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49808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18 16:27
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带有换热器板(2)的板封装(1),该换热器板(2)形成用于主要介质的主要板间隙(3)和用于次要介质的次要板间隙(4)。主要进口(11)输送主要介质到主要板间隙。主要出口(12)从主要板间隙输送主要介质。次要进口(21)输送次要介质到次要板间隙。次要出口(22)从次要板间隙输送次要介质。检测装置(30)包括包含受次要介质的温度影响的检测介质的空间(31)。连接到检测装置的节流部件(35)响应于检测介质控制主要介质的流。空间包括第一部分空间(31′)和第二部分空间(32″),第一部分空间(31′)由换热器板(2)中的邻接最外部次要板间隙(4′)并且与最外部次要板间隙(4′)传热接触的一个换热器板限定,第二部分空间(31″)邻接次要出口并且与次要出口传热接触,次要出口位于次要板间隙的下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板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EP-B-608 195公开了带有检测装置的这种板式换热器,检测装置包括呈细长形状的温度检测器。温度检测器在板式换热器的端口通道的一个中延伸,端口通道与板封装的传热通道中的一些连通。温度检测器与用于控制通过板式换热器的例如地区热水的流的阀连通。DK-U-9600205公开了类似板式换热器,其具有配置在板式换热器外部并且在板式换热器的外部表面处延伸的空间。细长的温度检测器在空间中提供。空间与用于板式换热器中的流体中的一种的通道连通。空间在换热器的进口开口或出口开口的附近提供。温度检测器配置成与用于控制通过板式换热器的流体中的一种的流的装备协作。这些文件因而建议在板式换热器外部或在板式换热器的端口通道的任一个中设置单独的检测器。从制造的观点看,这种单独的检测器的设置是困难的。此外,端口通道中的任一个的检测器导致增加的流动阻力,其不仅是由于检测器自身产生,而且还由于要求用于将检测器附连在端口通道中的构件产生。已知布置还具有时间常数长的缺点,即在一种或两种流体的温度变化导致对所述介质的足够影响并且因而导致例如阀位置的期望的变化之前,已经花费了相对长的时间。US-B-7,152,663公开了这些问题至少部分已经解决的类似板式换热器。在公开的实施例的一个中,检测装置的闭合空间通过板封装中的换热器板的两个形成。以这种方式,闭合空间可以提供成与媒介的一种或两种非常紧密地传热接触。结果,创造用于实现检测装置的大的接触表面的可能性。利用大的接触服务,实现大的驱动力用于例如其阀位置依靠检测介质控制的控制阀,并且获得以短时滞的短时间常数,即对媒介中的任一种的温度变化的非常迅速的反应。利用US-B-7,152,663中公开的板式换热器而没有以最优方式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当操作变化发生时检测装置可在次要侧导致过大控制偏差。US-B-7,152,663中公开的解决方案确保检测装置的闭合空间仅受来自仅仅一个相邻板间隙的媒介的一种影响或可能地受两种媒介影响。为了实现合适的控制,检测装置有必要可检测代表次要媒介的期望温度的次要媒介的温度。在此背景下的又一问题是沿板间隙的温度分布可使得难以实现检测装置的有代表性的并且合适的温度检测。如果检测媒介包括例如气相和液相,则温度对检测装置的影响的结果将在不同相处不同。由于气相与液相之间的边界不位于恒定水平的事实,控制可能是成问题的。对气相的温度影响导致比对液相的温度影响相对更小的检测介质的压力增加。如果气相的相当大的部分位于次要介质具有高温的区域,则该温度可上升而没有实现检测介质的足够的压力增加,并且因而也没有对节流部件的足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补救上述问题并且提供带有改进的检测装置的板式换热器,该改进的检测装置确保次要介质的温度的合适并且均匀的控制。该目标通过初始限定的板式换热器实现,该板式换热器的特征在于,该空间包括第一部分空间和第二部分空间,第一部分空间通过所述换热器板中的邻接最外部次要板间隙并且与最外部次要板间隙传热接触的一个换热器板限定,第二部分空间邻接次要出口并且与次要出口传热接触,次要出口位于次要板间隙的下游。以这种方式,检测装置,即包含在闭合空间中的检测介质,将受来自两侧或两个位置的次要介质的温度影响。结果,实现迅速控制和基于正确的或至少大体正确的温度的控制。邻接第二部分空间的次要出口中的次要介质具有与次要介质的出口温度相对应的均匀或大体均匀的温度。因为检测装置的第二部分空间邻接次要出口,所以检测媒介将以充分的方式受到依靠控制实现的温度的影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第一部分空间邻接限定最外部次要板间隙的所述换热器板的大体全部或全部。以这种方式,实现大的接触表面,其确保通过检测媒介产生大且足够的驱动力用于影响节流部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次要出口包括延伸通过板封装的次要出口端口通道。次要出口还可有利地包括第一出口通道,其与次要出口端口通道对齐地朝外延伸通过前侧,用于带有实现的出口温度的次要介质的至少一部分的排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第二部分空间在次要出口端口通道中提供。有利地,第二部分空间可以以如下方式提供,即使得它被次要出口端口通道中的次要介质围绕。以这种方式,确保在第二部分空间中的检测介质将与次要介质传热接触并且受次要介质的出口温度影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第二部分空间由所述换热器板中的邻接出口板间隙的一个换热器板限定,该出口板间隙形成次要出口的部分。以这种方式,在第二部分空间中的检测介质还可在大的表面上邻接次要介质并且在大的表面上受次要介质的出口温度的影响,以致实现相当大的温度影响。有利地,次要出口然后包括从出口板间隙从后侧朝外延伸的第二出口通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次要出口端口通道位于第一端部的附近并且第二出口通道位于第二端部的附近。以这种方式,确保第二部分空间与出口板间隙之间的长的并且因而大的接触表面。有利地,出口板间隙与次要板间隙仅经由次要出口端口通道连通。以这种方式,在整个出口板间隙中确保次要介质的温度的均匀或大体均匀的分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出口板间隙具有比次要板间隙的厚度显著更厚的厚度。次要出口端口通道因而不需要延伸通过前侧。次要介质的全部流可因而经由第二出口通道排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主要进口端口通道、主要出口端口通道和次要进口端口通道延伸通过前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节流部件包括影响部件,其连接到第一部分空间和第二部件空间,并且配置成通过检测在第一部分空间和第二部分空间中的检测介质的压力变化来影响节流部件。节流部件可有利地配置成响应于检测介质来控制通过主要板间隙的主要介质的流。附图说明现在通过各种实施例的描述并且参考附图更仔细地解释本专利技术。图1示意地公开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的正视图。图2示意地公开了图1中沿线Ⅱ-Ⅱ通过板式换热器的侧视图。图3示意地公开了图1中沿线Ⅲ-Ⅲ通过板式换热器的侧视图。图4示意地公开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的正视图。图5示意地公开了图4中沿线Ⅴ-Ⅴ通过板式换热器的侧视图。图6示意地公开了图4中沿线Ⅵ-Ⅵ通过板式换热器的侧视图。图7示意地公开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的正视图。图8示意地公开了图7中沿线Ⅶ-Ⅶ通过板式换热器的侧视图。图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9.06.04 SE 0950405-11.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
带有多个换热器板(2)的板封装(1),所述多个换热器板(2)在所述
板封装(1)中以如下方式彼此相邻地提供,即使得它们形成用于主要介
质的主要板间隙(3)和用于次要介质的次要板间隙(4),所述主要板间隙
(3)和次要板间隙(4)在所述板封装(1)中以交替顺序提供,其中,所述
板封装(1)具有第一端部(1′)和第二相对端部(1″),以及前侧(5)和相对后
侧(6),其中,所述次要板间隙(4)中的一个第一次要板间隙形成最外部
次要板间隙(4′),
主要进口(11),其配置成输送所述主要介质进入所述板封装(1)到
所述主要板间隙(3),并且包括主要进口端口通道(13),
主要出口(12),其配置成从所述板封装(1)从所述主要板间隙(3)输
送出所述主要介质,并且包括主要出口端口通道(14),
次要进口(21),其配置成输送所述次要介质进入所述板封装(1)到
所述次要板间隙(4,4″),并且包括至少一个次要进口端口通道(23),
次要出口(22),其配置成从所述板封装(1)从所述次要板间隙(4,4′)
输送出所述次要介质,
检测装置(30),其包括关于所述主要板间隙(3)和所述次要板间隙
(4,4′)闭合的空间(31),其中,所述空间(31)包含提供成受所述次要介质
的温度影响的检测介质,和
节流部件(35),其连接到所述检测装置(30)并且配置成响应于所述
检测介质控制所述主要介质和所述次要介质中的一个的流,
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31)包括第一部分空间(31′)和第二部分空
间(31″),所述第一部分空间(31′)通过所述换热器板(2)中的邻接所述最
外部次要板间隙(4′)并且与所述最外部次要板间隙(4′)传热接触的一个
换热器板限定,所述第二部分空间(31″)邻接所述次要出口(22)并且与
所述次要出口(22)传热接触,所述次要出口(22)位于所述次要板间隙
(4,4′)下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
分空间(31′)大体上邻接限定所述最外部次要板间隙(4′)的所述换热器
板(2)的全部。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
于,所述次要出口(22)包括延伸通过所述板封装(1)的次要出口端口通
道(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M·赫林J·加德莫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法拉瓦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