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372534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7 2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主单元;以及多个从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从单元将规定处理的处理结果发送到所述主单元,其它从单元监视从至少一个从单元对所述主单元的所述处理结果的发送,并且所述其它从单元将在确认了所述处理结果的发送的时刻的通过所述规定处理而获得的处理结果发送到所述主单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系统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车辆中,安装有作为动力源的发动机、和对该发动机提供电力的高电压、大容量的电池。该电池通过串联连接多个锂离子电池或者镍氢电池等构成的电池组(cell)而构成。以往,为了安全利用电池,监视各个电池组的组电压,并进行用于防止过充电和过放电的控制。一般来说,为了监视构成电池的各个组的组电压,只要准备与组的总数相应的多个能够同时测量数个组的组电压(严格来说,例如直至获得全部12组的电压测量结果(数字值)需要IOOys左右)的测量单元即可,但是如果在测量单元之间,在组电压的测量定时上产生偏差,则不能正确地掌握各个组的状态(是过充电状态还是过放电状态),难以进行合适的电池控制。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从过去开始,一直研究各种在测量单元之间使组电压的测量定时同步的技术。在日本专利特开2009-168720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 ”)中, 公开了用用于使组电压的测量定时同步化的专用通信线(同步线)连接测量单元之间的技术。而且,在日本专利特开2010-057348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将由高层单元生成的同步信号作为基本时钟提供给各个测量单元,并且各个测量单元与该基本时钟同步而进行组电压的测量,从而实现电压测量定时的同步的技术。如上所述,以往为了在测量单元之间使组电压的测量定时同步,需要设置专用的通信线,因此导线(harness)的根数增加,或者连接器的管脚数增加,从而产生导致硬件成本的增加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能够减少硬件成本的通信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中采用以下结构。(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通信系统包括主单元;以及多个从单元,所述多个从单元将规定处理的处理结果发送到所述主单元,其它从(slave)单元监视从至少一个从单元对所述主单元的所述处理结果的发送,并且所述其它从单元将在确认了所述处理结果的发送的时刻的通过所述规定处理而获得的处理结果发送到所述主单元。(2)而且,在上述(1)中记载的通信系统也可以如下构成所述至少一个从单元以第1周期进行所述规定处理,并且以比所述第1周期短的第2周期分割所述规定处理的处理结果后发送到所述主单元。所述其它从单元在确认了从所述至少一个从单元对所述主单元的初次的处理结果的发送的时刻进行所述规定处理,并且以所述第2周期分割所述规定处理的处理结果后发送到所述主单元。(3)而且,在上述(1)或者O)中记载的通信系统也可以如下构成所述主单元和所述多个从单元经由CAN(控制器区域网络)总线连接。(4)而且,在上述(1)至(3)的任意一项中记载的通信系统也可以如下构成所述主单元是管理电池的充放电的电池控制单元。所述从单元是,进行构成所述电池的组的电压测量作为所述规定处理,将该电压测量结果作为所述处理结果发送到所述电池控制单元的组电压传感器单元。专利技术效果按照本专利技术,由于使从单元间规定处理的执行定时同步,所以不需要设置现有技术那样的专用的通信线,所以能够实现硬件成本的消减。而且,在本专利技术中,虽然所述其它的从单元间的规定处理执行定时没有偏差(进行同步),但是在所述至少一个从单元和所述其它从单元之间在规定处理执行定时上产生偏差。但是,该偏差在实用上是可允许的水平,所以作为系统整体,可以视为从单元间的规定处理执行定时同步。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管理系统(通信系统)的结构概略图。图2A是表示主传感器单元SUl的通信动作的流程图。图2B是表示主传感器单元SUl的通信动作的流程图。图3A是表示副传感器单元SU2 SU4的通信动作的流程图。图;3B是表示副传感器单元SU2 SU4的通信动作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而且,以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通信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例示用于管理电动汽车或者混合动力汽车等车辆上安装的电池的充放电的电池管理系统。该电池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大致由电池BT、电池控制单元MU和四个组电压传感器单元SUl SU4构成。电池BT由四个组模块Ml M4串联连接构成。而且,各个组模块Ml M4分别串联连接12个由锂离子电池或者镍氢电池等构成的电池组(以下简称为“组”)构成。即,电池BT串联连接合计48个组而构成。而且,在图1中,将构成组模块Ml的各个组的标号设为C1_M1 C12_M1,将构成组模块M2的各个组的标号设为C1_M2 C12_M2,将构成组模块M3的各个组的标号设为Cl_ M3 C12_M3,将构成组模块M4的各个组的标号设为C1_M4 C12_M4。电池控制单元MU和各个组电压传感器单元SUl SU4通过由两根通信线(对绞线)构成的通信总线BS (CAN总线)进行连接。CAN(ControI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区域网络)通信采用按照构成通信总线BS的两根通信线中是否有电压差而发送“0”或者“1” 的数据的差动电压通信方式,所以抗干扰性高,适于车载单元间的通信。组电压传感器单元SUl为了测量构成组模块Ml的各个组C1_M1 C12_M1的端子间电压(组电压),通过13根布线与各个组C1_M1 C12_M1的两个端子(正极端子、负极端子)连接。组电压传感器单元SU2为了测量构成组模块M2的各个组C1_M2 C12_M2的组电压,通过13根布线与各个组C1_M2 C12_M2的两个端子连接。组电压传感器单元SU3为了测量构成组模块M3的各个组C1_M3 C12_M3的组电压,通过13根布线与各个组C1_M3 C12_M3的两个端子连接。组电压传感器单元SU4为了测量构成组模块M4的各个组C1_M4 C12_M4的组电压,通过13根布线与各个组C1_M4 C12_M4的两个端子连接。组电压传感器单元SUl以第1周期进行构成组模块Ml的各个组C1_M1 C12_M1 的组电压测量,并且以比第1周期短的第2周期分割组电压测量结果后CAN发送到电池控制单元MU。这里,所谓CAN发送,是指通过将组电压测量结果(数字数据)设置(set)在 CAN协议中规定的数据帧的数据字段中,从而作成发送用的数据帧(以下称为发送帧),并通过差动电压通信方式发送该发送帧。上述的第1周期和第2周期也可以根据每1组的组电压测量结果的比特长度来适当设定。例如,在假设每1组的组电压测量结果的比特长度为16比特时,由于CAN协议中规定的数据帧的数据字段中可设置的最大比特长度为64比特,所以在一次CAN发送中只能发送相当于4组的组电压测量结果。因此,在每1组的组电压测量结果的比特长度为16比特的情况下,需要将12组的组电压测量结果分割为三次来发送。这时,例如将第1周期设为60ms,将第2周期设为20ms时,组电压传感器单元SUl 以60ms的周期同时测量构成组模块Ml的12个组C1_M1 C12_M1的组电压。而且,严格来说,组电压传感器单元SUl由于从C1_M1开始依次测量(A/D变换)组电压,所以直至获得全部12组的组电压测量结果(16比特数据X 12)为止,需要大约100 μ S。而且,作为这全部12组的组电压测量所需要时间的100 μ s,在实际应用上是能够保证组电压测量定时的同时性的值。而且,组电压传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司山内诚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京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