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板的端缘部研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323315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09 2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玻璃板的端缘部研磨方法,进行生产性高且使加工面的表面粗糙度提升的倒角加工。在利用倒角轮(2)的玻璃基板(1)的端缘部研磨方法中,所述倒角轮(2)通过在纤维间配置磨粒、由聚氨酯树脂充填纤维间而构成,轮设为截面为凹状的大致圆盘状,给予了旋转运动的轮相对于玻璃基板的平面以规定的角度倾斜,用轮的端面与玻璃基板的端缘部抵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特别涉及适合液晶显示器用玻璃板等平面显示器用。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的显示器用玻璃板(玻璃基板)的倒角方法通常是带倒角方法或者基于砂轮(倒角轮)的轮倒角方法。所述带倒角方法是将无端带状的研磨纸(金刚砂纸)铺设在两根轴之间,将玻璃板的端缘部按压在皮带传送的物体上的加工方法,虽然存在装置简便的优点,但也存在不易自动化的缺点。轮倒角方法为使大致圆盘状的砂轮(研磨轮)旋转,将该砂轮的端面或者圆盘面按压在玻璃板的端缘部的加工方法,虽然装置成本较高,但存在生产性高且自动化容易的优点。下面,对该轮倒角方法进行说明。在将大致圆盘状砂轮的端面按压在玻璃板1的端缘部(参照图9 (a))的加工方法中,有将砂轮的端面形成为缠线轴状而仅除去玻璃板1的端缘部的棱部的、或者将圆筒状直立的砂轮倾斜而仅除去玻璃板1的端缘部的棱部的所谓的C面加工(参照图9(b)),或者将砂轮的端面形成圆弧状而将玻璃板1的端缘部仿形砂轮的形状而除去的、所谓的R面加工或者成形加工(参照图9 (c))。图9是说明现有玻璃板的端缘部的加工流程的概念图,是将倒角加工进行至二次加工的情况的玻璃板的端缘部的剖面图。即,(a)表示加工前的状态、(b)表示实施所谓的 C面加工的状态、(c)表示实施所谓的R面加工或者成形加工的状态、(d)表示实施镜面加工的状态。另外,一般而言,多实施(b)的C面加工、(c)的R面加工中任何一种,另外,多省略(d)的镜面加工。图10是说明用现有所谓的R面加工或者成形加工的加工方法的概念图(平面看),图11为图10的(a)、(b)、(c)各个状态的BB线剖面图。在图10、图11中,标号1表示玻璃板,3表示金刚石轮。另外,在图10、图11中,按照(a)、(b)、(c)的顺序执行工艺。 图10(b)中的箭头表示玻璃板1和金刚石轮3的相对移动方向。用所述的C面加工、R面加工的任何一种加工方法,从生产性、精加工品质的观点来看,砂轮多使用金属砌合型的金刚石轮。通常,从加工速度和加工后的玻璃基板强度的关系来看,一般使用筛孔尺寸在#325 #600的金刚石粒子。用这样的研磨砂轮加工的玻璃板端缘部的表面粗糙度一般为平均粗糙度Ra在0. 5 1. 0 μ m。将上述的倒角加工称为一次加工(参照图9 (C)、图10、图11)。另外,一般而言,在金属粘接型的金刚石轮中,由于金刚石的金属粘接层价格高, 在铝质或者钢质的轮距(一般为环形状的圆盘)的外周部只形成(一般为用带蜡粘接)规定厚度。但是,有时在上述的一次加工中,玻璃板端缘部的表面粗糙度大,在平面显示器的制造工序中会带来各种问题。即,附着在玻璃板端缘部上的污垢在洗涤工序中污染洗涤液, 或附着在玻璃板端缘部上的污垢或者从玻璃板端缘部剥离的玻璃细粉在制造工序中发尘, 由于表面粗糙度大的玻璃板端缘部的锉刀作用,制造装置的定位销磨耗,产生该磨耗造成的定位不良等麻烦。因此,需要减小被倒角的玻璃板端缘部的表面粗糙度。作为其手段,在所述一次加工后使用高目数(筛孔尺寸在#1000 #2000)的金刚石粒子,且进行使用了截面形状被成形为和一次加工用的砂轮(轮)相同形状的精加工用的砂轮(轮)的加工。另外,将上述的倒角加工称为二次加工(参照图9(d))。但是,进行这样的二次加工的方法生产性低,另外,由于通过砂轮对玻璃板进行研磨的玻璃板的除去厚度仅一点点,因此也需要提高倒角机自身的设备精度。因此,装置成本提高,不现实。除此以外,虽然尝试了使用氧化铈的研磨及在高分子纤维上附着研磨粒子的研磨布或轮的加工,但存在任何一种砂轮的寿命都短,或最佳研磨状态的控制困难等问题,招致生产性降低等。另外,大幅的成本提高也不实用化。另外,最近,提出在主要在环形状的玻璃基板(磁盘的基底)的加工中,使金刚石轮相对于玻璃基板的平面以规定的倾斜角度抵接,进行倒角加工的方法(日本特开 2000-167753)。根据该方法,只用一次加工(不需要二次加工)就能实现品质(表面粗糙度)的提高、生产性的大幅提升。但是,由于使用金刚石轮,存在和上述的二次加工同样的课题。S卩,为了在一级的加工中实现品质(表面粗糙度)的提高,至少需要使用筛孔尺寸在#600 #800程度的高目数的金刚石粒子,但由于是高目数的金刚石粒子,加工速度有限制,因此担心金刚石轮的筛孔堵塞、未倒角(金刚石轮未接触工件,产生未加工部)、烧灼等问题。另外,砂轮的消耗也较大。进而,由于是金刚石粒子,砂轮的成形精度及加工装置的设备精度、控制精度的高度的要求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生产性、装置成本等方面看,对于平面显示器用玻璃板的适用是不现实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设立的,提供,在使倒角轮旋转的同时使该倒角轮的周缘部与玻璃板的端缘部抵接,并且使该倒角轮沿玻璃板的端缘部相对移动而对玻璃板的端缘部进行研磨,所述倒角轮通过由树脂填充纤维结构体的纤维间而构成,或者通过在树脂结构体内配置磨粒而构成,所述纤维结构体的外形为大致圆盘状且圆盘的周缘部形成为截面凹状,所述树脂结构体的外形为大致圆盘状且圆盘的周缘部形成为截面凹状,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轮的旋转轴相对于垂直于玻璃板表面的垂线倾斜规定角度。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在使倒角轮旋转的同时使该倒角轮的周缘部与玻璃板的端缘部抵接,并且使该倒角轮沿玻璃板的端缘部相对移动而对玻璃板的端缘部进行研磨,所述倒角轮通过在纤维结构体的纤维内或纤维间配置磨粒且由树脂填充该纤维间而构成,所述纤维结构体的外形为大致圆盘状且圆盘的周缘部形成为截面凹状,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轮的旋转轴相对于垂直于玻璃板表面的垂线倾斜规定角度。若采用这些端缘部研磨方法,就能够实现生产性提高且加工面的表面粗糙度良好的倒角加工。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在对玻璃板的各边的端缘部进行研磨时,在研磨开始时所述倒角轮相对于玻璃板的端边在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而接触所述玻璃板的端边,在研磨结束时所述倒角轮相对于玻璃板的端边在大致垂直方向上移动而离开所述玻璃板的端边。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倒角轮,由于将树脂或者纤维结构体和树脂作为主体构成,因此与轮轴距为金属的金刚石轮相比,纵弹性模量小。因此,在进行贯穿加工(给予工件和砂轮一方向的相对运动而进行加工的加工方法)的情况下,虽然能够较大地设定切入深度, 但在加工开始时和结束时容易在玻璃板的边的端部产生缺陷。在该情况下,只要倒角轮在相对于玻璃板的边大致垂直方向上移动而接触或离开,就能够避免贯穿进给加工带来的缺陷。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包含本专利技术的的玻璃板端缘部的加工的流程的概念图(平面看);图2是图1的(a)、(b)、(c)、(d)、(e)各个状态的AA线剖面图;图3是在纤维内或者纤维间配置有磨粒而成的纤维结构体的概念图;图4是说明利用在专利技术所使用的倒角轮、用通常的加工方法进行了玻璃板的端缘部加工的状态下的倒角轮的磨耗的概念5是说明玻璃板和倒角轮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图;图6是表示改变玻璃板的倾斜角度而使其与倒角轮抵接的情况的轮截面形状的图;图7是表示倾斜角为10°、20°、30°的状态的倒角轮和玻璃板之间的位置关系及玻璃板的加工状态的图;图8是说明在本专利技术中对玻璃板的端缘部进行研磨时的倒角轮的运动的概念图;图9是将倒角加工进行至二次加工时的玻璃板的端缘部的剖面图;图10是说明用现有的所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本胜博
申请(专利权)人:旭硝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