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车用制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338128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12 1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拖车用制冷装置。在该拖车用制冷装置中,机壳(31)具有固定在机壳(31)的主体部(50)上且设置有内燃发电机(40、41)的发动机支承部(60)。发动机支承部(60)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机壳(31)的主体部(50)向拖车(11)的前侧方向自如地拉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拖车的库内空间进行冷却的拖车用制冷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对库内进行冷却的制冷装置,对制冷车辆的拖车内的库内空间进行冷却的拖车用制冷装置已广为人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种拖车用制冷装置。拖车用制冷装置具有安装在拖车前端的敞开部上的机壳以及由该机壳所支承对库内进行冷却的冷却部。冷却部由与制冷剂回路连接的蒸发器构成。即,在拖车用制冷装置中,通过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进行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这样一来,在设置在库内的蒸发器中,制冷剂从库内空气吸热而蒸发,对库内空气进行冷却。在拖车用制冷装置中,在机壳的支承部设置有内燃发电机。具体而言,在将拖车封闭的机壳主体部设置有沿水平方向或铅直方向延伸的多个框架部件,对机壳进行加强。而且,在这些框架部中水平延伸的框状支承部上,设置有内燃发电机。专利文献1 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9_5观3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一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一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拖车用制冷装置中,如上所述,在机壳主体部设置有多个框架部件或其它构成部件(例如压缩机或电子元器件箱等)。因此,在对内燃发电机进行保养维修时,这些框架部件或构成部件等对保养维修造成了妨碍,可能会导致保养维修的工作效率下降。为了使保养维修的工作效率提高,也考虑过将内燃发电机从机壳主体部上拆下来。但是,由于内燃发电机的重量较大,因此内燃发电机的装卸工作需要大量劳动力。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迅速且简便地对内燃发电机进行保养维修的拖车用制冷装置。一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一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以一种拖车用制冷装置为对象,该拖车用制冷装置包括安装在拖车11前侧的敞开部14上的机壳31、对所述拖车11的库内空间13的空气进行冷却的冷却机组20a、以及用于向所述冷却机组20a供给电力的内燃发电机40、41,所述机壳31具有发动机支承部60,该发动机支承部60固定在该机壳31的主体部50上,所述内燃发电机40、 41设置在该发动机支承部60上。而且,所述发动机支承部60构成为相对于机壳31的主体部50向拖车11的前侧方向自如地拉出。在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中,在拖车11前侧的敞开部14安装有机壳31,由此将拖车11 封闭。当运转内燃发电机40、41时,电力就被供向冷却机组20a。通过运转冷却机组20a, 对拖车11的库内空间13进行冷却。在本专利技术中,设置有内燃发电机40、41的发动机支承部60能够相对于机壳31的主体部50自如地向前拉出。这样一来,使用者等在对内燃发电机40、41进行保养维修时,就能够将发动机支承部60与内燃发电机40、41 一起向前拉出。因此,内燃发电机40、41相对于主体部50位于靠前的位置,所以在对内燃发电机40、41进行保养维修时,能够抑制设置在主体部50上的加强部件或其它构成部件对保养维修的妨碍。而且,由于将内燃发电机40、41与发动机支承部60 —起向前拉出,因此能够简便地将重量较大的内燃发电机40、41向前拉出。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是,在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中,在所述机壳31上设置有导向部件70, 该导向部件70用于沿前后引导所述发动机支承部60。在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中,在机壳31上设置有导向部件70。这样一来,就能够一边让导向部件70引导着发动机支承部60,一边将该发动机支承部60向前拉出。因此,能够简便地将重量较大的内燃发电机40、41向前拉出。在保养维修结束后,能够一边让导向部件70 引导着发动机支承部60,一边将该发动机支承部60向后推入。因此,能够简便地让重量较大的内燃发电机40、41返回原位。第三方面的专利技术是,在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中,在所述发动机支承部60的下部设置有车轮部67 ;所述导向部件70配设在所述发动机支承部60的下侧,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与所述车轮部67嵌合的导轨槽部70。在第三方面的专利技术中,设置在发动机支承部60的下部的车轮部67嵌合在导轨槽部70中。这样一来,就能够一边让车轮部67沿着导轨槽部70滚动,一边将发动机支承部 60向前拉出。因此,能够简便且平滑地将重量较大的内燃发电机40、41向前拉出。在保养维修结束后,能够一边让车轮部67沿着导轨槽部70滚动,一边将发动机支承部60向后推入。因此,能够简便地让重量较大的内燃发电机40、41返回原位。第四方面的专利技术是,在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中,在所述发动机支承部60的下部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且纵剖面呈近似矩形的内部空间83a。在第四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发动机支承部60中,在其下部形成有内部空间83a。该内部空间83a沿前后方向延伸,且该内部空间83a的纵剖面呈近似矩形。因此,通过向该内部空间83a中插入例如叉车等的货叉,能够一边用叉车支承发动机支承部60,一边将其向前拉出ο第五方面的专利技术是,在第一至第四方面任一方面的专利技术中,所述发动机支承部60 由铝材料制成。在第五方面的专利技术中,通过用铝材料制成发动机支承部60,能够实现发动机支承部60的轻量化。因此,在对内燃发电机40、41进行保养维修时,能够更简便地将发动机支承部60向前拉出。一专利技术的效果一在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中,能够将重量较大的内燃发电机40、41与发动机支承部60 — 起相对于机壳31的主体部50向前拉出。因此,在对内燃发电机40、41进行保养维修时,能够抑制配设在主体部50上的加强部件或其它构成部件等对保养维修的妨碍,从而能够提高保养维修的工作效率。特别是,在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中,能够利用导向部件70沿前后引导发动机支承部 60,因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发动机支承部60的拉出/推入操作。在第三方面的专利技术中,在发动机支承部60的下部设置有车轮部67,能够让该车轮4部67沿着导轨槽部70旋转。因此,发动机支承部60的拉出/推入操作变得更加容易。在第四方面的专利技术中,在发动机支承部60的下部形成了沿前后延伸的内部空间 83a,所以能够向该内部空间83a中插入叉车的货叉。因此,能够用叉车将发动机支承部60 向前拉出。在第五方面的专利技术中,由铝材料制成发动机支承部60,所以能够实现发动机支承部60的轻量化。因此,能够更容易且可靠地进行发动机支承部60的拉出/推入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制冷车辆和拖车用制冷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拖车用制冷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的概略结构图。图3是表示拖车的敞开部和拖车用制冷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库外机壳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已拆下前盖的状态下的拖车用制冷装置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拖车用制冷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纵向剖视图。图7是表示已取下前盖的状态下的拖车用制冷装置的立体图,表示室外空气的气流。图8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动机支承部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拖车用制冷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纵向剖视图,表示已将发动机支承部向前拉出的状态。图10是变形例的库外机壳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变形例的拖车用制冷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纵向剖视图。图12是表示变形例的拖车用制冷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纵向剖视图,表示已将发动机支承部向前拉出的状态。一符号说明一11-拖车;13-库内空间;14-敞开部;20-拖车用制冷装置;20a_冷却机组;25-蒸发器(冷却部);31-机壳机组(机壳);50-库外机壳(主体部);60-发动机支承部;67-车轮部;70-导轨槽部(导向部件);83a-内部空间。具体实施例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宫完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