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42361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卷绕装置,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包括一机架,一动力传动机构,一具有导槽的槽辊,一对拉杆,一对摩擦辊筒轴,一转臂轴。本技术方案由动力传动机构带动槽辊,由槽辊使一对拉杆往复运动,由拉杆上的导纱嘴将纱线均匀地导及于筒管上,并且一对摩擦辊筒的速度相等,可保障同批次及不同批次的纱线的张力相等,不会给后续的织造带来色差的困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分纱卷筒机的卷绕装置
技术介绍
已有技术中的分纱卷筒机的卷绕装置均为槽筒结构,不仅只能加工平筒筒子纱, 而且在制作筒子纱的过程中需要较大的张力才能完成制筒,而由于张力较大,因此使筒子纱失去纱线应用的弹力,无法达到在织造时对纱线的张力要求,尤其是每批次的纱筒相互之间的张力差异大,给后续生产的坯布造成色差大和有失弹性等问题。鉴此有必要对已有技术中的卷绕装置进行改进,以保障各批次的筒子纱的张力一致,并且在分纱过程中的张力小,不损及纱线的张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能保障不同批次的筒子纱具有相同的张力而藉以避免在后续的坯布织造过程中产生色差的卷绕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卷绕装置,包括一机架,该机架的一端具有第一墙板,另一端具有与所述第一墙板的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墙板;一动力传动机构,设在机架的一端;一具有导槽的槽辊,该槽辊的槽辊轴的一端支承在所述的机架上,另一端支承在所述的第二墙板上,并且与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彼此平行设置于所述的第一、第二墙板上的并且在第一、第二墙板上左右往复移动的一对拉杆,各拉杆的一端固定有一拉杆致动套,各拉杆致动套上延伸有一滑杆,滑杆与所述的导槽相配合,各拉杆的中部间隔设有导纱嘴;一对彼此平行地枢轴设置于所述第一、第二墙板上的摩擦辊筒轴,各摩擦辊筒轴的一端均与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并且在各摩擦辊筒轴的中部间隔设置有摩擦辊筒;一转臂轴,一端固定在第一墙板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墙板上,并且该转臂轴位于所述的一对拉杆之间的上部,在各拉杆上间隔地枢轴设置有转臂,各转臂上设有筒管,筒管与所述的摩擦辊筒相接触,所述的导纱嘴与筒管相对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包括电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传动轮和第一、第二、第三传动带,电机固定在机架上,第一传动轮固定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第三传动轮固定在所述的一对摩擦辊筒轴中的其中一根摩擦辊筒轴的轴端,而第五传动轮固定在一对摩擦辊筒轴中的另一根摩擦辊筒轴的轴端,第二、第四传动轮固定在所述槽辊的槽辊轴上,第一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第一传动轮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二传动轮上,第二传动带的一端套设在第三传动轮上,另一端套置在第四传动轮上,第三传动带的一端套联在第四传动轮上,另一端套联在第五传动轮上。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传动轮为链轮或皮带轮,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传动带为链条或皮带。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拉杆致动套的一端构成有一第一配接头,另一端构成有一第二配接头,第一配接头与所述的拉杆的端部固定,而第二配接头滑配在配接头导杆上,配接头导以水平悬臂状态地固定在第二墙板的外壁上,所述的滑杆延伸在第二配接头上。在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导槽为螺旋形导槽。在本专利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四传动轮均为双排结构的传动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由动力传动机构带动槽辊,由槽辊使一对拉杆往复运动, 由拉杆上的导纱嘴将纱线均勻地导及于筒管上,并且一对摩擦辊筒的速度相等,可保障同批次及不同批次的纱线的张力相等,不会给后续的织造带来色差的困惑。附图说明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专利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专利技术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范畴。敬请参见附图,给出了形状及规格不受附图所示限制的机架1,在机架1的一端即图示的左端向上延伸有一第一墙板11,另一端即图示的右端同样向上延伸有一第二墙板 12,第一、第二墙板11、12彼此对应。由附图所示,在机架1的一端即图示的右端设置有动传动机构2,优选而非限于的的动力传动机构2的具体结构如下包括电机21、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传动轮22、23、M、25J6和第一、第二、第三传动带27、28、四,第一传动轮22 为复式结构的传动轮,这里所讲的复式结构是指同时能套置两根传动带,第五传动轮25亦然。电机21通过电机固定座并且用固定螺栓固定于机架1上,第一传动轮22固定在电机 21的动力输出轴211上,第二传动轮23和第四传动轮25均固定在槽辊3的槽辊轴32上, 第三传动轮M固定在一对摩擦辊筒轴5中的其中一根摩擦辊筒轴5的轴端,而第五传动轮 26固定在一对摩擦辊筒轴5中的另一根摩擦辊筒轴5的轴端,第一传动带27的一端套设在第一传动轮22上,另一端套设在第二传动轮23上,第二传动带观的一端套于第三传动轮M上,另一端套于第四传动轮25上,第三传动带四的一端套置在第四传动轮25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五传动轮26上。前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传动轮22、23、M、25J6 既可以使用链轮,也可以使用皮带轮,前述的第一、第二、第三传动带27、28、四既可以是链条,也可以是皮带,本实施例均选择后者,即使用皮带轮和皮带。请继续见附图,一槽辊3通过其槽辊轴32而转动地支承于第二墙板12及机架1 上,具体是槽辊轴32的一端即图示的左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墙板12上,另一端即图示的右端支承在轴承座33上,轴承座33设在机架1上,在槽辊3上开设有一螺旋形的导槽31。 拉杆4有一对各由滑套43而可左右运动地配设在第一、第二墙板11、12上,一对拉杆4彼此平行,各拉杆4的左端滑配在第一墙板11上,右端滑配在第二墙板12上并且伸展到第二墙板12外,在伸展到第二墙板12外的一对拉杆4的端部各配接有一拉杆致动套41,拉杆致动套41的一端具有一第一配接头412,用螺钉与拉杆4固定,而拉杆致动套41的另一端构成有一第二配接头413,该第二配接头413滑动地配置在配接头导杆4131上,配接头导杆4131以水平悬臂状态地固定在第二墙板12上,拉杆4的滑杆411延伸在第二配接头413 上,并且探入到前述的导槽31内。在各拉杆4的中部区域间隔设有一组导纱嘴42,导纱嘴 42的杆形件421伸展到下面将要描述的筒管611。仍见附图,一对摩擦辊筒轴5彼此平行地枢轴设置在第一、第二墙板11、12上,各摩擦辊筒轴5的中部即位于第一、第二墙板11、12之间的区域间隔设有摩擦辊筒51,而各摩擦辊筒51的一端端部(本实施例为右端端部)探出第二墙板12,供前述的第三、第五传动轮M、26固定。一枚转臂轴6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墙板11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墙板12上, 该转臂轴6处于前述的一对拉杆4之间并且处于一对拉杆4之间的上方。也就是说一对拉杆4与转臂轴6形成等腰三角形的空间位置关系。在转臂轴6上设置两组转臂61,其中一组转臂61朝向一对摩擦辊筒轴5中的其中一根摩擦辊筒轴5上的摩擦辊筒51,而另一组转臂61则朝向一对摩擦辊筒轴5中的另一根摩擦辊筒轴5上的摩擦辊筒51,各转臂61上枢轴设置有一可更换的筒管611,筒管611与摩擦辊筒51相贴触,当筒管611上的纱线逐渐增多时,那么转臂61便逐渐上抬。申请人:结合附图阐述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在经纱供给机构7的电机71的工作下,带动经纱盘72运动,经纱盘72上退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云祥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凯力达蜂窝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