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两榜专利>正文

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56630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2 1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结构改进的插头,包括电插片、内胆、崁套式壳体和装配盖,内胆直接注塑于电插片的位于壳体内的部分而构成内胆与电插片绝缘固定连接的结构,内胆在电插片的接线端处设置有用于装配电线的装配孔及敞开部,崁套式壳体直接注塑于内胆的外围,装配盖装配于内胆的敞开部并与崁套式壳体配合围护而构成插头的绝缘封闭结构。具有电插片安装牢固、方便接线的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结构改进的插头
技术介绍
现有公知的插头,其插头的电插片由上、下壳体用螺钉安装夹固,其缺点是电插片容易松动,有可能导致电插片与电线的连接断开,同时,其接线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供一种电插片安装牢固、方便接线的插头。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电插片、内胆、崁套式壳体和装配盖,内胆直接注塑于电插片的位于壳体内的部分而构成内胆与电插片绝缘固定连接的结构,内胆在电插片的接线端处设置有用于装配电线的装配孔及敞开部,崁套式壳体直接注塑于内胆的外围,装配盖装配于内胆的敞开部并与崁套式壳体配合围护而构成插头的绝缘封闭结构。本技术,由于采用电插片直接注塑内胆,使电插片安装牢固,崁套式壳体与内胆注塑为一体后,再安装装配盖的结构,方便接线。本技术,具有电插片安装牢固、方便接线的优点。下面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分件组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实施例各部分分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2、电插片;3、内胆;4、崁套式壳体;5、装配盖;6、7、电插片的位于壳体内的部分;8、9、电插片的接线端;10、11、装配电线的装配孔;12、敞开部。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包括电插片1、2、内胆3、崁套式壳体4和装配盖5,内胆 3直接注塑于电插片的位于壳体内的部分6、7而构成内胆与电插片绝缘固定连接的结构, 内胆3在电插片的接线端8、9处设置有用于装配电线的装配孔10、11及敞开部12,崁套式壳体4直接注塑于内胆3的外围,装配盖5装配于内胆的敞开部12并与崁套式壳体4配合围护而构成插头的绝缘封闭结构。本技术的注塑及装配过程参照图2和图3,安模置放电插片1、2,在电插片的位于壳体内的部分6、7注塑上插头的内胆3,在内胆3的外围直接注塑上崁套式壳体4,装配盖5另外单独注塑成型;电线通过内胆的敞开部12在装配孔10、11处安装连接电插片的接线端8、9,最后,再在内胆的敞开部12安装装配盖5,使装配盖5与崁套式壳体4配合围护而构成插头的绝缘封闭结构。权利要求1. 一种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插片(1、2)、内胆(3)、崁套式壳体(4)和装配盖(5), 所述内胆(3)直接注塑于电插片的位于壳体内的部分(6、7)而构成内胆与电插片绝缘固定连接的结构,所述内胆(3)在电插片的接线端(8、9)处设置有用于装配电线的装配孔(10、 11)及敞开部(12),所述崁套式壳体(4)直接注塑于所述内胆(3)的外围,所述装配盖(5) 装配于内胆的敞开部(12)并与崁套式壳体(4)配合围护而构成插头的绝缘封闭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结构改进的插头,包括电插片、内胆、崁套式壳体和装配盖,内胆直接注塑于电插片的位于壳体内的部分而构成内胆与电插片绝缘固定连接的结构,内胆在电插片的接线端处设置有用于装配电线的装配孔及敞开部,崁套式壳体直接注塑于内胆的外围,装配盖装配于内胆的敞开部并与崁套式壳体配合围护而构成插头的绝缘封闭结构。具有电插片安装牢固、方便接线的优点。文档编号H01R13/405GK202189932SQ201120358370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2日专利技术者梁两榜 申请人:梁两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两榜
申请(专利权)人:梁两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