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345699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18 00:37
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壳体、显示面板、设置于壳体与显示面板之间的连接片,以及将连接片与壳体可拆卸固定的弹性卡合机构。连接片与显示面板粘结固定。弹性卡合机构包括形成于壳体的第一卡合件及设置于连接片的第二卡合件,第一卡合件与第二卡合件弹性卡合。上述电子装置的显示面板可与连接片作为整体方便地从壳体拆卸,且显示面板不易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壳体及显示面板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电子装置,如平板电脑、手机等,通常包括外壳及显示屏。显示屏一般由螺钉或者粘结胶直接固定于外壳。然而,采用螺钉固定的方式不仅会使电子装置的组装变得复杂,还会因螺钉外露而影响电子装置的外观。而采用粘结胶固定的方式,当需要拆卸显示屏时,需使用较大的外力将显示屏从外壳分离,从而拆卸不方便,且易损坏显示屏。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拆卸方便且拆卸时不易损坏显示面板的电子装置。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壳体、显示面板、设置于壳体与显示面板之间的连接片,以及将连接片与壳体可拆卸固定的弹性卡合机构。连接片与显示面板粘结固定。弹性卡合机构包括形成于壳体的第一卡合件及设置于连接片的第二卡合件,第一卡合件与第二卡合件弹性卡合。上述电子装置采用弹性卡合机构将壳体与连接片可拆卸地固定,同时连接片与显示面板固定,因此,拆卸显示面板时,可仅需利用吸盘或者类似装置将连接片与显示面板作为一个整体与壳体分离,拆卸方便。且由于避免直接将显示面板从壳体上拆卸,不易损坏显示面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立体组装图。图2是图1所示电子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1所示电子装置沿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2中IV处的放大图。图5是图2中V处的放大图。图6是沿图1中VI-VI线的局部剖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电子装置 100壳体10底壳11底壁111周壁112收容腔 113支撑框12支撑壁121台阶面122显示面板20连接片30侧边31底面311顶面312通孔32弹性卡合机构 40第一卡合件 41卡槽411第一"^合部412本体4121卡持部4122第二卡合件42连接部421第二卡合部422导向部42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装置可为平板电脑、手机、MP4、数码相框、液晶显示器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平板电脑为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包括壳体10、显示面板20、设置于壳体10与显示面板20之间的连接片30,及可拆卸地固定壳体10与连接片30的弹性卡合机构40。连接片30与显示面板20粘结固定。为节省篇幅,对于电子装置100的其它零部件,如设置于壳体10内的电路板等功能模组未进行描述。由于连接片30与壳体10采用弹性卡合机构40可拆卸地相互固定,拆装时,连接片30与显示面板20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拆装,避免直接将显示面板20与壳体10固定或分离,从而可保护显示面板20,且拆卸时不易损坏显示面板20。壳体10大致呈方形,其包括底壳11及固定设置于底壳11内的支撑框12。底壳11包括底壁111及从底壁111的边缘向其一侧延伸的周壁112。底壁111及周壁112共同围成一个收容腔113,以收容支撑框12及电路板等其它零部件。支撑框12为与底壳11内侧形状相适配的框架,其固定收容于底壳11的收容腔 113内,用于支撑连接片30。支撑框12由四个依次相连的支撑壁121围成。支撑框12与连接片30相对的一侧形成有一个台阶面122,用于定位连接片30。支撑框12可采用焊接或胶粘方式固定于底壳11内,并使支撑壁121的外侧紧贴底壳11的周壁112的内侧,以增加壳体10的结构强度,改善电子装置100的抗摔性能。且支撑壁121的顶面(图未标)与周壁112的顶面大致平齐,以增加电子装置100的美观度。可以理解,支撑框12也可以与底壳11 一体成型。连接片30呈薄片状,其材料为金属。连接片30的形状大致与台阶面122的形状相对应。连接片30中央开设有用于透光的通孔32,通孔32四周设置有依次相连的多个侧边31。侧边31包括远离显示面板20的底面311及与底面311相对的顶面312。侧边31 设置于支撑框12的台阶面122上,使底面311与台阶面122相连接固定。显示面板20为一触摸屏,其粘结固定于连接片30的顶面312上。显示面板20的顶面(图未标)与支撑框12的支撑壁121的顶面大致平齐,以增加电子装置100的美观度。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6,弹性卡合机构40包括形成于壳体10的第一卡合件41及设置于连接片30的第二卡合件42。第一卡合件41与第二卡合件42相互适配卡合,从而可拆卸地固定壳体10与连接片30。第一卡合件41形成一个从支撑框12的台阶面122向内凹陷的卡槽411。卡槽411 由两个相对延伸的第一卡合部412共同形成。每个第一卡合部412采用悬臂式结构,其包括本体4121及从本体4121 —端朝远离连接片30的方向延伸的卡持部4122。从而当第二卡合件42卡配于卡槽411内,卡持部4122可向一侧弹性变形,使卡合效果更好。本体4121 与卡持部4122的相连处形成有圆角(图未标),可便于卡合时进行导向,防止弹性卡合机构 40卡死。第二卡合件42的材料为金属,其为经冲压成型的凸起结构,并与第一卡合件41的卡槽411相互卡合。第二卡合件42包括连接部421、与连接部421相连的两个第二卡合部 422及连接两个第二卡合部422的导向部423。导向部423大致呈V形,以使第二卡合件42 可较为容易地配合于第一卡合件41的卡槽411内。连接部421与第二卡合部422的相连处、第二卡合部422与导向部423的相连处及导向部423的顶角均形成有圆角(图未标), 以使卡合过程更为顺畅。第二卡合件42的连接部421粘结或焊接固定于连接片30的底面 311 上。较佳地,卡槽411具有第一缩颈部(图未标),第一缩颈部由第一卡合部412的卡持部4122与本体4121相连接处相向突伸而形成;第二卡合件42的第二卡合部422与连接部421相连处相向突伸以形成与该第一缩颈部相配合的第二缩颈部(图未标),第一、第二缩颈部相互配合以增强卡合的稳定性。本实施方式中,弹性卡合机构40的数量为一个。可以理解,弹性卡合机构40的数量也可依所需结合力的大小设置为两个或多个。电子装置100在壳体10与显示面板20之间设置连接片30,连接片30与显示面板 20粘结固定并采用弹性卡合机构40可拆卸地与壳体10连接,因此可将显示面板20与连接片30作为一个整体方便地拆卸。因连接片30较薄,不会对电子装置100的轻薄化设计造成负担。拆卸时可采用吸盘吸附显示面板20及连接片30,在吸附力/拉拔力的作用下,弹性卡合机构40产生弹性形变并解锁,从而将连接片30与显示面板20整体与壳体10分离, 避免直接将显示面板20与壳体10分离而损坏显示面板20。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专利技术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专利技术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壳体及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还包括设置于该壳体与该显示面板之间的连接片,以及将该连接片与该壳体可拆卸固定的弹性卡合机构, 该连接片与该显示面板粘结固定,该弹性卡合机构包括形成于该壳体的第一卡合件及设置于该连接片的第二卡合件,该第一卡合件与该第二卡合件弹性卡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合件形成有卡槽,该第二卡合件为与该卡槽配合的凸起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卡槽由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卡合部共同形成,每个该第一卡合部包括本体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梓茗黄琼
申请(专利权)人: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