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道转换阀用的阀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23328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09 2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流道转换阀用的阀体(10)在圆顶部(11)内侧的碗状凹部(11a)内横穿开口部(11b)地配设有加固销(13),使圆顶部的外侧为高压,使碗状凹部内为低压,即使在支撑加固销的端部的阶梯部(11c)(加固部件支撑部)产生应力集中,也能防止阀体的两端容易浮起。可减少阀泄漏,并且降低因阀体的滑动产生的阀体与阀座双方的局部磨损。在滑动部(12)的上表面(12b)的四个部位形成作为“应力均匀化形状部”的凹形状部(1)。两个凹形状部在轴(L2)两侧分别构成一组,各组的凹形状部相对于阶梯部(加固部件支撑部)形成于与加固销正交的方向的对称位置上。使应力集中于凹形状部,从而使阀体整体的应力大致均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装于空调机等的制冷循环所使用的流道转换阀(四通转换阀等)中的流道转换阀用的阀体。以往,在转换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的空调机等的制冷循环中,使用压缩机、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的两个热交换器、转换这些压缩机和两个热交换器之间的制冷剂的流动路径的流道转换阀(四通转换阀)。作为这种流道转换阀,例如有日本特开2001-304438号公报(专利文献1)及日本特开2009-287707号公报(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技术。该流道转换阀在与制冷循环的高压侧配管连通的阀室内使阀体的碗状凹部与阀座相对,并使阀体移动,通过碗状凹部使阀座的低压口与一方的转换口连通,使另一方的转换口通过阀室与高压侧配管连通,从而转换制冷剂的流动。另外,就上述专利文献1及2所记载的阀体而言,为了防止因阀体外侧的高压制冷剂和阀体内侧的低压制冷剂的压力差形成的负荷发挥作用而使阀体变形,在阀体内侧设置加固用棒部件33及加固用部件If。并且,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例如使安装有加固用棒部件33的安装部51比阀主体的其他部分厚的技术。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使加固用部件If的垫圈Ie与阀主体的内壁的阶梯部Ic嵌合的技术。图7是表示作为加固用部件而使用了支撑销的现有技术的阀体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a)是俯视图,图7(b)是侧视图,图7(c)是仰视图。该阀体通过对合成树脂进行注射模塑成形而形成,具有圆顶部11和滑动部12。在圆顶部11的内侧形成有碗状凹部11a,滑动部12的上表面1 与未图示的阀座滑动接触。在碗状凹部Ila内以横穿该碗状凹部Ila 的开口部lib的方式插有加固销13。S卩、在碗状凹部Ila的内表面形成有作为销支撑部的阶梯部11c,加固销13的垫圈13a嵌入阶梯部11c。这种现有的阀体与上述专利文献1及2同样地用于流道转换阀(四通转换阀),与高压侧配管所连通的阀室内的阀座相对地配置。并且,利用碗状凹部Ila使低压口与一方的转换口连通,通过阀室使高压侧配管与另一方的转换口连通。此时,阀室内即圆顶部11 外侧的高压制冷剂与碗状凹部Ila内侧的低压制冷剂的压力差作用于圆顶部11上,利用加固销13防止圆顶部11和滑动部12在短边方向(图7(a)、(c)的上下方向)的变形。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1-304438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9-287707号公报就上述专利文献1中的阀体而言,安装加固用棒部件的安装部比其他部分厚。另外,就上述专利文献2的阀体而言,加固用部件的垫圈所嵌合的部分成为阶梯部。S卩、支撑阀主体的加固用棒部件或加固用部件(以下称为“支撑销”)的端部的部分(以下称为“销支撑部”)为与其他部分不同的形状(壁厚或壁薄)。因此,当由阀体外侧的高压制冷剂与阀体内侧的低压制冷剂的压力差形成的负载作用于阀体上时,应力集中在销支撑部上。在此,图8表示当利用阀体外侧的高压制冷剂与阀体内侧的低压制冷剂的压力差,对阀体作用了向阀座按压的按压力时,在阀体与阀座接触的面上产生的应力(以下称为阀体座面应力)的应力分布状态的简略图。由于应力集中于阀体的阶梯部llc(销支撑部)部分,由此,阀体与阀座滑动接触的阀体座面也产生微小的变形,阀体座面应力如图 8(a)的箭头所示,在中央的阶梯部Ilc的部分变大,随着朝向端部而逐渐变小。另外,图 8(b)是表示根据阀体座面的应力解析得到应力分布的俯视图,部是在销支撑部的阀座面应力最大的部分。另外,X是表示规定的阀体座面应力的范围的部位,为比较狭窄的范围。 因此,阀体的两端部容易从阀座浮起,容易引起阀泄漏。另外,由于该阀体座面应力在阀体的阶梯部Ilc的部分变大,因此,还存在由于阀体的滑动,阀体的阶梯部Ilc附近及阀体的阶梯部Ilc附近所滑动的阀座部局部地磨损,导致流道转换阀自身的耐久性降低之类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点而提出的技术方案,其目的是,使阀体利用流道转换阀用的阀体外侧的高压制冷剂与内侧的低压制冷剂的压力差按压阀座的应力均勻化,使阀泄漏减少,并且降低阀体与阀座的局部磨损,提高流道转换阀的耐久性。就方案一的流道转换阀用的阀体而言,在与制冷循环的高压侧配管连通的阀室内,配设形成有低压口与两个转换口的阀座、和具有碗状凹部的阀体,使上述阀体的上述碗状凹部与上述阀座的低压口和转换口相对,并移动上述阀体而利用上述阀体的上述碗状凹部转换上述低压口相对于上述两个转换口的导通对象,在上述阀体的上述碗状凹部内配设有横穿该碗状凹部的开口部而插入的加固部件,并且在上述碗状凹部的内表面上形成有支撑上述加固部件的端部的加固部件支撑部, 该流道转换阀用的阀体的特征在于,在该阀体的相对于上述加固部件支撑部而与上述加固部件正交的轴的对称位置, 而且在离开上述加固部件支撑部的位置,分别形成应力均勻化形状部,该应力均勻化形状部通过使利用上述阀室内的高压制冷剂与上述阀体的上述碗状凹部内的低压制冷剂的压力差将阀体向阀座按压的力而在阀体与阀座接触的面上产生的应力均勻化。就方案二的流道转换阀用的阀体而言,在方案一所述的流道转换阀用的阀体的基础上,是对合成树脂进行注射模塑成形而形成的流道转换阀用的阀体,其特征在于,具有形成上述碗状凹部的圆顶部、和在上述圆顶部的外周部形成为凸边的滑动部,上述滑动部在该阀体的移动方向的前后形成有向与上述碗状凹部相反侧的方向凹陷的凹部。就方案三的流道转换阀用的阀体而言,在方案一或方案二所述的流道转换阀用的阀体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固部件是作为销状或棒状或者板状的加固部件的部件。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根据方案一的流道转换阀用的阀体,虽然阀体座面应力集中在支撑加固部件的加固部件支撑部,但应力还集中于在离开加固部件支撑部的位置上所形成的应力均勻化形状部上,应力均勻化形状部附近的阀体座面产生微小的变形,该部分的阀体座面应力变大,由此,能够实现加固部件支撑部及应力均勻化形状部附近的阀体座面应力的均勻化,由于阀体均等地按压阀座,因此阀泄漏减少。另外,通过使阀体座面应力均勻化,阀体按压阀座的按压力不会偏向一个部位,由此,因阀体的滑动产生的阀体与阀座双方的局部磨损也减少, 流道转换阀自身的耐久性提高。根据方案二的流道转换阀用的阀体,除了方案一的效果以外,能够通过与上述滑动部的凹部对应的金属模的凸部来控制注射模塑成形时溶融树脂在金属模的腔室内的流速,从而能够做成均勻的注射模塑成形品。根据方案三的流道转换阀用的阀体,除了方案一或方案二的效果以外,能够做成简单的加固部件,使阀体的制造、组装变得容易,从而能够抑制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阀体的俯视图、侧视图及仰视图。图2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阀体座面应力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阀体的俯视图、侧视图及仰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阀体的俯视图、侧视图及主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4实施方式的阀体的俯视图、侧视图及仰视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流道转换阀及制冷循环的图。图7是现有的阀体的俯视图、侧视图及仰视图。图8是说明现有的阀体的阀体座面应力的图。图中1-凹形状部(应力均勻化形状部),2-槽形状部(应力均勻化形状部),3-叶片形状部(应力均勻化形状部),4-槽形状部(应力均勻化形状部),10-阀体,11-圆顶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岛隆斋藤勇一相原一登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