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简登炤专利>正文

滤水器可逆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6646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滤水器可逆洗装置,主要是将一般纯水机中作为排出废水用的废水管在经加装单向逆止阀后直接导入装设有可逆洗装置的滤水器原水管上,且该滤水器的净水管连接至纯水机的原水管上而构成循环型态,使纯水机所过滤出排出的废水能与原水混合而再次地依续进行各种过滤作业,据以有效回收更新利用废水而降低水资源的取用与耗费。(*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滤水器可逆洗装置,尤指能够有效回收更新利用废水而降低水资源的取用与耗费的滤水器可逆洗装置。常用滤水器结构概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主要包括有一滤水器10、一进水三通阀11、一出水三通阀12、一原水管13、一净水管14、一排放管15、一连通管16及一T形套管17所组合而构成一管路装置,其中进水三通阀11与出水三通阀12是为相同且为相当常见的三向阀体,其主要是借由内部一具有孔洞与斜口的控制球经由手动转杆123而旋转至不同方向时,可各别相连通其中二水道而改变水流的流向,如此当进水三通阀11及出水三通阀12均呈正常开启的滤水状态时,水流行进方向为原水管13→进水三通阀11→滤水器10→出水三通阀12→净水管14的方向流动,使原水可由滤水器10过滤以输出净水,而当滤心在使用一段时间而须清洗时,可不必将整个滤水器10拆卸取出滤心,而仅须调整进水三通阀11及出水三通阀12至关闭状态,迫使水流行进方向改成原水管13→连通管16→出水三通阀12→滤水器10→进水三通阀11→排放管15的方向进行逆洗滤心所积存过多的污物,如此经由外接式管路设计,的确可便利于滤心的清洗,而不会有须拆卸、更换滤心的麻烦或须购买新的滤水器产品。诚如上结构,虽具有产业上的可利用性及进步的实用性,但本专利技术人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仍不断地致力于研究改进的工作,发现常用结构仍存有一些再加以发展与应用的空间,其中吾人知晓,在水质污染甚为严重的恶劣生活环境下传统的煮沸净水法业已无法达到饮水水质的要求,且又颇为耗时费工与不便,因此各型纯水器的产品相继孕育而生,提供自动化处理且更为纯净的饮水予消费者使用,其中滤水效率最佳者之一便是一种同时设有粗滤滤水单元、活性碳滤水单元、树脂滤水单元、逆渗透膜滤水单元以及无酸活性碳滤水单元的逆渗透型纯水机,经由粗滤以至精滤的连贯滤水过程而能最终输出净度更高且无异味的纯饮用水,然而实际上在滤水过程中同时会排出约为输出净水二倍容积量的低杂质含量废水,其原因在于逆渗透单元在进行逆渗透过滤过程中,逆渗透膜一侧的水体借高压而朝逆渗透膜移动,使膜体遮拦杂质而过滤出纯水,如此被拦阻而留下的水体所含的杂质含量将提高,而仅有排出一途才能让后续进入的水体继续进行过滤,故显然用水量与水费的支出将大幅增加,对于水资源亦已逐渐溃乏的现在环境而言,着实为一种极为浪费资源与损害生态环境的不道德行为,为此,专利技术人乃审慎研究前母案的创作特性及深思传统纯水机的缺点,并探索二者间的关连性,以期能将前母案的创作特征应用在纯水机上而据以有效解决常久积习的问题。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乃经详细思索,并积多年从事各型净水、滤水器材及其相关设备、组件以及结构的市场行销与研究经验,几经试制与试作,终于将前案的结构特征作出更具实际应用的一种滤水器可逆洗装置。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滤水器可逆洗装置,是将一般纯水机中作为排出废水的废水管在经加装单向逆止阀后直接导入装设有可逆洗装置的滤水器的原水管上,且该滤水器的净水管连接至纯水机的原水管上而构成循环型态,使纯水机所过滤出排出的废水能与原水混合而再次地依续进行各种过滤作业,据以有效回收更新利用废水而降低水资源的取用与耗费。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滤水器可逆洗装置,纯水器是装设有粗滤滤水单元、活性碳滤水单元、树脂滤水单元及逆渗透滤水单元不同的过滤装置的逆渗透型纯水器,而废水管的另一端即衔接在逆渗透滤水单元上,其特征在于在一滤水器衔接原水管的进水口上及衔接净水管的出水口上分别装设有一进水三通阀及一出水三通阀,并令进水三通阀的另一端口接设一排放管,及出水三通阀的另一端口接设一连接于原水管的连通管,并令该滤水器的原水管与所述废水管所直通,且滤水器的净水管与所述纯水机的原水管相连接。所述的废水管上另装设有一防止废水逆向回流的单向逆止阀。该装设有可逆洗装置的滤水器是设置在所述的纯水机中粗滤滤水单元的前方。该装设有可逆洗装置的滤水器是直接取代所述的纯水机的粗滤滤水单元。该装设有可逆洗装置的滤水器是设置在所述的纯水机中活性碳滤水单元与粗滤滤水单元之间,且废水管连接至粗滤滤水单元前的原水管上。在滤水器其原水管与所述的纯水机废水管相衔接处的前方原水管上可另行加装预定数目与预定型态的滤水单元。综上所述,本技术特将常用结构应用在纯水机上相互配合使用而能达到相辅相乘的绝佳效果,充份发扬其结构特性,不但能因此节省水费的支出,且能对地球生态与生活环境多贡献一份微薄的心力,所以其产业利用性与实用性应已毋庸置疑。图1是常用结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应用实施例的装置配置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二应用实施例的装置配置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三应用实施例的装置配置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四应用实施例的装置配置示意图。图号部分10.滤水器 11.进水三通阀 12.出水三通阀13.原水管 14.净水管 15.排放管16.连通管 17.T形套管 20.滤水器21.进水三通阀 22.出水三通阀 23.原水管24.净水管 25.排放管 26.连通管27.T形套管 30.废水管 300.单向逆止阀31.粗滤滤水单元 32.活性碳滤水单元 33.树脂滤水单元34.逆渗透滤水单元 35.无酸活性碳滤水单元 36.原水管现以较佳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如各附图所示,本技术滤水器可逆洗装置的结构如常用般仍包括有一滤水器20、一进水三通阀21、一出水三通阀22、一原水管23、一净水管24、一排放管25、一连通管26及一T形套管27所相组合及连接构成,惟其原水管23的适当处另被纯水机的废水管30所接通,且净水管24连接至纯水机的原水管上36,使自废水管30排出的废水得以与原水混合而随原水反覆地再次进行过滤程序,其中该纯水机可以是设有粗滤滤水单元31、活性碳滤水单元32、树脂滤水单元33、逆渗透滤水单元34、无酸活性碳滤水单元35的逆渗透型纯水机,而废水管30另一端即衔接至逆渗透滤水单元34的高压端,然而,该废水管30亦可将其衔接至另一纯水机的原水管上,且进行连串的过滤后再将其废水管衔接回原纯水机的原水管23上或滤水器20的原水管23上而进行双纯水机的循环过滤,甚且,同理地更可串连更多纯水机而形成多纯水机的组合型态。而其实际的应用实施例之其一可如图2所示,该装设有可逆洗装置的滤水器20是设置于粗滤滤水单元31的前方,即原水管23与原水管36相接,而净水管24与粗滤滤水单元31进水管相接,原水须先经过该滤水器20的过滤后才进入粗滤滤水单元31,且逆渗透单元34的废水管30即接设在原水管23上,其应用实施例的其二可如图3所示,是将装设有可逆洗装置的滤水器20直接取代原来的粗滤滤水单元31而构成另一新的粗滤滤水单元31,并且亦可在该滤水器20的前方另行加装一粗滤滤水单元31,即令废水管30衔接至该滤水器20与粗滤滤水单元31之间,其应用实施例的其三可如图4所示,是将装设有可逆洗装置的滤水器20设置在活性碳滤水单元32与原粗滤滤水单元31间,并将废水管30衔接至原粗滤滤水单元31前方的原水管36上;而其另一更为精简的应用实施例则如图5所示,是将逆渗透单元34的废水管30直接衔接至粗滤滤水单元31前方的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滤水器可逆洗装置,纯水器是装设有粗滤滤水单元、活性碳滤水单元、树脂滤水单元及逆渗透滤水单元不同的过滤装置的逆渗透型纯水器,而废水管的另一端即衔接在逆渗透滤水单元上,其特征在于:在一滤水器衔接原水管的进水口上及衔接净水管的出水口上分别装设有一进水三通阀及一出水三通阀,并令进水三通阀的另一端口接设一排放管,及出水三通阀的另一端口接设一连接于原水管的连通管,并令该滤水器的原水管与所述废水管所直通,且滤水器的净水管与所述纯水机的原水管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登炤
申请(专利权)人:简登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