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饲养鳞翅目昆虫幼虫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384920 阅读:3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1-06-01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室内饲养鳞翅目昆虫幼虫的装置,该装置设置有带箱盖的饲养箱,饲养箱无底,饲养箱内壁下部固定连接至少2个支撑块,漏架放置在支撑块上,漏架上放置至少1个插枝管固定器,插枝管固定器内放置至少1个插枝管,饲养箱的侧壁上或箱盖上设置至少1个透气窗,漏架由横杆或网格构成,所述的横杆之间的间距为1.5~2cm,所述的网格的通径为1.5~2c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幼虫乱爬而难于再食到食物,幼虫粪便污染叶片,造成幼虫群体易交叉感染病菌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可调节饲养箱内温湿度,枝条保鲜期长,更换枝条和清扫箱体方便,易消毒,结构巧妙简洁,饲养成本低,劳动力投入少,特别适合大体型昆虫幼虫的室内饲养。(*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昆虫饲养
,具体涉及一种室内饲养鳞翅目昆虫幼虫的装置,该装置特别适用于鳞翅目大蚕蛾科、蝶类等大体型幼虫的室内饲养,也适于鳞翅目小体型昆虫的室内饲养。
技术介绍
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动物类群,约占地球已知动物种类的三分之二,和人类具有密切的关系。其中,有农林害虫、天敌昆虫、工业资源昆虫、医药资源昆虫、授粉昆虫、食用昆虫、饲用昆虫等等。昆虫的大规模室内饲养和生产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为产业。鳞翅目(L印idoptera)昆虫包括蝶(Butterflies)和蛾(moths),属有翅亚纲、完全变态昆虫,是昆虫纲中仅次于鞘翅目的第二大昆虫,绝大多数种类未能开发利用,对其生物学特性还知之甚少。鳞翅目昆虫胚后发育还包括幼虫、蛹、成虫3个虫态。鳞翅目昆虫幼虫绝大多数是植食性的,其为害主要在幼虫期。如,为害水稻的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为害旱粮的粘虫和玉米螟,为害棉花的红铃虫和棉铃虫,为害蔬菜的小菜蛾和甜菜夜蛾等;当人类利用昆虫的有利方面时,有些鳞翅目昆虫又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称为资源昆虫或经济昆叙,如,家香 Bombyx mori (L. ) ^^ Anthera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天香禾口蓖麻香等。鳞翅目成虫是非常重要的传粉昆虫。鳞翅目的成虫,尤其是蝶类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一些鳞翅目昆虫是重要的药用昆虫,如冬虫夏草、僵蚕和虫茶等。由于鳞翅目昆虫在幼虫阶段对于天敌的抵御防控能力很弱,几乎所有捕食性天敌如鸟雀、蛇鼠、蚂蚁、蜘蛛,寄生性天敌寄生蜂、蝇蛆、线虫等都会对幼虫造成致命的伤害,因此,无论是将鳞翅目昆虫作为害虫加以防治,还是作为对人类有益的资源昆虫或经济昆虫加以利用,根据鳞翅目昆虫幼虫的生物学特性,研究适宜鳞翅目昆虫幼虫的饲养装置均具有重要意义。室内饲养大蚕蛾、蝶类等大体型昆虫幼虫,与饲养其它小体型昆虫差异性很大, 这是因为这些昆虫的幼虫体型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1)幼虫野性较强,喜爬散。特别是1 2龄期,喜四处爬散觅食或躲避敌害,也正因为这一习性,幼虫容易爬到远离食物的地方饥饿致死。(2)幼虫腹足抓附力强,不能强行挪动,否则就口吐胃液而亡。如果不帮助其移动,靠幼虫自身爬行则很难再爬回到枝条上去,幼虫会因长期得不到进食而体质衰弱。(3)幼虫喜欢吃长在枝条上的新鲜叶片,采下的叶片,幼虫少吃或不吃。其次,室内饲养还需解决植物枝条保鲜问题,采下的枝条保鲜措施不得当,叶片很快就会失水凋萎,需要及时更换枝条,经常更换枝条会过多的干扰幼虫的正常生长,造成幼虫难以成活到正常的吐丝结茧,再则经常更换新鲜的枝叶则需消耗大量的时间和劳动投入。其三是幼虫对病菌抵抗力问题。室内饲养环境相对封闭,与人的活动接触频繁,饲养过程中容易感染细菌病、真菌病、病毒病等,处理不好则可能给整个饲养过程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全军覆灭。室内饲养大体型昆虫,特别要解决幼虫乱爬而难于再食到食物,幼虫、食物与粪便混为一体易感染病菌的问题,以及饲料植物的保鲜、劳动量投入、饲养成活率等综合性问题,到目前为止也没有找到一种真正适合这些大体型昆虫室内饲养的装置。现有技术中,国内外对于柞蚕等大体型昆虫的人工饲养,实际上是放养或半驯养, 一般是将蚕卵人工孵化后直接送到室外寄主植物上放养,或者将幼虫在室内饲养到2龄阶段再放养。对于柞蚕的室内饲养,我国北方柞区采取的方法主要是合成袋饲养(刁玉泉,樊智丹.春柞蚕稚蚕合成袋室内饲育技术应用,北方蚕业,2005,26 (3):69-70),虽然合成袋饲养柞蚕具有方法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但也不能解决幼虫乱爬散、枝条保鲜及幼虫排便污染叶片造成群体交叉感染等问题,结茧率不高。每天需投放叶1 2次,更换枝叶、除沙等劳动量投入大,对幼虫干扰过多,而且只能饲养到2龄,难于全龄饲养。对于枝条保鲜问题, 有采用在枝条剪口处用锡箔纸包裹浸水棉球的方法(中国专利,专利号ZL200710020482. 7, 专利技术名称野桑蚕的室内饲养方法,公开日期2007年08月15日,公开号CN101015^0), 该方法同样也不能解决野桑蚕在饲养容器内壁爬散导致幼虫饥饿死亡的问题。其次是食物与粪便混杂容易造成幼虫群体交叉感染,再则其保鲜效果也不尽理想。由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技术问题,国内至今在大体型昆虫(如大蚕蛾科昆虫和部分蝶类)的室内饲养上都难以取得突破,进而影响了对这些昆虫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室内饲养鳞翅目昆虫的装置存在不能解决大体型昆虫幼虫喜乱爬而难于再食到食物,幼虫粪便污染叶片,造成幼虫群体易交叉感染病菌,以及饲料植物的保鲜效果不好等缺陷,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室内饲养鳞翅目昆虫幼虫的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带箱盖的饲养箱、饲养箱无底,饲养箱内壁下部固定连接至少2个支撑块,所述的支撑块的上平面在同一水平面,漏架放置在支撑块上,漏架上放置至少1个插枝管固定器,插枝管固定器内放置至少1个插枝管,饲养箱的侧壁上或箱盖上设置至少1个透气窗,所述的漏架由横杆或网格构成,所述的横杆之间的间距为1. 5 2cm,所述的网格的通径为1. 5 2cm。所述的透气窗的结构可以是在饲养箱的侧壁上或箱盖上设有上下两条导槽,导槽两端设有限制块,导槽上可滑动连接挡板,挡板的长度K小于或等于导槽的长度L的1/2, K ( 1/2L,在两条导槽内设有1个以上透气孔4。还可以将接沙盘放置在漏架的下方。还可以在所述的饲养箱内设置有补湿盒,补湿盒内设有泡沫塑料。泡沫塑料用于吸水,使水分不易挥发,而是使水分缓慢释放在空气中,而且如果有幼虫掉到补湿盒中,它只能掉到泡沫塑料表面而不会被水淹死;也可以将泡沫塑料换成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具有吸水性的海绵或吸水绵。所述的插枝管上还可以设有管帽,管帽上设有插枝孔,所述的管帽是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的插枝管固定器可以为广口瓶。饲养箱的形状可以是长方体,也可以是圆柱体的饲养桶;饲养箱无底,即饲养箱底是不封闭的,以便幼虫的粪便等能通过漏架落入接沙盘。所述的沙是指鳞翅目昆虫幼虫的粪便以及饲养时掉落的植物枝叶等其它渣物。接沙盘也可以换成是能接住沙的塑料膜、废报纸等。漏架上的横杆之间的间距或网格的通径大小还可以根据饲养的昆虫幼虫的粪便的最大粪便颗粒大小设计,横杆之间的间距或网格的通径大小应大于幼虫的最大粪便颗粒的大小,以便于粪便能穿过漏架落入接沙盘。饲养箱内壁下部固定连接支撑块中所述的饲养箱内壁下部可以是饲养箱内壁距离饲养箱底端的1/3以下的范围内,这样可使漏架以上部分留出更多空间,用于饲养昆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本技术解决了鳞翅目昆虫幼虫喜爬散(乱爬)远离食物而难于再食到食物的问题。所述的插枝管以及插枝管固定器在饲养箱内竖立,能使插在插枝管内的植物枝条及枝条上的叶片不与饲养箱的内壁接触,这样的位置关系有效地解决了昆虫幼虫喜爬散而爬到饲养箱的内壁而远离食物的问题。2、本技术中也因插枝管以及插枝管固定器在饲养箱内是竖立的结构关系,因而幼虫的饲料枝条摆放方式也为直立或侧立,幼虫粪便会受重力直接穿过漏架而落入接撒盘,可以直接避免幼虫粪便堆积在植物叶片上,以及食物与粪便混杂的问题,有效的降低了幼虫群体在相对集中的空间内饲养易交叉感染病菌的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饲养鳞翅目昆虫幼虫的装置,该装置设置有带箱盖的饲养箱、其特征是包括饲养箱(1)无底,饲养箱(1)内壁下部固定连接至少2个支撑块(9),所述的支撑块(9) 的上平面在同一水平面,漏架(7)放置在支撑块(9)上,漏架(7)上放置至少1个插枝管固定器(15),插枝管固定器(15)内放置至少1个插枝管(12),饲养箱(1)的侧壁上或箱盖(2) 上设置至少1个透气窗(3),所述的漏架(7)由横杆(8)或网格构成,所述的横杆之间的间距为1. 5 2cm,所述的网格的通径为1. 5 2c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饲养鳞翅目昆虫幼虫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透气窗(3)的结构是在饲养箱(1)的侧壁上或箱盖(2)上设有上下两条导槽(10),导槽(10) 两端设有限制块(11),导槽(10)上可滑动连接挡板(5),挡板(5)的长度K小于或等于导槽 (10)的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健江秀均陈松梁铖杜伟刘敏廖鹏飞达爱斯占时丰江亚柴建萍储一宁黄平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