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7021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应釜,由带安全阀的筒体和拌桨组成,在拌桨上设有加强筋,所述筒体分内腔和外壳两层,在内腔的底部呈倒U型向内凹进,在所述筒体的内腔内的拌桨为叉式拌桨,以上结构的反应釜,由于将内腔的底部呈倒U型向内凹进,有效地增大了物料的反应空间。为了配合内腔的变化,将拌桨设计为叉式拌桨,用加强筋固定,结构紧凑。(*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反应釜。技术背景通常反应釜设备的全容积是筒体和上下封头包含的所有空间,超 过装料系数而过多投料,致使反应釜超载工作,其危险是不言而喻的。 同时为了保证搅拌、传动装置的稳定,釜盖上的基座应该为平台的, 常被简化成三点支撑,因这种结构单薄、刚度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有效增大物料反应空间的反应釜。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种反应釜由带安全阀的 筒体和拌桨组成,在拌桨上设有加强筋,所述筒体分内腔和外壳两层,在内腔的底部呈倒u型向内凹进,在所述筒体的内腔内的拌桨为叉式拌桨。所述内腔底部向内凹进的最高点在加强筋下方。以上结构的反应釜,由于将内腔的底部呈倒u型向内凹进,有效地增大了物料的反应空间。为了配合内腔的变化,将拌桨设计为叉式拌桨,用加强筋固定,结构紧凑。附图说明图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技术的反应釜的筒体分外壳1和内腔2,所述 内腔2的底部呈倒U型向内凹进;在筒体内设有叉式拌桨3,在叉式 拌桨3的两拌桨叶片之间固定加强筋4固定叶片;内腔2的底部呈倒 U型向内凹进的部分最高点在加强筋4的下方。这样的效果是有效增 大物料的反应空间,为了配合内腔2的变化,将拌桨设计为叉式拌桨 3,用加强筋4固定,结构紧凑。权利要求1.一种反应釜,由带安全阀的筒体和拌桨组成,在拌桨上设有加强筋,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分内腔和外壳两层,在内腔的底部呈倒U型向内凹进,在所述筒体的内腔内的拌桨为叉式拌桨。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底 部向内凹进的最高点在加强筋下方。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应釜,由带安全阀的筒体和拌桨组成,在拌桨上设有加强筋,所述筒体分内腔和外壳两层,在内腔的底部呈倒U型向内凹进,在所述筒体的内腔内的拌桨为叉式拌桨,以上结构的反应釜,由于将内腔的底部呈倒U型向内凹进,有效地增大了物料的反应空间。为了配合内腔的变化,将拌桨设计为叉式拌桨,用加强筋固定,结构紧凑。文档编号B01F7/18GK201168598SQ20072019039公开日2008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7日专利技术者顾清波 申请人:南通九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应釜,由带安全阀的筒体和拌桨组成,在拌桨上设有加强筋,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分内腔和外壳两层,在内腔的底部呈倒U型向内凹进,在所述筒体的内腔内的拌桨为叉式拌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清波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九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