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机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75933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9 0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纺纱机械,作为纺纱机械的细纱机具有多个纺纱单元、接头台车和第1吸引管。多个纺纱单元沿第1方向排列,从纤维束生成纺纱。接头台车能够沿第1方向行驶,对多个纺纱单元中的某一个进行接头作业。第1吸引管的至少一部分被沿第1方向配置于在纺纱单元(2)的高度方向上比接头台车的上表面高的位置和比下表面低的位置中的至少某一个位置。第1吸引管吸引并搬送接头台车进行了接头作业时产生的纱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纺纱机械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纱机械,尤其涉及给纤维束付与捻以生成纺纱,卷绕被生成的纺纱形成卷装的细纱机等纺纱机械。
技术介绍
以往的纺纱机械具有多个纺纱单元、统一支承多个纺纱单元的多个单元框架、能够沿多个纺纱单元移动的接头作业用的作业台车(参照例如日本特开2010-77577号公报)。多个纺纱单元给纤维束付与捻以生成纺纱,卷绕生成的纺纱而生成卷装。多个纺纱单元沿第1方向并排配置。在单元框架上配置有吸引接头作业产生的纱屑等的吸引管。吸引管沿多个纺纱单元的第1方向配置。作业台车用的吸引管配置在成为作业台车后方的位置上。以往的纺纱机械中,由于在作业台车的后方配置有吸引管,因此进深方向的长度变长。因此存在整个纺纱机械的进深方向变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就是要尽可能地缩短纺纱机械进深方向的长度。以下说明多个形态作为用来解决问题的手段。这些形态能够根据需要而任意组合。本专利技术一个观点的纺纱机械具备多个纺纱单元、接头台车和第1吸引管。多个纺纱单元沿第1方向排列,从纤维束生成纺纱。接头台车能够沿第1方向行驶,对纺纱单元进行接头作业。第1吸引管的至少一部分被沿上述第1方向配置于在纺纱单元的高度方向上比接头台车的上表面高的位置和比下表面低的位置中的至少某一个位置。第1吸引管吸引并搬送接头台车进行了接头作业时产生的纱屑。该纺纱机械中第1吸引管的至少一部分被沿第1方向配置于在纺纱单元的高度方向上比接头台车的上表面高的位置和比下表面低的位置中的至少某一个位置。由此,第1吸引管没被配置在接头台车背面一侧的空间中。结果,能够尽可能地缩短纺纱机械进深方向的长度。上述纺纱机械还可以具有多个副吸引管和多个连接管。副吸引管按多个纺纱单元中每规定数量的纺纱单元沿第1方向、并且被设置在相对于接头台车与第1吸引管相反一侧的位置上。多个连接管各自分别连接第1吸引管和多个副吸引管。接头台车进行了接头作业时产生的纱屑通过副吸引管和连接管被搬送到第1吸引管内。由此,第1吸引管被配置在比接头台车的上表面高的位置(或者比下表面低的位置)上,副吸引管被配置在比接头台车的下表面低的位置(或比上表面高的位置)上。即,第1吸引管和副吸引管夹着接头台车配置在相互相反的一侧。结果,能够尽可能地缩短纺纱机械的进深方向的长度,并且能够有效地吸引并搬送由接头台车进行的接头作业产生的纱屑。第1吸引管也可以配置在接头台车的下表面之下,吸引空气流被从第1吸引管直接提供给接头台车。由此,第1吸引管与接头台车的距离变短,减小上述纺纱机械中吸引空气流的压力损失,上述纺纱机械能够有效地吸引纱屑。上述纺纱机械还可以具备沿第1方向配置于在纺纱单元的高度方向上比接头台车的上表面高的位置的第2吸引管。第2吸引管在纱屑产生的位置附近吸引并搬送纺纱的纱屑。由此,能够在纱屑产生的位置附近吸引纺纱切断时产生的纱屑。结果,能够尽可能地缩短纺纱机械的进深方向的长度,并且纺纱机械能够有效地吸引并搬送纺纱切断时产生的纱屑。上述纺纱机械还可以具备沿第1方向配置于在纺纱单元的高度方向上相对于接头台车与第1吸引管相反一侧的第2吸引管。第2吸引管吸引并搬送纺纱切断时产生的纱屑。由此,在第1吸引管配置在接头台车下方的情况下,第2吸引管配置在接头台车的上方;在相反的情况下,第2吸引管配置在接头台车的下方。因此,即使配置第2吸引管,由于第1吸引管和第2吸引管夹着接头台车上下地配置,因此能够尽可能地缩短纺纱机械的进深方向的尺寸。多个纺纱单元各自分别具有牵伸部和气流纺纱部。牵伸部牵伸纤维束。气流纺纱部利用捻回气流给被牵伸部牵伸过的纤维束加捻,由此生成纺纱。牵伸部和气流纺纱部被配置在纺纱单元的上部。上述纺纱机械还具备沿第1方向、并且配置在多个纺纱单元的上部的第3吸引管。第3吸引管吸引并搬送由牵伸部和气流纺纱部产生的纱屑。由此,能够将第3吸引管配置到由牵伸部和气流纺纱部产生的纱屑的产生场所附近。因此,能够用第3吸引管有效地吸引并搬送由牵伸部和气流纺纱部产生的纱屑。上述纺纱机械还可以具备支承纺纱单元和接头台车的单元框架。第3吸引管兼作单元框架的结构部件。由此,即使是使进深方向的尺寸结构紧凑的单元框架,也能够将第3吸引管兼作结构部件。因此,即使是进深方向结构紧凑的纺纱机械也能够将单元框架维持在所希望的强度。上述纺纱机械还可以具备在上下方向加强单元框架的加强部件。由此,即使是进深方向结构紧凑的纺纱机械,也能够用加强部件将单元框架维持在所希望的强度。纺纱单元还可以具有卷绕由气流纺纱部生成的纺纱、形成卷装的卷绕部。接头台车具有面向由气流纺纱部和卷绕部形成的纱道的第1面,以及设置在与第1面相反一侧的第2面。单元框架具有通到接头台车的第2面的开口部。由此,能够从开口部对接头台车的第2面进行维修保养或者从开口部取出接头台车。因此,为了维修保养接头台车而使纺纱机械整体停止的时间变短,能够提高纺纱机械的工作效率。接头台车还可以具有第1引导部、第2引导部和接头部。第1引导部在纺纱切断时吸引并引导从气流纺纱部纺出的纺纱的纱端。第2引导部在纺纱切断时吸引并引导卷绕部一侧的纺纱的纱端。接头部将被第1引导部和第2引导部引导来的纺纱的2个纱端接头。由此,在具备利用吸引空气流引导纺纱、用接头装置进行接头的接头台车的纺纱机械中,由于像上述那样配置了吸引管,因此能够尽可能地缩短纺纱机械进深方向的长度。专利技术的效果:如果采用本专利技术,吸引管没被配置在接头台车背面一侧的空间中。结果,能够尽可能地缩短纺纱机械进深方向的长度。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形态的细纱机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细纱机的剖视图;图3为细纱机的正面透视图;图4为细纱机的背面透视图;图5为变形例的细纱机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形态的细纱机(纺纱机械)。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上游”和“下游”是指纺纱时纱线的行驶方向的上游和下游。图1所示的作为纺纱机械的细纱机1具备并排设置的多个纺纱单元2。细纱机1具备接头台车(yarnjoiningcart)3、落纱台车(doffingcart)4、鼓风箱80、动力箱(motorbox)5、单元框架6和棒状部件16。而且,如图2所示,细纱机1还具有第1吸引管17、第2吸引管18和第3吸引管19。多个纺纱单元2沿细纱机1的长度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即第1方向并排配置在单元框架6上。各纺纱单元2形成分别卷绕了规定长度的纺纱10的卷装45。一个单元框架6上能够安装例如8个纺纱单元2。另外,安装在一个单元框架6上的纺纱单元2的数量没有特别的限制。并且,一个细纱机1中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单元框架6。如图1所示,各纺纱单元2具有从上游往下游依次配置的牵伸部7、纺纱部9、纱线松弛消除部(yarnslackeliminatingsection)12、卷绕部(windingsection)13作为主要结构。牵伸部7设置在细纱机1的单元框架6的上端附近。牵伸部7牵伸纱条15使其变成纤维束8。纺纱部9通过利用捻回气流给从牵伸部7输送来的纤维束8付与捻的气流纺纱,纺出纺纱10。从纺纱部9纺出的纺纱10经过清纱器52后被送给纱线松弛消除部12,被卷绕部13卷绕,由此形成卷装45。由此,从各纺纱单元2的纺纱部9到卷绕部13沿纺纱单元2的上下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纺纱机械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0.09.10 JP 202658/20101.一种纺纱机械,具备:多个纺纱单元,沿第1方向排列,从纤维束生成纺纱;单元框架,上述多个纺纱单元沿上述第1方向排列配置在该单元框架上;接头台车,能够沿上述第1方向行驶,用来对上述纺纱单元进行接头作业;以及第1吸引管,至少一部分沿上述第1方向被配置于在上述纺纱单元的高度方向上比上述接头台车的上表面高的位置和比下表面低的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位置,回收并搬送上述接头台车进行了接头作业时产生的纱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机械,还具备:多个副吸引管,按上述多个纺纱单元中每规定数量的纺纱单元被设置在沿上述第1方向、并且相对于上述接头台车与上述第1吸引管相反一侧的位置上;以及多个连接管,各自分别连接上述第1吸引管和上述多个副吸引管;上述接头台车进行了接头作业时产生的纱屑通过上述副吸引管和上述连接管被搬送到上述第1吸引管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机械,上述第1吸引管被配置在上述接头台车的下表面之下;吸引空气流被从上述第1吸引管直接提供给上述接头台车。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械,还具备第2吸引管,该第2吸引管被沿上述第1方向配置于在上述纺纱单元的高度方向上比上述接头台车的上表面高的位置,在上述纱屑产生的位置附近回收并搬送上述纺纱切断时产生的纱屑。5.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械,还具备第2吸引管,该第2吸引管被沿上述第1方向配置于在上述纺纱单元的高度方向上相对于上述接头台车与上述第1吸引管相反的一侧,回收并搬送上述纺纱切断时产生的纱屑。6.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械,上述多个纺纱单元各自分别具有:牵伸部,牵伸上述纤维束;以及气流纺纱部,利用捻回气流给被上述牵伸部牵伸了的上述纤维束加捻,由此生成上述纺纱;上述牵伸部和上述气流纺纱部被配置在上述纺纱单元的上部;还具有第3吸引管,该第3吸引管沿上述第1方向且被配置在上述多个纺纱单元的上部,回收并搬送由上述牵伸部和上述气流纺纱部产生的纱屑。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纺纱机械,上述多个纺纱单元各自分别具有:牵伸部,牵伸上述纤维束;以及气流纺纱部,利用捻回气流给被上述牵伸部牵伸了的上述纤维束加捻,由此生成上述纺纱;上述牵伸部和上述气流纺纱部被配置在上述纺纱单元的上部;还具有第3吸引管,该第3吸引管沿上述第1方向且被配置在上述多个纺纱单元的上部,回收并搬送由上述牵伸部和上述气流纺纱部产生的纱屑。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纺纱机械,上述多个纺纱单元各自分别具有:牵伸部,牵伸上述纤维束;以及气流纺纱部,利用捻回气流给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横田至上田健一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