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相逆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98680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26 21:43
一种单相逆变器,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直流电源的正端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一开关管、第五开关管连接直流电源的负端;直流电源的正端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二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六开关管连接直流电源的负端;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相连,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相连;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和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之间连接有交流负载;所述单相逆变器应用于单位功率因数的场合时,第三开关管反向并联第三二极管,且第四开关管反向并联第四二极管。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单相逆变器,使用的半导体数目较少,损耗较小,效率较高,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子
,特别涉及一种单相逆变器
技术介绍
单相非隔离型并网逆变器,其漏电流是其非常重要的指标,常用的方法有加入共模滤波器和采用新拓扑结构的方法。但共模滤波器会增加设备的体积和重量。采用新的拓扑目前有Heric,H6等多个拓扑。申请号为200920108583. 4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采用H6拓扑结构的单相非隔离型并网逆变器。具体参见图1所示的H6拓扑结构。该专利单相非隔离型并网逆变器采用的H6拓扑结构中使用外加的二极管D7、D8 分别对电感L1、L2进行续流。由于增加了外加的二极管,使得半导体器件增多,造成体积较大,损耗较多,效率较低。另外,该专利只给出了单位功率因数的调制策略,对于需求无功功率的应用场合本领域技术人员无法实现调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单相逆变器,使用的半导体数目较少,损耗较小,提高了转换效率,降低了成本;而且进一步提供了单相逆变器应用于单位功率因数的调制策略和/或无功功率场合的调制策略。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单相逆变器,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直流电源的正端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一开关管、第五开关管连接直流电源的负端; 直流电源的正端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二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六开关管连接直流电源的负端;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相连,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相连;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和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之间连接有交流负载;所述单相逆变器应用于单位功率因数的场合时,第三开关管反向并联第三二极管,且第四开关管反向并联第四二极管。优选地,所述单相逆变器还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一电感、第二电容和第二电感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优选地,所述单相逆变器应用于单位功率因数的场合时,对应的四个工作模态分别为第一工作模态第一、三、六开关管导通,其余开关管均截止;电流经直流电源正母线-第一开关管-第一电感-电网VG-第二电感-第六开关管至直流电源负母线;第二工作模态第三开关管导通,其余开关管均截止;电流经第四二极管-第三开关管-第一电感-电网VG-第二电感至第四二极管;第三工作模态第二、四、五开关管导通,其余开关管均截止;电流经直流电源正母线-第二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二电感-电网VG-第一电感-第五开关管至直流电源负母线;第四工作模态第四开关管导通,其余开关管均截止;电流经第三二极管-第四开关管-第二电感-电网VG-第一电感至第三二极管。优选地,所述第一、六开关管的导通时序信号由正弦波和三角波进行比较产生,在所述正弦波大于三角波时所述第一、六开关管导通,反之截止;所述第二、五开关管的导通时序由所述正弦波的反向波与所述三角波进行比较, 所述正弦波的反向波大于所述三角波时第二、五开关管导通,反之截止;所述第三开关管的导通时序信号,在所述正弦波正半周期时第三开关管导通,在所述正弦波负半周期时第三开关管截止;所述第四开关管的导通时序信号,在所述正弦波负半周期时第四开关管导通,在所述正弦波正半周期时第四开关管截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单相逆变器,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直流电源的正端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一开关管、第五开关管连接直流电源的负端; 直流电源的正端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二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六开关管连接直流电源的负端;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相连,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相连;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和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之间连接有交流负载;所述单相逆变器应用于单位功率因数的场合和/或需求无功功率的场合时,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分别反向并联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极管、第五二极管和第六二极管。优选地,所述单相逆变器还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一电感、第二电容和第二电感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出端。优选地,所述单相逆变器应用于需求无功功率的场合时,对应的六个工作模态分别为第一工作模态第一、三、六开关管导通,其余开关管均截止;电流经直流电源正母线-第一开关管-第一电感-电网VG-第二电感-第六开关管至直流电源负母线;第二工作模态第三、四开关管导通,其余开关管均截止;电流经第四二极管-第三开关管-第一电感-电网VG-第二电感至第四二极管;或,电流经第三二极管-第四开关管-第二电感-电网VG-第一电感-第三二极管;第三工作模态第二、四、五开关管导通,其余开关管均截止;电流经直流电源正母线-第二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二电感-电网VG-第一电感-第五开关管至直流电源负母线;第四工作模态第三、四开关管导通,其余开关管均截止;电流经第四二极管-第三开关管-第一电感-电网VG-第二电感至第四二极管;或,电流经第三二极管-第二电6感-电网VG-第一电感-第三二极管;第五工作模态第一、三、六开关管导通,其余开关管均截止;电流经直流电源负母线-第六二极管-第二电感-电网VG-第一电感-第一二极管至直流电源正母线;第六工作模态第二、四、五开关管导通,其余开关管均截止;电流经直流电源负母线-第五二极管-第一电感-电网VG-第二电感-第四二极管-第二二极管至直流电源正母线。优选地,所述第一、六开关管的导通时序信号由正弦波和三角波进行比较产生,在所述正弦波大于三角波时所述第一、六开关管导通,反之截止;所述第二、五开关管的导通时序由所述正弦波的反向波与所述三角波进行比较, 所述正弦波的反向波大于所述三角波时第二、五开关管导通,反之截止;所述第三开关管的导通时序信号,由所述正弦波的反向波与所述三角波进行比较,所述正弦波的反向波小于所述三角波时第三开关管导通,反之截止;所述第四开关管的导通时序信号,由正弦波和三角波进行比较产生,在所述正弦波小于三角波时所述第四开关管导通,反之截止。优选地,所述单相逆变器应用于单位功率因数的场合时,对应的四个工作模态分别为第一工作模态第一、三、六开关管导通,其余开关管均截止;电流经直流电源正母线-第一开关管-第一电感-电网VG-第二电感-第六开关管至直流电源负母线;第二工作模态第三开关管导通,其余开关管均截止;电流经第四二极管-第三开关管-第一电感-电网VG-第二电感至第四二极管;第三工作模态第二、四、五开关管导通,其余开关管均截止;电流经直流电源正母线-第二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二电感-电网VG-第一电感-第五开关管至直流电源负母线;第四工作模态第四开关管导通,其余开关管均截止;电流经第三二极管-第四开关管-第二电感-电网VG-第一电感至第三二极管。优选地,所述第一、六开关管的导通时序信号由正弦波和三角波进行比较产生,在所述正弦波大于三角波时所述第一、六开关管导通,反之截止;所述第二、五开关管的导通时序由所述正弦波的反向波与所述三角波进行比较, 所述正弦波的反向波大于所述三角波时第二、五开关管导通,反之截止;所述第三开关管的导通时序信号,在所述正弦波正半周期时第三开关管导通,在所述正弦波负半周期时第三开关管截止;或者,所述第三开关管的导通时序信号,由所述正弦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相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直流电源的正端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一开关管、第五开关管连接直流电源的负端;直流电源的正端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二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六开关管连接直流电源的负端;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相连,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相连;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和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之间连接有交流负载;所述单相逆变器应用于单位功率因数的场合时,第三开关管反向并联第三二极管,且第四开关管反向并联第四二极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相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相逆变器还包括第一电感、 第二电感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一电感、第二电容和第二电感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相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相逆变器应用于单位功率因数的场合时,对应的四个工作模态分别为第一工作模态第一、三、六开关管导通,其余开关管均截止;电流经直流电源正母线-第一开关管-第一电感-电网VG-第二电感-第六开关管至直流电源负母线;第二工作模态第三开关管导通,其余开关管均截止;电流经第四二极管-第三开关管-第一电感-电网VG-第二电感至第四二极管;第三工作模态第二、四、五开关管导通,其余开关管均截止;电流经直流电源正母线-第二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二电感-电网VG-第一电感-第五开关管至直流电源负母线;第四工作模态第四开关管导通,其余开关管均截止;电流经第三二极管-第四开关管-第二电感-电网VG-第一电感至第三二极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相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六开关管的导通时序信号由正弦波和三角波进行比较产生,在所述正弦波大于三角波时所述第一、六开关管导通, 反之截止;所述第二、五开关管的导通时序由所述正弦波的反向波与所述三角波进行比较,所述正弦波的反向波大于所述三角波时第二、五开关管导通,反之截止;所述第三开关管的导通时序信号,在所述正弦波正半周期时第三开关管导通,在所述正弦波负半周期时第三开关管截止;所述第四开关管的导通时序信号,在所述正弦波负半周期时第四开关管导通,在所述正弦波正半周期时第四开关管截止。5.一种单相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直流电源的正端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一开关管、第五开关管连接直流电源的负端;直流电源的正端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二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六开关管连接直流电源的负端;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相连,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相连;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和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之间连接有交流负载; 所述单相逆变器应用于单位功率因数的场合和/或需求无功功率的场合时,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分别反向并联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极管、第五二极管和第六二极管。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相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相逆变器还包括第一电感、 第二电感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一电感、第二电容和第二电感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出端。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单相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相逆变器应用于需求无功功率的场合时,对应的六个工作模态分别为第一工作模态第一、三、六开关管导通,其余开关管均截止;电流经直流电源正母线-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洪亮赵为倪华
申请(专利权)人: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