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席立达专利>正文

反冲排污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6107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反冲排污过滤器,包括壳体(2)、过滤筒(9)、蝶阀(10)、进口(1)、出口(7)和排污口(8),进口(1)、出口(7)分别位于壳体(2)前、后端,过滤筒(9)置于壳体(2)内部,蝶阀(10)置于过滤筒(9)的前半部,排污口(8)位于壳体(2)的后侧部,与过滤筒(9)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筒(9)由两段以上滤网(91)和筒端(92)组成,各滤网之间用卡箍(5)连接,筒端(92)侧部设有孔,与排污口(8)相通,所述的壳体(2)上部设有人孔(3)及人孔盖(4)。(*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过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反冲排污过滤器的结构改进。
技术介绍
目前供液管道中采用的一种反冲排污过滤器,包括金属壳体、进口、出口、排污口、过滤筒和蝶阀,它通过设置在壳体进口端的蝶阀控制水流转向,当蝶阀处于开启状态时,管道内的液体通过过滤筒的网孔从出口流出,杂质被留存在过滤筒中。当蝶阀处于关闭状态时,液体被迫从蝶阀前的过滤筒网孔流出,进入过滤筒外侧,又从过滤筒外侧流入内部,对过滤筒自外向内产生反冲洗,将粘附于网孔上的杂质向内冲洗并从排污口排出。但如此冲洗不能将筒内杂质完全冲洗干净,长时间使用将造成堵塞,影响管路正常工作,而其过滤筒为整体结构,拆洗困难,维修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过滤筒易拆洗、维修方便的反冲排污过滤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壳体、过滤筒、蝶阀、进口、出口和排污口,进口、出口分别位于壳体前、后端,过滤筒置于壳体内部,蝶阀置于过滤筒的前半部,用于控制过滤筒内部的开通与关闭,排污口位于壳体的后侧部,与过滤筒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筒由两段以上滤网和筒端组成,各滤网之间用卡箍连接,筒端侧部设有孔,与排污口相通,所述的壳体上部设有人孔及人孔盖。所述的滤网上设有把手;所述的人孔口径大于滤网的外径。本技术的反冲排污过滤器,由于其过滤筒由多段滤网用卡箍连接而成,当需要拆洗或更换时,只要松开卡箍,将滤网从设置于壳体上的人孔中取出,清洗或更换后再装入即可,具有拆洗、维修方便的特点;滤网上还设有把手,可方便安装与拆卸。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中各标号表示1、进口 2、壳体 3、人孔 4、人孔盖 5、卡箍6、把手 7、出口 8、排污口 9、过滤筒 91、滤网 92、筒端 10、蝶阀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技术包括壳体2、过滤筒9、蝶阀10、进口1、出口7和排污口8,进口1、出口7分别位于壳体2前、后端,过滤筒9置于壳体2内部,蝶阀10置于过滤筒9的前半部,排污口8位于壳体2的后侧部,过滤筒9由两段以上滤网91和筒端92组成,各滤网之间用卡箍5连接,滤网91上设有把手6,便于滤网91的安装与拆卸,筒端92侧部设有孔,与排污口8相通,壳体2上部设有人孔3及人孔盖4,人孔3其口径大于滤网91的外径。正常情况下,蝶阀10处于开启状态,管道中的液体由进口1流入,通过过滤筒9从出口7流出,杂质则被滞留在过滤筒9中;当需要清洗过滤筒9时,可关闭蝶阀10,并打开排污口8,此时由进口1流入的液体将从蝶阀10之前的滤网91的网孔流出,进入过滤筒9的外侧,再从蝶阀10后的滤网91的网孔流入过滤筒9内部,对过滤筒9自外向内产生反冲洗,将粘附于网孔上的杂质向内冲洗并从排污口8排出。一定时期后,需拆洗过滤筒9时,拆开人孔盖4,松开卡箍5,即可方便地从人孔3中取出各段滤网91,进行清洗或更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冲排污过滤器,包括壳体(2)、过滤筒(9)、蝶阀(10)、进口(1)、出口(7)和排污口(8),进口(1)、出口(7)分别位于壳体(2)前、后端,过滤筒(9)置于壳体(2)内部,蝶阀(10)置于过滤筒(9)的前半部,排污口(8)位于壳体(2)的后侧部,与过滤筒(9)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筒(9)由两段以上滤网(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席立达
申请(专利权)人:席立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