与输送一步完成的收割机立式割台所属
本技术涉及一种稻麦切割与输送一步完成的收割机立式割台,在于简化现有立式割台稻麦切割、聚集、输送机构。技术背景在现有公知的稻麦立式割台的切割、输送技术中,扶禾器由一对旋转方向相反的扶禾链条装置组成,工作时扶禾链带动扶禾爪作上下往复运动,起到扶住稻麦秸秆完成切割的单一作用。切割后稻麦秸秆需要一组橡胶拨齿、一组尼龙齿盘的装置进行聚集,再由一组专用夹持链条夹持,把稻麦提升到脱粒筒所需高度。为实现水平夹持脱粒,还需要另一组变向夹持链条把仍然处于直立状态的稻麦、沿水平方向进行变向输送铺放,在到达脱粒滚筒前,由脱粒夹持链夹持住稻麦秸秆,将穗头送进脱粒滚筒进行脱粒。割台的工作过程需要一套复杂的机构,才能完成扶禾、切割、稻麦聚集、稻麦提升、变向铺放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立式割台在稻麦切割、聚集、输送提升、变向铺放作业中,机构复杂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稻麦切割与输送一步完成的收割机立式割台。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机架上固定一对旋转方向相反的上扶禾链条装置,在割刀之后、在这对上扶禾链条装置下方平行固定一对旋转方向相反的下扶禾链条装置,上、下扶禾装置中间分别安装了中间分禾器、变向导杆。这样,本技术主体是上扶禾链条装置、下扶禾链条装置、中间分禾器、变向导杆在机架上固定组成的立式割台。为保证稻麦在输送中实现变向,上扶禾装置、下扶禾装置各自左右相对的扶禾爪端部超过割台中心线,相互重合。目的是为实现稻麦在输送中,左右扶禾爪交替作用、推赶稻麦变向。在上、下扶禾装置中间分别安装了前后端为尖状的中间分禾器和秸秆变向导杆,上、下扶禾装置的上、下分禾器前后端为闭合的尖状体。目的是让中间分禾器和秸秆变向导杆组合、形成稻麦向上输送获得可用的输送通道和变向通道。为了实现同步工作,上下扶禾装置的上下主动扶禾链盘与上下主动链盘轴紧固连接。工作时,上扶禾链条装置有两个作用,作用一, 扶禾爪扶住稻麦秸秆进行切割,作用二,夹持、聚集已割稻麦秸秆上部位置,利用左右扶禾爪端部的相互重合位置,在变向通道中左右扶禾爪交替作用、推赶稻麦秸秆上部至一侧。下扶禾链条装置也有两个作用,作用一,扶禾爪聚集在割刀面上散开的稻麦秸秆,作用二,夹持已割稻麦秸秆根部,利用左右扶禾爪端部的相互重合位置,在变向通道中左右扶禾爪交替作用,推赶稻麦秸秆根部至另一侧。这样稻麦在向上输送时向一侧倾斜,在到达脱粒夹持链时实现变向铺放,有利于脱粒夹持链夹住稻麦秸秆,将穗头送入脱粒机滚筒进行脱粒作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上扶禾链条装置和下扶禾链条装置作为割台主体,在中间分禾器和秸秆变向导杆的配合下,形成向上的输送、变向通道,采用端部重合的扶禾爪交替推赶稻麦,稻麦在输送中实现变向,利于脱粒夹持。采用一种上下扶禾链装置,即可完成稻麦扶禾、切割、聚集、提升、变向输送作业,代替现有割台稻麦切割、聚集、输送、变向多次夹持的复杂装置,使割台实现机构简化、重量减轻、成本降低之目的。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稻麦切割与输送一步完成的收割机立式割台正面示意图。图2是稻麦切割与输送一步完成的收割机立式割台侧面示意图。图3是上扶禾链条装置运行示意图图4是下扶禾链条装置运行示意图图中1.上分禾器,2.下分禾器,3.上扶禾爪,4.上主动链盘,5.下主动链盘,6.下扶禾爪,7.扶禾爪导轨,8.下扶禾链条,9.上扶禾链条,10.下从动链盘,11.上从动链盘, 12.外分禾器,13.上秸秆变向导杆,14.下秸秆变向导杆,15.收割机夹持链轮,16.割刀条, 17.外分禾器支撑,18.上下主动链盘轴,19.轴承套,20.机架,21.已割稻麦,22.割刀传动轴,23.脱粒夹持链轮压条,24.脱粒夹持链,25.割台动力输入主动链轮,26.割台动力输入从动链轮,27.割台动力输入轴,28.脱粒夹持链与收割机接口,29.割台动力输入与收割机的接口,30.割台机架与收割机的接口,31.割刀传动轴与收割机的接口,32.上下分禾器固定架。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1、附图2示意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说明。上分禾器(1),下分禾器O)、上主动链盘G)、下主动链盘(5)、扶禾爪轨(7)、下扶禾链条(8)、下从动链盘(10)、上从动链盘(11)、外分禾器(12)、上秸秆变向导杆(13)、 下秸秆变向导杆(14)、割刀条(16)、轴承套(19)分别固定在割台机架00)上。上主动链盘G)、下主动链盘( 与上下主动链盘轴(18)紧固配合作同步运转,下主动链盘( 与上主动链盘(4)通过下扶禾链条(8)、上扶禾链条(9)带动下从动链盘(10)上从动链盘(11) 使上扶禾爪(3)、下扶禾爪(6)作上下往复运动,上扶禾爪(3)、下扶禾爪(6)进入扶禾爪导轨(7)时,在扶禾爪导轨(7)的约束下直立向上运动,左右扶禾爪端部过割台中心线,相互重合,扶禾爪对稻麦秸秆有推力作用。上扶禾爪(3)、下扶禾爪(6)运行在扶禾爪导轨(7) 之外时失去约束,向后自由倾倒,失去对稻麦秸秆的推力作用。上分禾器(1)、下分禾器(2) 固定在上下分禾器固定架(3 上,上秸秆变向导杆(13)、下秸秆变向导杆(14)固定在机架00)上,上分禾器(1)、下分禾器O)、上秸秆变向导杆(13)、下秸秆变向导杆(14)组成分禾导向通路和输送变向通路,使已割稻麦在上下扶禾爪的推力下在通路中得到高度提升输送,利用上下扶禾爪端部的相互重合位置,各自左右扶禾爪交替工作,分别聚集、 夹持稻麦秸秆的上部和根部,已割稻麦在输送中向一边倾斜铺放,使已割稻麦切割、聚集、向上输送和变向输送一次完成。图2中脱粒夹持链与收割机接口( )、割台动力输入与收割机的接口(四)、割台机架割机的接口(30)割刀传动轴接口(31)分别与收割机相连。脱粒夹持链(M)、割刀传动轴(22)、割台动力输入主动链轮轴07)的动力分别来自收割机发动机。结合附图3附图4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上下扶禾装置分解运行的实施例 图3中,收割机向前运行,在割台左右外分禾器(12)范围内的未割稻麦在上扶禾爪(3)的推赶下经上分禾器(1)分成左右两路向割刀条(16)运动。秸秆在经过割刀时被割断失去地面的约束,上扶禾爪(3)继续推动已割稻麦秸秆至上秸秆变向导杆(13)位置, 右侧已割稻麦秸杆被推入上分禾器( 与上秸秆变向导杆(1 之间的圆弧通路。右边上扶禾爪C3)将已割稻麦秸秆推赶过中心线后被左边上扶禾爪C3)接替,左上扶禾爪(3)将左右两路已割稻麦秸秆合并。这样在左侧,上扶禾爪(3)合并了靠近稻麦穗头的秸秆继续向上输送。图4中,下扶禾爪(6)将割刀条(16)上面的已割稻麦秸秆的下部聚集后,由下分禾器进行分禾,稻麦秸秆下部推赶到下分禾器( 两侧通路分两路向上输送,左路已割稻麦秸秆被推赶至下秸秆变向导杆(14)与下分禾器( 之间的圆弧通路中,由于扶禾爪端部超过中心线,相互重合,已割稻麦秸秆运行通过中心线后被右下扶禾爪(6)接替,右下扶禾爪(6)将左右两路已割稻麦秸秆合并。这样在右侧,下扶禾爪(6)合并稻麦根部的秸秆,继续向上输送。实际运行中,由于上主动链盘G)、 下主动链盘(5)是作同步运动,稻麦的输送、变向也是上下同步的。当已割稻麦输送到上秸秆变向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麦切割与输送一步完成的收割机立式割台,在机架上固定一对旋转方向相反的上扶禾链条装置,在割刀之后,在这对上扶禾链条装置下方平行固定一对旋转方向相反的下扶禾链条装置,上下扶禾装置中间分别安装了中间分禾器、变向导杆,其特征是上扶禾链条装置、下扶禾链条装置、中间分禾器、变向导杆在机架上固定组成的立式割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割与输送一步完成的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永庆
申请(专利权)人:何永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