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直插型端子后置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73480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8 0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束直插型端子后置护套,由套头、卡位、套尾组成,其特征在于:位于护套一端有一呈开口状的套头,沿套头深入向后有一锁位卡位,顺沿卡位后面有一套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使护套的裁线、剥线、端子压接这些工序在全自动端子压接机上顺利完成,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线束端子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束直插型端子后置护套
技术介绍
线束是电路中连接各电器设备的接线部件,由绝缘端子护套、接线端子、导线及绝缘包扎材料等组成。端子护套是套在金属端子外面,起绝缘保护作用。线束生产工序是这样的第一是开线确定导线的尺寸,剥头尺寸;开线之后的第二个工位就是压接工艺,一般导线需要先穿过端子护套后才可压接,它需要先预装导线然后从预装工位返回再压接; 接着就是组装工艺最后。先穿过端子护套后才可压接这样操作是因为普通的直插型端子护套的头部大、尾部小,所以必须先把护套穿在导线上面,再压接端子,最后回拉护套至端子外面,但是这种过程工序较多,整个电源线的裁线、剥线、端子压接必须分开进行,不利于自动化设备生产,且容易弄乱线芯。操作速度慢、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的技术缺点,提供一种线束直插型端子后置护套, 可先压接端子再套护套顺序进行操作,能使线束制造简单准确,效率提高,降低了人工成本。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线束直插型端子后置护套,由套头、卡位、套尾组成,其特征在于位于护套一端有一呈开口状的套头,沿套头深入向后连接有一锁位卡位,顺沿卡位后面连接有一套尾。所述套头、卡位、套尾的材料为软质PVC (聚氯乙烯)。所述卡位两侧分别连接套头与套尾,套头与套尾连通,开口大小相同、方向垂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此结构的护套,可以在直插型端子先压接完成的情况下,再套在端子上面,制造工艺更简单,有效避免质量问题并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侧视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中,1为套头,2为卡位,3为套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一种线束直插型端子后置护套,由套头1、卡位2、套尾3组成,其特征在于位于护套一端有一呈开口状的套头1,沿套头1深入向后连接有一锁位卡位2,顺沿卡位2后面连接有一套尾3。所述套头1、卡位2、套尾3的材料为软质PVC (聚氯乙烯)。所述卡位2两侧分别连接套头1与套尾3,套头1与套尾3连通、开口大小相同、方向垂直。本技术的套头1和套尾3 —样大,并相互呈90°角,即可解决从金属端子上面脱落问题,由于套尾3较大,此时已经压接完成的端子可直接从套尾3穿过,并旋转90° 角,卡位2能锁住端子的绝缘皮压脚。通过以上实施方式,解决了线束端子生产时必须先套护套,后压接端子的问题;使用本技术护套,在制造线束端子的过程时,可以使裁线、剥线、端子压接这些工序在全自动端子压接机上顺畅地完成,有效防止松脱、乱线等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权利要求1.一种线束直插型端子后置护套,由套头、卡位、套尾组成,其特征在于位于护套一端有一呈开口状的套头,沿套头深入向后连接有一卡位,顺沿卡位后面连接有一套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直插型端子后置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头、卡位、套尾的材料为软质PVC (聚氯乙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直插型端子后置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两侧分别连接套头与套尾,套头与套尾连通,开口大小相同、方向垂直。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束直插型端子后置护套,由套头、卡位、套尾组成,其特征在于位于护套一端有一呈开口状的套头,沿套头深入向后有一锁位卡位,顺沿卡位后面有一套尾。本技术可以使护套的裁线、剥线、端子压接这些工序在全自动端子压接机上顺利完成,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文档编号H01R4/18GK202231164SQ201120354610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1日专利技术者徐斌, 杨广奇 申请人:珠海光纬金电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广奇徐斌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光纬金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