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鞋底用减震抗扭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50722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鞋底用减震抗扭元件,包括基体,从基体的两侧分别沿着基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有定位片,定位片分为上定位片和下定位片,其中的上定位片向上倾斜延伸后向上折弯延伸,下定位片向下倾斜延伸后向下折弯延伸,折弯处圆弧过渡;所述上定位片和下定位片的中部镂空,上、下定位片交错分布,上定位片和下定位片的中部和端部与中底和内底的两外侧壁紧贴,从而将中底和内底鞋腰部的周边贴合承托。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减震、承托、定型、回弹和稳定作用,既能作为减震元件运用在鞋底较薄部位,有效吸收、消除地面对足部的正面和侧面冲击力,又能自动恢复原形,防止鞋底过度扭转变形,避免足部扭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制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既减震又防扭的减震抗扭元件。
技术介绍
鞋主要由鞋面和鞋底构成,鞋子是否舒适,首先取决于鞋底,鞋底是鞋与地面直接接触的部分,它直接受到地面的摩擦冲击,同时将地面的反作用力传递给足部。鞋底从上到下包括内底、中底和大底。对于部分鞋来说,尤其是对于运动鞋来说,人们希望双脚在运动中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减少震动带来的伤害,以实现锻炼或竞技的目的,减震鞋底的出现满足了这种要求,减震结构不仅可以缓冲运动中地面对脚的剧烈冲击力,还有助于提高舒适感,减轻疲劳感。目前运动鞋的缓冲减震功能的实现主要依靠缓冲吸震功能材料以及缓冲吸震结构来实现的。当使用缓冲吸震功能材料时,虽能取得较好的缓震功能,也极大地削弱了运动鞋的稳定性能。如常见的鞋底减震设计为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的全封闭式减震气囊,然而减震气囊密封一旦被破坏,空气泄漏,便失去了减震效果,并且减震气囊又厚又软,当鞋底将地面冲击力传给足底时,减震气囊易歪斜,不能进行校正,无法使鞋底恢复原状保护足部不被扭伤;也有使用EVA高弹材料制作中底的,其减震效果仅仅依靠中底自身具有弹性而起到减震作用,其减震效果并不大,并且也不具有防扭功能。而一般的缓冲吸震结构是利用减震柱等,减震柱功能单一,只具有减震功能,而且减震柱基本只能运用在鞋跟上,因为鞋跟较高可以容纳较长的竖向的减震柱,同时由地减震柱的使用也降低了鞋底的抗扭性,运动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一种鞋底用减震抗扭元件,它可作为减震元件运用在鞋底较薄部位,有效吸收、消除地面对足部的正面和侧面冲击力,又能自动恢复原形,防止鞋底过度扭转变形,避免足部扭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一种鞋底用减震抗扭元件,包括位于脚心的条形片状基体,从基体的两侧分别沿着基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有定位片,定位片分为上定位片和下定位片,其中的上定位片向上倾斜延伸后向上折弯延伸,下定位片向下倾斜延伸后向下折弯延伸,折弯处圆弧过渡; 所述上定位片和下定位片的中部镂空,上、下定位片交错分布,并且上定位片和下定位片在基体的上下方向上具有重叠部分,各所述上定位片之间、各所述下定位片之间在基体的长度方向上均留有空隙。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第二个技术方案所述上、下定位片呈类U环形,该U环的两支脚与所述基体连接。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第三个技术方案所述U环两支脚在与基体连接端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两支脚另一端之间的距离。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第四个技术方案所述基体的后部为延伸至后跟部的椭圆形,所述上、下定位片呈放射状分布在椭圆形后端的周边。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第五个技术方案所述基体后端的上、下定位片的U环两支脚在与基体连接端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两支脚另一端之间距离。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第六个技术方案所述上、下定位片的两支脚交错布置,使每一个所述定位片的每一个支脚的两侧是相反方向的定位片的支脚。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第七个技术方案所述基体呈“Y”形,其中后部为条形,而前部仅布置在前掌两侧周边部,在所述周边部上向外延伸设置所述上、下定位片。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第八个技术方案所述基体的上表面前部低、中后部高,呈与足底相适的弧面。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第九个技术方案所述下定位片折弯后的延伸高度高于所述上定位片折弯后的延伸高度。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第一个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减震抗扭元件,其基体承托在鞋底的中底和内底之间的鞋腰部,基体的两侧分别延伸有定位片,上定位片和下定位片沿着此处相对应的中底和内底表面紧贴延伸,在中底和内底的底面两侧圆弧过渡弯曲后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 上定位片和下定位片的中部和端部与中底和内底的两外侧壁紧贴,从而将中底和内底鞋腰部的周边贴合承托;这种多脚支架首先是减震元件,其基体能防止从下往上的冲击力直接透过中底、内底传给足底,而上、下定位片为翘曲状,具有扩张和收缩性,弹性较大,也具有缓冲形变功能,降低鞋底单边侧面受力时的斜冲击力;多脚支架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防止鞋底过度扭曲而扭伤足部,中部镂空的上、下定位片上、下交错地设置,将中底和内底鞋腰部的周边贴合承托,提高了中底和内底的整体结构性,使容易产生变形和扭转的鞋腰部得到加强,并具有回弹恢复性能,当鞋底受力不平衡,在单边受力的时候,顶层的内底也会随之倾向受力的一边,而上、下定位片又起到了抓住上下两层内底和中底的作用,使顶层内底倾向受力一边之后,通过中底而具有一个迅速恢复原状的力;本专利技术具有一定的硬度,同时又有极好的弹性,当其受力变形到一定程度时不再变形而是利用吸收的力和自身的反弹力恢复,减少鞋底过度变形,防止脚踝扭伤。在高弹材料制作的中底和内底之间运用具有减震、承托、定型、回弹和稳定作用的减震抗扭元件,就可实现既作为减震元件运用在鞋底较薄部位,有效吸收、消除地面对足部的正面和侧面冲击力,又能自动恢复原形,防止鞋底过度扭转变形,避免足部扭伤。通过本专利技术第二个技术方案,类似U环的定位片使鞋底更轻便,同时保持定位片较高的强度和结构弹性,定位片的承托能力、减震性、张紧力和回弹性更好。通过本专利技术第三个技术方案,定位片下半部分的根部较宽,有利于加强定位片的强度和结构弹性。通过本专利技术第四个技术方案,基体和定位片将鞋底的后跟部也进一步加强和承托,减少扭转冲击力对脚后跟的影响,由于鞋底的后跟部一般设计有减震镂空结构,当冲击力过大时,鞋跟易过度形变,后跟部的基体和定位片能避免鞋跟过度变形而防止脚跟被直接冲击。4本专利技术第五个技术方案将后跟部的定位片设计得根部窄,而端部宽,可以在较短的后跟边缘上布置更多的定位片。本专利技术第六个技术方案,上、下定位片的两支脚交错布置,使每一个所述定位片的每一个支脚的两侧是相反方向的定位片的支脚,这种半环相错的布置方式,进一步提高了中底和内底的整体结构性和回弹性。本专利技术第七个技术方案,所述基体呈“Y”形,其中后部为条形,而前部仅布置在前掌两侧周边部,使定位片将鞋底的大部分(除鞋尖以外)环绕,实现对鞋底的全方位减震和抗扭转,基体在前掌中央部的缺口,使高弹内底和中底直接接触,有利于前掌减震下陷,提高舒适性。通过本专利技术第八个方面的技术方案,基体具有与足底相适的弧面,增加鞋底的舒适性和灵活性。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第九个技术方案,下定位片折弯后的延伸高度高于上定位片折弯后的延伸高度,使下定位片能牢牢地抓固在中底的两侧,为上定位片的变形拉扯提供强有力的恢复牵引力。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运用到鞋底中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是本专利技术运用到鞋底中的拆分示意图。图中的主要附图标记为1-大底,2-中底,3-减震抗扭元件,4-内底,31-上定位片,32-下定位片,33-缺口,34-基体,341-鞋腰,342-后跟,343-前掌。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鞋底用减震抗扭元件,包括基体34、上定位片31和下定位片32,其中的条形片状的基体34由TPU制成,包括前掌343、鞋腰341和后跟342,从前掌343经鞋腰341延伸至后跟342,基体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思恩丁思博郑荣大杜剑东郑艺文
申请(专利权)人:茂泰福建鞋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