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晶体硅太阳电池硼掺杂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319121 阅读:2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04 1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晶体硅太阳电池硼掺杂的方法,在制绒后的硅片的表面沉积第一层薄膜-掺硼的氧化硅薄膜,在第一层薄膜表面再沉积第二层薄膜-氧化硅薄膜作为阻挡层,接着对硅片进行高温处理,使硼原子扩散进硅基体,形成硼掺杂层。该方法可在n型硅片上制备硼发射极(p+),或者在p型硅片上形成硼背场(p+)。通过阻挡层的设置,可以实现单面硼掺杂,同时无需在扩散炉管中通入硼源,减少了炉管的腐蚀,延长了使用寿命;如果在高温退火过程中通入磷源,可以在硅片的两面分别产生硼掺杂和磷掺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太阳电池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晶体硅太阳电池由于其转换效率高,使用寿命长,是目前光伏市场的主流。商业化量产的晶体硅电池主要为P型电池。通过磷扩散即可在晶体硅表面形成发射极(p-n结), 铝浆与硅烧结反应得到P+层的铝背场,制造流程相对简单,成熟,但转换效率的提升空间也日益变小。于是人们将目光投向其它结构的P型电池以及采用少子寿命更高,光致衰减更低的η型硅片为基体的电池。对传统ρ型电池进行背面钝化需要新的ρ+层取代铝背场,η型电池更是需要制作 P+层形成发射极(p-n结)。三价元素的硼掺杂进硅片可得到P+层。传统硼扩散工艺通常采用BBr3液态源高温扩散。该方法的硼扩工艺较难控制片内和片间的均勻性。而且高温扩散会在硅片两面同时掺杂,即使是将硅片背靠背放置,也会在背面边缘掺进硼原子。同时 BBr3对石英炉管也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石英炉管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该方法由于采用了掺硼氧化硅薄膜-氧化硅薄膜双层薄膜的方式,可以防止硼原子溢出,同时由于不需要采用BBr3液态源,可以减少对高温扩散时对炉管的腐蚀,延长其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其特征在于,在制绒后的硅片表面沉积第一层薄膜-掺硼的氧化硅薄膜 (BSG),在第一层薄膜表面再沉积第二层薄膜-氧化硅薄膜作为阻挡层,接着对硅片进行高温处理,使硼原子扩散进硅基体,形成硼掺杂层。本专利技术采用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法(APCVD)沉积第一层薄膜-掺硼的氧化硅薄膜和第二层薄膜-氧化硅薄膜,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法的反应气氛包括SiH4、02、B2H6或SiH4、02、 B (CH3) 3 ο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层薄膜-掺硼的氧化硅的薄膜膜厚优选为5 lOOnm,掺硼的氧化硅薄膜中硼浓度优选为IO17 1022/cm3。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二层薄膜-氧化硅薄膜的膜厚优选为5 lOOnm。本专利技术对硅片进行高温处理时的温度优选为800 1050°C,高温扩散后使硼原子扩散进硅基体,形成硼掺杂层的方阻优选为10 150 Ω / 口。本专利技术高温扩散时的反应气氛包括氮气、氧气和磷源中的一种或几种。当高温扩散时,扩散炉中的反应气氛含有磷源时,可以实现在硅片的两面分别产生硼掺杂和磷掺杂。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晶体硅太阳电池硼掺杂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1)选取硅片、制绒和清洗;(2)在硅片的一面沉积掺硼的氧化硅薄膜(BSG),然后在BSG上再沉积第二层不掺杂硼的氧化硅薄膜;(3)将硅片进行高温退火处理,使硼原子扩散进硅基体,形成硼掺杂层。其中步骤( 中在硅片的一面沉积掺硼的氧化硅薄膜(BSG),然后在BSG上再沉积第二层不掺杂硼的氧化硅薄膜时,采用的方式为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法(APCVD),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法中参与反应的气氛包括SiH4、02、B2H6和B(CH3)3中的一种或几种。步骤(3)中将硅片置于扩散炉中进行高温处理,炉内气氛可根据需要包括氮气、 氧气和磷源中的一种或几种,如采用含磷气氛时,则在完成硼掺杂的同时可以在硅片的另一面形成磷掺杂;如不采用含磷气氛时,则只在硅片的一面完成硼掺杂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法APCVD沉积掺硼氧化硅薄膜和氧化硅薄膜, 设备成本较低,镀膜速度快,适合大规模生产;(2)本专利技术不需要BBr3液态源,可以减少对炉管的腐蚀,延长其使用寿命;(3)本专利技术在对硅片进行高温处理过程中,第二层薄膜氧化硅可以作为阻挡层防止硼原子溢出;(4)本专利技术允许磷源通入高温处理时的扩散炉管中,在硅片的一面形成硼扩散层的同时,在另一面形成磷掺杂层,完成硼磷一步扩散。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利用本专利技术硼掺杂的方法制备ρ型太阳电池的工艺流程图;图2是实施例2中利用本专利技术硼掺杂的方法制备η型太阳电池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列举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不代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其他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提示做出的非本质的修改和调整,仍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利用本专利技术硼掺杂的方法形成硼背场制备ρ型太阳电池,如图1中所示,该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1)硅片选取、制绒和清洗选取ρ型单晶硅片,采用重量百分含量为0. 5 3%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制绒获得金字塔型绒面,然后将碱液洗掉;(2)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法APCVD镀膜在硅片的一面沉积BSG (掺硼的氧化硅),在BSG上再沉积第二层氧化硅,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法中采用的反应气氛为SiH4、02、B2H6 ;其中第一层薄膜-掺硼的氧化硅的薄膜膜厚为lOOnm,掺硼的氧化硅薄膜中硼浓度为1022/cm3 ;第二层薄膜_氧化硅薄膜的膜厚为 IOOnm ;(3)高温扩散将经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法APCVD沉积的掺硼氧化硅薄膜和氧化硅薄膜双层膜作为阻挡层,将硅片置于扩散炉管中,通入氮气、氧气、POCl3,调节炉内温度为1050°C,对硅片进行高温处理,高温扩散后使硼原子扩散进硅基体,形成硼掺杂层的方阻为20 Ω / □,在形成镀膜面硼掺杂的同时在硅片的另一面即非镀膜面形成磷掺杂;(4)去除硼硅玻璃、磷硅玻璃和氧化硅薄膜将扩散后的硅片浸入体积百分含量为5 15%的氢氟酸中清洗掉残留在硅片表面的硼硅玻璃、磷硅玻璃以及氧化硅薄膜;(5)双面沉积SiNx薄膜利用PECVD在硅片的掺磷面(非镀膜面)沉积SiNx薄膜,形成减反射钝化层;利用PECVD在硅片的掺硼面(镀膜面)沉积SiNx薄膜,形成钝化层;(6)双面印刷电极,烧结,测试在磷掺杂面印刷正电极浆料,硼掺杂面印刷背电极浆料,高温烧结完成金属化,测试电性能。实施例2利用本专利技术硼掺杂的方法形成硼发射极制备η型太阳电池,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1)硅片选取、制绒和清洗选取η型单晶硅片,采用重量百分含量为0. 5 3 %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制绒获得金字塔型绒面,然后将碱液洗掉;(WAPCVD 镀膜在硅片的一面沉积BSG (掺硼的氧化硅),在BSG上再沉积第二层氧化硅,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法中采用的反应气氛为SiH4、02、B2H6 ;其中第一层薄膜-掺硼的氧化硅的薄膜膜厚为lOOnm,掺硼的氧化硅薄膜中硼浓度为1022/cm3第二层薄膜-氧化硅薄膜的膜厚为 IOOnm ;(3)高温扩散将经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法APCVD沉积的掺硼氧化硅薄膜和氧化硅薄膜双层膜作为阻挡层,将硅片置于扩散炉管中,通入氮气、氧气、POCl3,调节炉内温度为950°C,对硅片进行高温处理,高温扩散后使硼原子扩散进硅基体,形成硼掺杂层的方阻为70 Ω / □,在形成镀膜面硼掺杂的同时在硅片的另一面即非镀膜面形成磷掺杂;(4)去除硼硅玻璃、磷硅玻璃和氧化硅薄膜将扩散后的硅片浸入体积百分含量为5 15%的氢氟酸中清洗掉残留在硅片表面的硼硅玻璃、磷硅玻璃和氧化硅薄膜;(5)双面沉积SiNx薄膜利用PECVD在硅片的掺硼面(镀膜面)沉积SiNx薄膜,形成减反射钝化层;利用PECVD在硅片的掺磷面(非镀膜面)沉积SiNx薄膜,形成钝化层;(6)双面印刷电极,烧结,测试在硼掺杂面印刷正电极浆料,磷掺杂面印刷背电极浆料,高温烧结完成金属化,测试电性能。实施例3(1)硅片选取、制绒和清洗选取ρ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海鹏徐礼张俊兵刘淑华乔柳杨玉杰单伟
申请(专利权)人:晶澳扬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合肥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