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防腐节能烟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88325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25 1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防腐节能烟囱,包括:烟囱筒体(1),其内衬上设置有螺旋式烟气导流线(3),其下端设置有进烟口(10);进烟道(2),其一端连接在进烟口(10)上通过进烟口(10)与烟囱筒体(1)内部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烟道(2)呈仰角α与所述进烟口(10)连接,并且所述进烟道(2)的一侧内壁与所述烟囱筒体(1)的内衬(1a)内壁相切并光滑连接,使得烟气经由所述进烟道(2)沿切向倾斜向上地进入烟囱筒体(1)内部,这样便充分提高了烟气上升的初始速度和动力,且烟气呈旋转状上升的排烟方式。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烟囱,可降低引风机能耗20%左右,有利于节能;同时可彻底解决脱硫湿烟囱内筒和外壁的腐蚀问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烟囱,尤其涉及一种高效防腐节能烟囱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稳步实施和大众环境意识的增强,国内电力、冶金、 化工等行业烟气脱硫系统运行进入了正常化和标准化。一般排烟企业采用烟气湿法脱硫工艺,该工艺对烟气中的S02脱除效率极高,约95%以上,但对烟气腐蚀的主要成分S03脱除效率不高,约20%左右。湿法脱硫后的烟气温度约40°C -50°C,烟气饱和,含水量高,湿度大,温度低,烟气处于冷凝结露状态。常规烟囱中的烟气呈正压运行,且湿法脱硫处理后的烟气一般还含有氟化物和氯化物等强腐蚀性物质。因此,烟气湿法脱硫后的烟 由于冷凝结露和烟气正压运行的影响,烟气环境(低温、高湿、强腐蚀性物质等)使烟 腐蚀状况进一步加剧,烟 排烟内筒腐蚀渗漏事例逐渐增多,并形成了趋势。现有的烟囱,特别是湿法脱硫后的湿烟囱,其烟道与地面水平平行,以直线或弧线形式进入烟囱筒体,这种结构形式的烟囱,不能有效的利用烟囱本身的自抽力,致使烟气上升阻力大,增大了引风机的功率,不节能;同时脱硫湿烟囱筒体内烟气流场紊乱,湿烟气中的冷凝酸液等强腐蚀性物质沿烟 内壁下流,且大多数烟 呈正压运行状态,这样极易造成湿烟气腐蚀内衬,导致内衬腐蚀脱落与穿孔,筒体破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效防腐节能烟 ,该技术使得烟气沿切向倾斜向上的路径进入烟 筒体,从而提高烟气上升的初始速度和动力,有利于降低引风机的能耗;同时烟气进入烟 筒体后,烟气呈旋涡状上升排烟,使得烟气中的冷凝水雾被吸卷聚集于烟囱筒体的中轴地带,因而可彻底解决脱硫湿烟囱内筒和外壁的腐蚀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防腐节能烟@,包括烟@筒体,其内衬上设置有螺旋式烟气导流线,其下端筒壁上设置有进烟口 ;进烟道,其一端连接在进烟口上通过进烟口与烟 筒体内部相通;所述进烟道呈仰角α与所述进烟口连接,并且所述进烟道的一侧内壁与所述烟 筒体的内衬内壁相切并光滑连接,使得烟气经由所述进烟道沿切向倾斜向上地进入烟 筒体内部,以便提升其攀升力;所述烟气攀升预定距离后再沿着烟 筒体内部的螺旋式烟气导流线旋转上升排烟;0° < α <45°。其中,螺旋式烟气导流线由砌块叠置而成,所述砌块砌在所述烟囱筒体内衬上,并具有伸出所述烟 筒体内壁的悬挑部;所述悬挑部的长度为对应位置烟 筒体横截面直径的 0. 5% -1. 5%。特别是,螺旋式烟气导流线的底端与所述进烟口之间形成距离。特别是,螺旋式烟气导流线的顶端与所述烟囱筒体顶端之间形成距离。特别是,螺旋式烟气导流线的条数为多条,并随所述烟囱筒体高度的增高逐渐减少。特别是,所述螺旋式烟气导流线的旋向相同。特别是,所述进烟道的所述一端整体呈所述仰角α或者进烟道的底面水平,顶面呈所述仰角α。特别是,进烟道为直线形或弧形。特别是,进烟口为均勻布置在所述烟囱筒体上的多个,每个进烟口上分别连接一个所述进烟道。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改变传统烟囱的进气方式为仰角切向进气方式,烟囱内壁设置螺旋式烟气导流装置,使烟气旋转排出大气。利用旋转烟气流动产生的离心力、中心负压以及流体动能高度集中和相对稳定的漩涡结构,致使冷凝水雾被吸卷聚集于烟囱中轴地带、烟羽有较高的抬升能力和烟气中固态粒子进一步分离的三种效应,达到烟 内壁不腐蚀、降低引风机能耗和烟气进一步除尘等三重目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1、进烟道集合了仰角进气和切向进气的双重优点,进烟道呈仰角与烟囱筒体连接,烟气流动顺畅,压头损失小,充分利用了烟囱本身的自抽力等特点,提高了烟气上升的初始速度与动力,更有利于降低引风机的能耗;进烟道的一侧内壁与所述烟囱筒体的内衬内壁相切并光滑连接,从而使得烟气经进烟道进入烟 后,在烟 筒体内呈旋涡状上升的排烟方式,由于旋转排烟而产生的吸卷效应和中心负压,使得湿法脱硫后湿烟气中的冷凝水雾被吸卷聚集于烟囱筒体的中轴地带,因而可彻底解决脱硫湿烟囱内筒和外壁的腐蚀问题。2、导流部伸出烟囱筒体内壁的长度根据烟囱直径的减小而缩短,并且导流线的数目沿烟囱高度的升高而减少,导流线的底端距离进烟口一段距离,导流线的顶端距离烟囱的顶端一段距离,从而起到合理的导流效果及降低了烟气上升的阻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高效防腐节能烟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砌块砌在烟囱筒体内衬上的主视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砌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技术砌块的主视示意图; 图北是图3a中砌块的俯视示意图; 图3c是图3a中砌块的右视示意图; 图4a是将多个砌块叠砌在一起时的主视示意图; 图4b是图如的俯视图5a是将多个另一结构形式的砌块叠砌在一起时的主视示意图; 图恥是图fe的俯视图; 图6是砌块与烟囱筒体内衬连接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砌块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进烟道与烟囱筒体内衬连接的俯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烟囱筒体;Ia-内衬;10-进烟口 ;2_进烟道;3_螺旋式烟气导流线;31-导流面;4-砌块;40-本体;41-导流部;41a-斜面;41b-顶面;41c-底面。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本技术的高效防腐节能烟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所示,本技术的高效防腐节能烟 包括烟 筒体1,其内衬Ia上设置有螺旋式烟气导流线3,其下端筒壁上设置有进烟口 10 ;进烟道2,其一端连接在进烟口 10上,通过进烟口 10与烟 筒体内部相通; 其中,螺旋式烟气导流线3由多块具有导流部41的砌块4叠砌而成,如图2所示,每个砌块 4的导流部41具有光滑的斜面41a使得叠砌在一起的所有砌块的斜面平滑连接,从而形成用来使烟气呈旋转式上升的导流面31。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螺旋式烟气导流线3由多个砌块4叠砌而成,本技术的砌块4包括用来砌在烟囱筒体1内衬Ia的本体40,如图3、3a、3b、3c所示,导流部41 与本体40形成整体,导流部41由本体40的一个端面水平向前伸出(如图北、图7所示), 以便当砌块4的本体40砌在烟囱筒体的内衬Ia上时,导流部41向烟囱筒体1内部悬挑伸出烟囱筒体1的内衬Ia(如图6所示)。本技术的导流部41为柱体,柱体的顶面41b 和底面41c为大小相等的水平面,并且柱体的顶面41b和底面41c分别与本体40的顶面和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柱体的顶面41b相对底面41c向本体40的一侧偏移,如图北所示,使得柱体的侧面形成斜面41a,并使得柱体的母线与本体40的侧面形成夹角β。其中, 15° < β < 75°。如图北所示,本技术的导流部41的顶面41b相对底面41c向本体40的右侧偏移,这样柱体形状的导流部41的母线便与本体40的右侧面之间形成夹角β (如图3a所示),当需要形成螺旋式烟气导流线3时,将多个砌块4的本体40叠砌在烟囱筒体1的侧壁上,将导流部41伸出烟囱筒体1的内衬Ia(如图6所示),并使得位于上方的一个砌块4 的导流部41的底面41c与下方的一个砌块4的导流部41的顶面41b重合(如图4a、4b所示),便能使得多个砌块4的斜面41a平滑连接,构成螺旋式烟气导流线3的光滑的导流面 31,如图2所示,由于导流部41的母线与本体40的右侧面之间形成夹角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钦丹李颖梁远忠张申楠
申请(专利权)人:中环华创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