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膜式高效混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8086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管膜式高效混合器,包括介质输入管、外管、介质输出管、梭形构件和伞形内管,其特征在于:介质输入管与介质输出管前端通过法兰、固定连接,外管的后端与介质输入管气密性连接,在外管上有进料管,介质输入管与外管之间为夹套腔,刚性支撑架连接于介质输入管,伞形内管由刚性支撑架支撑,伞形内管与外管之间有环隙,挠性支撑架与介质输出管连接,其连接辐板为螺旋状的扰流构件,梭形构件由挠性支撑架支撑于伞形内管外侧,梭形构件的前锥面与伞形内管之间有环隙,梭形构件外缘与外管之间有环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实现流体快速混合,混合效果好,结构简单,放大后不影响混合效果。(*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两流体快速混合的装置,尤其适用于气(汽)液混合过程。
技术介绍
目前,静态混合器基本有两种,一种是喷射式,一种是管腔内安装有导流叶片的管道混合器。喷射式混合器不易放大,因为放大后由于其流体径向尺寸的增加而使混合效果降低,尤其是对于喷射管开孔的用于加热含有颗粒物料的汽液混合器,由于物料加热糊化,很容易发生堵塞;安装导流叶片的管道混合器,对于层流态的流体混合效果较好,但对于湍流态的流体混合效果与空管相比,效果增加不明显,而且两者对于难溶的流体混合效果都不是很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混合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管膜式混合器,该混合器不仅能实现各种流体的快速混合,对于加热含有颗粒物料的流体混合过程,不会发生堵塞现象,而且容易放大,放大后混合效率不降低。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管膜式高效混合器,包括介质输入管、外管、介质输出管、梭形管和伞形内管。介质输入管与介质输出管法兰连接。介质输入管前部同心装入外管内,介质输入管与外管后端气密性连接。介质输入管与外管之间为夹套腔。刚性支撑架连接于介质输入管,且支撑伞形内管。外管上有进料管。伞形内管与外管同心,外管与伞形内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管膜式高效混合器,包括介质输入管(1)、外管(3)、介质输出管(6)、梭形构件(8)和伞形内管(9),其特征在于:介质输入管(1)与介质输出管(6)前端通过法兰(4)、(5)固定连接,外管(3)的后端与介质输入管(1)气密性连接,在外管(3)上有进料管(2),介质输入管(1)与外管(3)之间为夹套腔(14),刚性支撑架(10)连接于介质输入管(1),伞形内管(9)由刚性支撑架(10)支撑,伞形内管(9)与外管(3)之间有环隙(11),挠性支撑架(7)与介质输出管(6)连接,其连接辐板为螺旋状的扰流构件,梭形构件(8)由挠性支撑架(7)支撑于伞形内管(9)外侧,梭形构件(8)的前锥面与伞形内管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国刚赵军郎咸明杨明珍李宇斌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