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春凌专利>正文

一种节能型迅速聚热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96468 阅读:209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26 13:47
一种节能型迅速聚热装置及方法,在圆筒形铁质待加热物体内,同圆心平行设置镂空阻热圆筒,结构连接。在加热状态下,镂空阻热圆筒阻止热量继续向其内传递,将热量汇集在圆筒形铁质待加热物体和镂空阻热圆筒间,形成聚热层。在圆筒形铁质待加热物体外,依次设置隔热层和环形感应线圈绕组,结构连接。主控器与环形感应线圈绕组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加热迅速,被加热物受热密度均匀,可广泛配套在工业生产加热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磁感应加热,节能聚热装置。
技术介绍
如何提高待加热的固体颗粒、液态体、气体、汽体等在单位时间内吸热的一致性,在电磁感应加热领域如何进一步节能,配套装置的设置尤为突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通过缩短电磁感应加热的热辐射距离,将热能集聚,提高被加热物在单位时间内吸热的一致性, 有效缩短加热时间。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圆筒形铁质待加热物体内,同圆心平行设置镂空阻热圆筒,结构连接。在加热状态下,设置镂空阻热圆筒阻止热量继续向其内传递,将热量汇集在圆筒形铁质待加热物体和镂空阻热圆筒间,形成聚热层。待加热的固体颗粒、液态体、气体、汽体等,从圆筒形铁质待加热物体的一端进入,经聚热层迅速吸热后从另一端输出。镂空阻热圆筒为内空密封设置,两端半球体结构。在圆筒形铁质待加热物体外,依次设置隔热层和环形感应线圈绕组,结构连接。主控器与环形感应线圈绕组电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加热迅速,被加热物受热密度均勻,可广泛配套在工业生产加热领域。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本图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和电路连接示意图。图中1.圆筒形铁质待加热物体,2.连接柱,3.镂空阻热圆筒,4.隔热层,5.环形感应线圈绕组,6.主控器,7.连接线,8.聚热层。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圆筒形铁质待加热物体(1)内,同圆心平行设置镂空阻热圆筒(3),结构连接。在加热状态下,设置镂空阻热圆筒(3)阻止热量继续向其内传递,将热量汇集在圆筒形铁质待加热物体(1)和镂空阻热圆筒C3)间,形成聚热层(8)。待加热的固体颗粒、液态体、气体、汽体等,从圆筒形铁质待加热物体(1)的一端进入,经聚热层(8)迅速吸热后从另一端输出。镂空阻热圆筒(3)为内空密封设置,两端半球体结构。在圆筒形铁质待加热物体(1)外,依次设置隔热层(4)和环形感应线圈绕组(5), 结构连接。主控器(6)与环形感应线圈绕组(5)电连接。权利要求1.,在圆筒形铁质待加热物体内,同圆心平行设置镂空阻热圆筒,与圆筒形铁质待加热物体结构连接,其特征是在加热状态下,设置镂空阻热圆筒阻止热量继续向其内传递,将热量汇集在圆筒形铁质待加热物体和镂空阻热圆筒间, 形成聚热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是待加热的固体颗粒、液态体、气体、汽体等,从圆筒形铁质待加热物体的一端进入,经聚热层迅速吸热后从另一端输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是镂空阻热圆筒为内空密封设置,两端半球体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是在圆筒形铁质待加热物体外,依次设置隔热层和环形感应线圈绕组,结构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是主控器与环形感应线圈绕组电连接。全文摘要,在圆筒形铁质待加热物体内,同圆心平行设置镂空阻热圆筒,结构连接。在加热状态下,镂空阻热圆筒阻止热量继续向其内传递,将热量汇集在圆筒形铁质待加热物体和镂空阻热圆筒间,形成聚热层。在圆筒形铁质待加热物体外,依次设置隔热层和环形感应线圈绕组,结构连接。主控器与环形感应线圈绕组电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加热迅速,被加热物受热密度均匀,可广泛配套在工业生产加热领域。文档编号H05B6/02GK102427623SQ20111024536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7日专利技术者王春凌 申请人:王春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凌
申请(专利权)人:王春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美国] 2015年01月21日 08:04
    聚热绒最早是由日本研发的,其名字的由来为:可以聚集热量,减少热量的快速散发的一种绒状的材质。这是一种新型的保暖面料,它可以吸收身体所散发出的热量和水蒸气,如同大气层一样,将湿气散发出去,而热量则被有效的锁住,同时还能有效的隔绝外界冷空气的入侵,将温度维持在人体最舒适的高度。
    0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