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带电作业机械臂专用绝缘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21880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09 1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带电作业机械臂专用绝缘护套,属于绝缘设备防护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由左侧护套、右侧护套、大臂护套、腕部及小臂组合护套连接而成,所述的高压带电作业机械臂专用绝缘护套外形尺寸与机械臂尺寸相对应,适用于10kV及以上高压带电作业,机械臂专用绝缘橡胶护套能有效避免机械臂作业时同时接触两相线路或带电设备,造成相间短路,大幅度提高作业安全性。机械臂专用绝缘橡胶护套安装、拆卸简单方便,不影响机械臂的活动空间,橡胶护套的绝缘性能、机械性能均符合GB12168带电作业用遮蔽罩相关技术要求。很有实际意义和发展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臂绝缘护套,尤其涉及一种高压线路带电作业机械臂专用绝缘护套。
技术介绍
配电网络是直接面向用户的电力基础设施。由于我国的配电网络绝缘水平低,在大气过电压、污秽或其他外界因素作用下易发生故障,且由于部分地区供电设施陈旧老化, 设备完好率低,使故障隐患增多。另外,人工带电作业安全防护、遮蔽要求非常严格,稍不注意就会出现短路电流,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为提高配电网络运行的安全、可靠、经济性,就必须大力开展配电网的带电抢修和维护作业。采用机器人执行高压线路抢修和维护作业,机械臂与带电体直接接触完成作业任务,避免操作者直接接触带电体,大幅度提高作业安全性。由于两相线路间距较短,机械臂作业时极容易同时接触两相线路或带电设备,造成相间短路,所以必须对机械臂本体进行遮蔽,这就要求设计一种新型机械臂专用绝缘护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解决以上技术上的不足,设计一种高压带电作业机械臂专用绝缘护套,起到机械臂本体遮蔽或隔离的保护作用,防止发生相间短路。机械臂绝缘橡胶护套产品外形尺寸与机械臂尺寸相符,表面没有气泡、明疤、破损现象。机械臂安装护套后, 不影响机械臂的活动空间,并且橡胶护套的绝缘性能、机械性能均符合GB12168带电作业用遮蔽罩相关技术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械臂专用绝缘橡胶护套,主要由左侧护套、右侧护套、大臂护套、腕部及小臂组合护套连接而成,所述的高压带电作业机械臂专用绝缘护套外形尺寸与机械臂尺寸相对应。所述左侧护套、右侧护套位于机械臂对称两侧面,结构完全相同,主要由大臂回转轴护套、伺服阀护套、腰部三角挂架组成。左侧护套、右侧护套下端开口,可以自上而下安装到机械臂对称两侧,依靠腰部三角挂架与大臂俯仰油缸嵌套配合完成左、右护套固定;大臂回转轴护套和伺服阀护套外凸,呈倒“T”型,紧贴对应防护的大臂回转轴和伺服阀集成。左侧护套、右侧护套对机械臂腰部回转台、腰部回转油缸、伺服阀集成、大臂俯仰油缸和大臂回转轴等部位进行防护。左侧护套、右侧护套安装、拆卸简单方便。所述大臂护套主要由大臂本体护套、大臂过渡连接板、小臂回转轴护套、连接尼龙帽I连接而成;所述的大臂本体护套截面呈“凸”型,大臂本体护套和大臂过渡连接板由六组连接尼龙帽I连接;小臂回转轴护套紧扣机械臂小臂回转轴外凸关节。大臂护套主要对大臂本体进行防护。所述的腕部及小臂组合护套主要由手爪回转油缸护套、腕部俯仰及摆动护套、小臂护套、小臂连接凸台、小臂过渡连接板、连接尼龙帽II连接而成,小臂连接凸台和小臂中间过渡连接板由五组连接尼龙帽II连接。手爪回转油缸护套呈正方形套筒;机械臂腕部俯仰及摆动关节结构紧凑复杂、活动范围大,对应护套采用可伸缩的波纹状护套;利用连接尼龙帽II将小臂连接凸台和小臂中间过渡连接板紧密连接在一起,受小臂回转轴外凸关节影响,小臂护套底面自小臂回转轴往外掏空去除。所述的腕部及小臂组合护套主要对小臂、腕部俯仰轴、腕部摆动轴、手爪回转油缸等部分进行防护。左侧护套、右侧护套对机械臂腰部回转台、腰部回转油缸、伺服阀集成、大臂俯仰油缸和大臂回转轴等部位进行防护。大臂护套主要对大臂本体进行防护。腕部及小臂组合护套主要对小臂、腕部俯仰轴、腕部摆动轴、手爪回转油缸等部分进行防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适用于IOkV及以上高压带电作业,机械臂专用绝缘橡胶护套能有效避免机械臂作业时同时接触两相线路或带电设备,造成相间短路,大幅度提高作业安全性。O)、机械臂专用绝缘橡胶护套安装、拆卸简单方便,不能影响机械臂的活动空间, 橡胶护套的绝缘性能、机械性能均符合GB12168带电作业用遮蔽罩技术要求和试验要求。(3)、提高了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机械臂绝缘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为高压带电机器人的实用化和产业化提供了重要的安全保障。附图说明图1为机械臂结构示意图2(a)为本专利技术左侧护套示意图; 图2(b)为本专利技术右侧护套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大臂护套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腕部及小臂组合护套示意其中1、腰部回转台;2、腰部回转油缸;3、伺服阀集成;4、大臂俯仰油缸;5、大臂回转轴;6、小臂控制杆;7、大臂;8、小臂回转轴;9、小臂;10、腕部俯仰轴;11、腕部摆动轴;12、 手爪回转油缸;13、手爪;14、左侧护套;15、大臂回转轴护套;16、伺服阀护套;17、腰部三角挂架;18、右侧护套;19、大臂本体护套;20、大臂过渡连接板;21、连接尼龙帽I ;22、小臂回转轴护套;23、手爪回转油缸护套;24、腕部俯仰及摆动护套;25、小臂护套;26、小臂连接凸台;27、小臂中间过渡连接板;28、连接尼龙帽II。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机械臂直接接触带电体作业,本体采用硬铝合金制造,能够实现腰部回转、大臂俯仰、小臂俯仰的运动、腕部俯仰、腕部摇摆、腕部旋转和平行手爪的七个自由度运动。腰部回转由腰部回转台1和腰部回转油缸2组成,可以实现180度旋转;伺服阀集成3控制机械臂七个活动自由度;大臂7俯仰依靠大臂俯仰油缸4供给所需液压油,并绕大臂回转轴5实现120度旋转;小臂9俯仰采用平行四边形运动原理,利用小臂控制杆6,绕小臂回转轴8实现110度旋转;腕部关节主要由腕部俯仰和腕部摆动构成,腕部俯仰绕腕部4俯仰轴10实现100度旋转,腕部摆动绕腕部摆动轴11实现105度旋转;手爪13依靠手爪回转油缸12供给所需液压油,实现360度旋转。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左侧护套14、右侧护套18位于机械臂对称两侧面,结构完全相同,包括大臂回转轴护套15、伺服阀护套16、腰部三角挂架17,将对机械臂腰部回转台1、腰部回转油缸2、伺服阀集成3、大臂俯仰油缸4和大臂回转轴5等部位进行防护。左侧护套 14、右侧护套18下端开口,可以自上而下安装到机械臂对称两侧,依靠腰部三角挂架17与大臂俯仰油缸4嵌套配合完成左、右护套固定;大臂回转轴护套15和伺服阀护套16外凸, 呈倒“T”型,紧贴对应防护的大臂回转轴5和伺服阀集成3。左侧护套14、右侧护套18安装、拆卸简单方便。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大臂护套包括大臂本体护套19、大臂过渡连接板20、小臂回转轴护套22、连接尼龙帽I 21,主要对大臂本体进行防护。大臂本体护套19截面呈“凸”型, 利用六组连接尼龙帽I 21将大臂本体护套19和大臂过渡连接板20紧密连接在一起,小臂回转轴护套22紧扣小臂回转轴8外凸关节。如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腕部及小臂组合护套包括手爪回转油缸护套23、腕部俯仰及摆动护套对、小臂护套25、小臂连接凸台26、小臂过渡连接板27、连接尼龙帽II 28,主要对小臂9、腕部俯仰轴10、腕部摆动轴11、手爪回转油缸12等部分进行防护。手爪回转油缸护套23呈正方形套筒;机械臂腕部俯仰及摆动关节结构紧凑复杂、活动范围大,对应护套采用可伸缩的波纹状护套;利用五组连接尼龙帽II 28将小臂连接凸台沈和小臂中间过渡连接板27紧密连接在一起,受小臂回转轴8外凸关节影响,小臂护套底面自小臂回转轴往外掏空去除。左侧护套14、右侧护套18对机械臂腰部回转台1、腰部回转油缸2、伺服阀集成3、 大臂俯仰油缸4和大臂回转轴5等部位进行防护。大臂护套主要对大臂本体进行防护。腕部及小臂组合护套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广祺李健谢江宏宋述停王健刘宏萍沈晓丽崔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电力公司长治供电分公司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