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达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85050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20 06: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马达壳体,包括筒状机壳,所述机壳外周壁上设有多个导流凸台,相邻的两个导流凸台之间夹合形成一个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包括两侧壁、位于两侧壁底部之间的底壁和位于两侧壁顶部之间的槽口;所述底壁的宽度大于槽口宽度,两侧壁是弯曲的弧形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改变导流槽的具体形状,与设有传统形状导流槽的壳体相比,不仅有效增加了壳体的散热面积,还扩大了导流槽的导流面积,从而能够游戏提高散热效果;另外这种结构的壳体,无需增加壳体厚度,从而与在壳体外包面上增设辅助散热片的结构相比,还具有成本较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马达结构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马达壳体
技术介绍
马达使用中最大的困扰,莫过于散热问题。如果马达无法迅速有效地散热,则会因滚动轴承无法承受马达高温,而致润滑油流失,导致转动系统失效,造成马达烧毁。传统式马达壳体,外表面上设有数条导流槽,各槽的横截面形状一般是矩形、U字形等,但是其散热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尚存在亟需改进之处。而对一些小型马达来说,为了减小整体体积,其机壳外表面上根本就不设置导流槽。传统的改良散热方式多是通过改变风扇吹风效果进行的,但是由于风扇罩紧密罩设在马达机壳上,风扇的吹风效果对马达机壳外周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影响很小。目前有在马达壳体外表面上设置辅助散热片以增加散热效果,但是这种结构需要占用较大空间,且明显增加不少材料,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增加散热效果的马达壳体。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马达壳体,包括筒状机壳,所述机壳外周壁上设有多个导流凸台,相邻的两个导流凸台之间夹合形成一个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包括两侧壁、位于两侧壁底部之间的底壁和位于两侧壁顶部之间的槽口 ;所述底壁的宽度大于槽口宽度,两侧壁是弯曲的弧形壁。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槽槽口两侧边壁设有倒角区或圆角区。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侧壁对称设置,所述导流槽两侧壁之间的距离,随着从底壁到槽口的方向逐渐减小。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侧壁对称设置,所述导流槽两侧壁之间的距离,随着从底壁到槽口的方向先逐渐减小再增大。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槽横截面的形状是一倒置的碗状或Ω形。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槽沿与壳体孔腔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设置。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马达壳体外周壁上还设有至少两个用于夹置外接铭牌的定位凸台,各定位凸台上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高出导流凸台,外接铭牌插设在相邻的两个定位凸台的导向槽中。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设置在机壳一侧端的风扇罩,所述风扇罩套设在机壳外周壁上;所述风扇罩与机壳相连一端的内壁上,设有数个向内凸起的安装凸台,各安装凸台中心处设有紧固孔;所述机壳上设有数个与所述安装凸台相配合的螺孔;在各安装凸台的支撑作用下,所述风扇罩与机壳相连一端的内壁与该处机壳外周壁之间留有通风间隙。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通风间隙高度高出导流凸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风扇罩远离尾盖的一端设有透气窗。3本专利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变导流槽的具体形状,与设有传统形状导流槽的壳体相比,不仅有效增加了壳体的散热面积,还扩大了导流槽的导流面积,从而能够游戏提高散热效果;另外这种结构的壳体,无需增加壳体厚度,从而与在壳体外包面上增设辅助散热片的结构相比,还具有成本较低的优点。(2)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风扇罩与机壳之间的相对位置,利用凸台的支撑使得风扇罩的内壁与机壳外壁之间留有通风间隙,从而使得风扇的吹风效果能够明显影响到机壳机壳外周壁空气的流动,有效提高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结构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马达壳体的一种正视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马达壳体中风扇罩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风扇罩的一种剖视图。附图所示标记为机壳1,螺孔11,导流凸台2,导流槽3,侧壁31,底壁32,槽口 33, 倒角区或圆角区34,定位凸台4,导向槽41,风扇罩5,安装凸台51,紧固孔52,透气窗53,通风间隙6,螺钉7。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图1至图3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马达壳体的一种正视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本实施例是一种马达壳体,见图1至图3所示,包括筒状机壳1,所述机壳1外周壁上设有多个导流凸台2和用于夹置外接铭牌的定位凸台4,相邻的两个导流凸台2之间夹合形成一个导流槽3。所述导流槽3包括两侧壁31、位于两侧壁31底部之间的底壁32和位于两侧壁31 顶部之间的槽口 33 ;所述底壁32的宽度大于槽口 33宽度,两侧壁31是弯曲的弧形壁。所述导流槽3沿与壳体孔腔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设置。所述导流槽3槽口 33两侧边壁设有圆角区34,在具体实践中,也可设置成倒角区。所述两侧壁31对称设置,所述导流槽3两侧壁31之间的距离d,随着从底壁32到槽口 33的方向逐渐减小至一定程度后再增大,使得所述导流槽3横截面的形状是Ω形。 各定位凸台4上设有导向槽41 ;所述导向槽41高出导流凸台2,外接铭牌插设在相邻的两个定位凸台4的导向槽41中。本实施例通过改变导流槽的具体形状,与设有传统形状导流槽的壳体相比,不仅有效增加了壳体的散热面积,还扩大了导流槽的导流面积,从而能够游戏提高散热效果;另外这种结构的壳体,无需增加壳体厚度,从而与在壳体外包面上增设辅助散热片的结构相比,还具有成本较低的优点(实施例2)图4至图6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马达壳体中风扇罩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 所示风扇罩的一种剖视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见图4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设置在机壳1 一侧端的风扇罩5,所述风扇罩5套设在机壳1外周壁上;所述风扇罩5与机壳1相连一端的内壁上,设有数个向内凸起的安装凸台51,各安装凸台51中心处设有紧固孔52 ;所述机壳1上设有数个与所述安装凸台51相配合的螺孔11 ;所述风扇罩5通过位于所述螺孔11和紧固孔52中的螺钉7固定连接。在各安装凸台51的支撑作用下,所述风扇罩5与机壳1相连一端的内壁与该处机壳1外周壁之间留有通风间隙6。所述通风间隙6高度高出导流凸台2。所述风扇罩5远离尾盖的一端设有透气窗53。本实施例通过改进风扇罩与机壳之间的相对位置,利用凸台的支撑使得风扇罩的内壁与机壳外壁之间留有通风间隙,从而使得风扇的吹风效果能够明显影响到机壳机壳外周壁空气的流动,有效提高散热效果。(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导流槽3两侧壁31之间的距离,随着从底壁32到槽口 33的方向逐渐减小。(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导流槽3横截面的形状是一倒置的碗状。显然,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专利技术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马达壳体,包括筒状机壳(1),所述机壳(1)外周壁上设有多个导流凸台(2), 相邻的两个导流凸台(2)之间夹合形成一个导流槽(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3)包括两侧壁(31)、位于两侧壁(31)底部之间的底壁(32)和位于两侧壁(31)顶部之间的槽口 (33);所述底壁(32)的宽度大于槽口(33)宽度,两侧壁(31)是弯曲的弧形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3)槽口(33)两侧边壁设有倒角区或圆角区(3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壳体,其特征在于两侧壁(31)对称设置,所述导流槽 (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春杰
申请(专利权)人:台邦电机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