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螨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254292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二氢血根碱的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螨剂及其制备方法,制剂形态是乳油、微乳剂或水乳剂,主要用于防治山楂叶螨和棉红蜘蛛等害虫;制剂中含有二氢血根碱0.1%~20%,雷公藤生物碱0.1%~20%,其余为助剂。该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螨剂不含任何化学农药成分,对人、畜低毒,对环境友好,可以防治果树、蔬菜及花卉上的螨害,在有机作物上具有极大应用推广价值,是新型无公害杀虫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
,涉及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螨剂及其制备,具体来说是一种以二氢血根碱和雷公藤生物碱两种植物源物质为活性成分的杀螨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地球上植物农药十分丰富。有人估计,地球上共有万种植物,其中有毒植物种类约占植物种类总数的4%。美国曾成功地研制出鉴定植物提取物毒性的方法,并进行了 739种高等植物的检验,结果汇编成表输入到计算机中,通过专门程序可以随时获取防治某种具体害虫最有效植物提取物的资料;《Botanical pesticides in agriculture》一书中详细描述了 886种杀虫植物,150种杀线虫植物,51种杀鼠和杀螺植物,同时介绍了 250种有效成分和靶标有害物,对植物源农药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菲律宾在80年代末已经有约200种植物被要求登记或报道有杀虫作用,其中34种通过试验得到了证实;保加利亚研究者发现毛莨、一年生野生牛舌草以及山梅花的提取物能有效防治科罗拉多甲虫;德国发现美国崖柏和漆树的水浸出物使马铃薯甲虫的幼虫营养发育停止;以色列发现长春花的叶提出物对埃及棉铃虫幼虫有驱避和拒食作用。Nishida发现唇形科(Labiatae)植物毛罗勒(Sweetbasil)叶子中的二萜类化合物对库蚊幼虫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Simmonds从一种叫石蚕(Teucrium)的植物中分离出对棉铃虫幼虫具有较强拒食活性的物质。此后,国外科研人员对数种姜科植物(Zingberaceae)、苦木科植物(Simaroubaceae)、天南星科植物菖蒲(Caorus alamus)、樟科植物印度鳄梨(Persea indica)等进行了杀虫作用评价。其中,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 Juss)是世界上公认的理想杀虫植物,其最主要的活性成分印楝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对昆虫具有强烈的拒食、胃毒、触杀以及抑制生长发育。我国是研究应用杀虫植物最早的国家,《中国土农药》所记述的植物性农药就达 220种之多。进入80年代,寻找有应用前途的杀虫植物资源更是成为国内外对植物源农药研究的重点之一。近年来,我国学者对西北、东北、华东、西南等部分省区开展了杀虫植物资源的调查,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张兴等对西北地区杀虫植物资源作了系统调查,在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五省(区)发现了具有研究和开发价值的杀虫植物47种;王兴林等报道了 10余种植物提取物对棉铃虫抑制生长发育活性;姜双林和汤春梅等分别于室内测定了采自甘肃陇东地区136种植物样品提取物和小陇山林区的53种植物提取物的杀虫活性,分别筛选出骆驼蓬、苦豆子、小果博落回等植物具有明显地开发应用价值;王云峰等调查发现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杀虫植物12科17种;宋玉霞等列举了天然分布在宁夏荒漠地区的9科21 属沈种可作植物农药的有毒资源植物名录;周亚平报道了江西抚州地区主要农药植物68 种,棣隶属42科61属,其中蕨类植物1种、裸子植物2种、被子植物65种;李国平和杨鹭生报道福建省杀虫植物53科107种,通过综合分析认为苦楝、苦皮藤、鱼藤等十余种植物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并对福建杀虫植物的研究方向和合理开发利用提出若干建议;刘济明调查发现贵州农药植物资源丰富,共有58科100属114种及1变种,这些农药植物以菊科、唇形科、蓼科、豆科、毛莨科、大戟科等为优势;柴承佑报道安徽省共有植物源农药300余种, 在生产中已应用的木本植物源农药有37科68种;鲍方印等调查滁州地区的杀虫植物分属 37科64种;金大勇等对长白山野生杀虫植物资源进行了广泛的文献调查,发现长白山的野生杀虫植物共有182种,分属于63科,其中以菊科、毛莨科和唇形科最多;张宏利等以粘虫为试虫,对秦岭山区204种植物进行室内生物活性筛选,认为大花金挖耳、蓼子朴、天明精等植物对粘虫的拒食和毒杀效果均大于80%,值得进一步研究;陈新华和邓业成对广西杀虫植物资源进行整理,初步统计广西共有杀虫植物186种;周利娟等报道了我国四种特有植物的杀虫活性,筛选出七叶一枝花对昆虫的毒杀作用优于其它植物。植物性农药有效成分安全、低毒,大多是一类具有杀虫活性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 随着“无公害农药”和“环境和谐农药”等概念的提出与发展,对农药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植物源杀虫剂进行研究意义重大。博落回为民间常用的杀蛆中草药,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博落回中含有多种生物碱,生物碱是其致毒性成分。但博落回粉的急性和长期毒性试验显示,博落回安全性高, 并无动物死亡,故将其用于生物农药开发将有巨大的潜力。贵州等地民间常将一些植物投入粪池或粪堆以防治蚊蝇等害虫,博落回就是最常用的植物之一。研究表明,博落回中生物碱可使蝇蛆先兴奋后麻痹而死,并能抑制蝇卵孵化。杀蛆作用以叶与果皮效力最强,茎次之,根最弱,杀蛆有效成分为生物碱。叶道年报道了博落回有强大的杀蛆作用,将博落回茎叶放入粪坑4-5d,茎叶腐烂后就能把蝇蛆全部杀死。袁涛忠等]观察了博落回总碱对绒尾蛆蝇(Eristalis tenax)三龄幼虫的杀灭效果,结果发现对应于0. 16mmol/100mL当量H2SO4 的博落回总碱浓度可以在Mh内100%杀死全部幼虫,其杀虫效力相当于0. 02mmol/L的溴氰菊酯。梁修山等将博落回的煎煮液与木屑、硝酸铵、氯化铵、黄土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勻后充分干燥制成烟剂熏杀林木害虫,结果表明该烟剂对黑翅土白蚁的蚁后、蚁王以及工兵蚁均具有良好的熏杀作用,熏死率可达到98%以上。陈昭存等报道博落回可湿粉剂对梨木虱、二斑叶螨和苹果黄蚜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张胜菊等的研究表明,博落回石油醚抽提物200倍液对黄守瓜(Aulacophora femoral is)和菜青虫均有较好的防效,尤其是防治活动能力强的害虫效果更好。石进样等的试验表明,博落回的乙醇粗提物和水提物对菜蚜有很强的毒杀作用博落回的醇提液对蛞蝓具有毒杀作用,水提液和醇提液均对蛞蝓有拒食和驱逐作用。陈海珊等采用浸叶法和Potter喷雾法测定了博落回等七种植物提取物对萝卜蚜(Lipaphis erysim)的室内毒力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博落回提取物对萝卜蚜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24h致死中浓度为200. 75mg/L。张兴等于1999年对西北地区杀虫植物进行广泛筛选,发现砂地柏(Sabrna vulgaris)、小果博落回、牛心朴子草等10余种具有明显的研究与开发价值的杀虫植物,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小果博落回丙酮提取物在供试浓度为干样lg/mL的浓度下,对粘虫和菜青虫具有强烈的拒食和毒杀作用,4 拒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90. 和87. 6%。王兴林等的研究表明小果博落回丙酮提取物对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ubner)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叶明强研究发现博落回根、茎、叶、果实提取物对甜菜夜蛾(Laphygma exigua Hilbner)、小菜蛾和棉铃虫有很高的拒食、毒杀和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孙光忠和彭超美报道了血根碱WP对苹果二斑叶螨有良好的灭杀效果,使用浓度在2500倍时,防治效果与生产上推广使用的20%哒螨灵WP2500倍液相当;而 1 %血根碱WP对梨木虱也有良好的灭杀效果,使用浓度在2500-3000倍时,杀虫效果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保卫祝传书何军安凤秋魏会新冯俊涛张兴
申请(专利权)人:杨凌农科大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