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炉体纠偏复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265500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4 2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炉炉体纠偏复位方法,该方法可显著缩短工期。该方法主要是A、将炉基上的高炉分割成炉底和上部炉体,然后将上部炉体起升并固定;B、将炉基上的炉底拆除;C、在炉基上确定理论炉底中心点以及理论炉底标高;D、根据步骤C确定的理论炉底中心点以及理论炉底标高在炉基上安装新的炉底;E、确定上部炉体的顶部中心在炉基上的正投影与炉基上的理论炉底中心点的偏移距离;F、调整上部炉体,使上部炉体的轴向与新的炉底的轴向平行,使所述偏移距离减少至小于等于H/1000,其中H为高炉的炉高,且使上部炉体的外壁与新的炉底的外壁的错位度符合高炉的安装标准;G、将上部炉体与炉基上的新的炉底相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高炉大修过程中应用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高炉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高炉炉体会因炉底的损坏发生上涨和倾斜, 会影响高炉的正常运转,这时需要对高炉进行纠偏复位,现有的纠偏复位方法一般是对整个高炉炉体进行更换,更换方式有炉体拆除后原位零星安装、整体推移式以及异地重建式。 整体推移式也就是先将旧的炉体拆除,然后将新的炉体通过平移的方式运输到原炉体的炉基上,例如中国专利98125169. 2公开了一种高炉大修整装推移技术和装置;异地重建式也就是重新选择一个地区,重新修筑新的炉基以及炉体。上述三种方式存在以下不足1、工期较长;2、工程量大;3、工艺复杂;4、成本高。此外,中国专利200780018134. 4公开了一种高炉炉底的拆除方法,该专利文献只是公开了在高炉大修过程中一种高炉炉底的拆除方法,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快速拆除炉底,并没有给出用于解决高炉炉体出现上涨或倾斜问题的具体措施或技术启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缩短工期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A、将炉基上的高炉分割成炉底和上部炉体,将上部炉体通过升降机构起升后固定;B、将炉基上的炉底拆除;C、在炉基上确定理论炉底中心点以及理论炉底标高;D、根据步骤C确定的理论炉底中心点以及理论炉底标高在炉基上安装新的炉底;E、确定上部炉体的顶部中心在炉基上的正投影与炉基上的理论炉底中心点的偏移距离;F、调整上部炉体,使上部炉体的轴向与新的炉底的轴向平行,使所述偏移距离减少至小于等于H/1000,其中H为高炉的炉高,且使上部炉体的外壁与新的炉底的外壁的错位度符合高炉的安装标准;G、将上部炉体与炉基上的新的炉底相连。进一步的是所述步骤E中确定上部炉体的顶部中心在炉基上的正投影与炉基上的理论炉底中心点的偏移距离通过以下方法实现在上部炉体的顶部中心悬吊铅垂线,使所述铅垂线延伸至炉基,所述铅垂线与炉基上的理论炉底中心点的最短距离也就是所述偏移距离。进一步的是所述步骤A中上部炉体通过升降机构起升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的 在高炉周围搭设支架,在上部炉体的顶部安装托架,在支架的顶部设置升降机构,通过升降机构顶升托架将上部炉体起升。进一步的是步骤A中,所述支架包括支架本体,还包括与支架本体相连的支撑梁结构,支撑梁结构的上方连接有与支架本体相连的拉杆结构,支撑梁结构的下方连接有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梁结构的八字撑杆结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支撑梁结构上。进一步的是所述步骤F中对上部炉体的调整方法为F0、在新的炉底的顶部安装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的顶面高于新的炉底的顶F1、通过测量,确定上部炉体的顶部最低的一侧,该侧形成定位侧,上部炉体的顶部与定位侧相对的另一侧形成调整侧;F2、通过升降机构将上部炉体的定位侧和调整侧同步下降,当定位侧对应的上部炉体的底部与所述限位结构接触时或与新的炉底的顶面接触时停止上部炉体的下降操作;F3、通过升降机构将调整侧下降,在调整侧下降的同时通过限位结构限制定位侧对应的上部炉体的底部的位移,促使上部炉体的顶部中心移向理论炉底中心点;F4、当调整侧与定位侧位于同一高度时,也就是上部炉体的轴向与新的炉底的轴向平行时,停止调整侧的下降;F5、通过测量,如果所述偏移距离小于等于H/1000,其中H为高炉的炉高,且上部炉体的外壁与新的炉底的外壁的错位度符合高炉的安装标准,则调整完毕,否则,进行步骤 F6 ;F6、通过升降机构顶升托架将上部炉体的定位侧和调整侧同步起升;通过升降机构将定位侧下降,使定位侧低于调整侧,然后重复所述步骤F2至F5。进一步的是所述步骤F6中,当定位侧下降至低于调整侧时,要保证定位侧对应的上部炉体的底部的正投影与新的炉底的顶面相交。进一步的是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沿上部炉体的周向均布的至少3个顶升装置。进一步的是在支架上位于各个顶升装置处都设置有高度可调的托架支撑结构。进一步的是所述各个顶升装置处都设置有用于指示顶升装置对应的上部炉体一侧沿竖直方向的位移量的指示装置。进一步的是所述指示装置包括设置在托架上的指针以及设置在顶升装置的外侧的支架上的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标尺,所述指针指向所述标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可显著缩短工期,可在较短工期内实现对高炉的纠偏复位,也就是消除高炉的上涨和倾斜的缺陷,使高炉可长期稳定的工作;2、使用铅垂线的方法来确定偏移距离,快捷方便;3、支撑梁结构通过连接拉杆结构并用八字撑杆结构支撑,受力传递简洁合理,对安装空间适应性强,并能充分发挥钢材的力学性能,减少钢材用量,有利于降低高炉的纠偏复位成本;4、通过升降机构将上部炉体顶升或下降,速度快,且需要的辅助设备较少,操作简便,易于控制,用于顶升上部炉体的升降机构可为液压缸或千斤顶等;5、所述步骤F6中,当定位侧下降至低于调整侧时,要保证定位侧对应的上部炉体的底部的正投影与新的炉底的顶面相交,这样可减少上部炉体的调整次数,有利于缩短工期;6、顶升装置的数量至少为3个且均布,这样可方便对上部炉体的各个方向进行调整,且各个顶升装置相互协调工作较为容易;7、通过设置指示装置,可便于精确控制上部炉体沿竖直方向的位移量,有利于纠偏操作控制;8、托架支撑结构不但可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也可起到临时支撑的作用。 附图说明图1为通过升降机构将上部炉体顶升并通过托架支撑结构将上部炉体支撑固定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区域放大图;图3为在炉底设置排料通孔并通过挖掘机械将炉底内部拆除的示意图;图4为对上涨倾斜状态的上部炉体进行调整的示意图;图5为图4中B区域的放大图;图6为上部炉体周向均布有4个顶升装置的示意图;图7为指针和标尺的设置方式示意图;图8为八字撑杆结构、拉杆结构、支撑梁结构和支架本体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中标记为八字撑杆结构1,拉杆结构2,支撑梁结构3,支架本体4,上部炉体5, 炉底6,炉基7,牛腿8,托圈9,托架10,顶升装置11,托架支撑结构12,排料通孔13,挖掘机械14,指针15,标尺16,定位侧17,调整侧18,线19,线20,限位板21,限位板22,炉底23, 底部M,底部25,顶面沈,顶升装置111,顶升装置112,顶升装置113,顶升装置114。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7所示,,包括以下步骤A、将炉基7上的高炉分割成炉底6和上部炉体5,将上部炉体5通过升降机构起升后固定;B、将炉基7上的炉底6拆除;C、在炉基7上确定理论炉底中心点以及理论炉底标高;D、根据步骤C确定的理论炉底中心点以及理论炉底标高在炉基7上安装新的炉底 23 ;E、确定上部炉体5的顶部中心在炉基7上的正投影与炉基7上的理论炉底中心点的偏移距离;F、调整上部炉体5,使上部炉体5的轴向与新的炉底23的轴向平行,使所述偏移距离减少至小于等于H/1000,其中H为高炉的炉高,且使上部炉体5的外壁与新的炉底23的外壁的错位度符合高炉的安装标准;G、将上部炉体5与炉基7上的新的炉底23相连。上述步骤C中,在炉基7上确定理论炉底中心点以及理论炉底标高与现有技术中在炉基上重新修筑高炉时用于确定理论炉底中心点以及理论炉底标高的方法相同。上述步骤D中新的炉底的安装方法与现有技术中在炉基上重新修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辉胡健潘银成封广举徐琦张雨陈理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