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郝成海专利>正文

氨法烟气脱硫脱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3260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氨法烟气脱硫脱氮装置,包括预洗涤装置和烟气吸收装置,预洗涤装置和烟气吸收装置之间设有相互连接的连接烟道。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预洗涤器和吸收塔分离设计,使得烟气先经预洗涤器得到初步净化并达到合适的反应温度,再在吸收塔内与净化液充分反应,提高了氨净化液的利用率和SO↓[2]和氮氧化物的脱除效率;另外,由于所述预洗涤器内靠近进风口烟道的一端设有若干层喷淋层,每个喷淋层分别由喷管及设于喷管上的喷嘴组成,各层的喷嘴交错设置,因此保证了在预洗涤器内烟气与净化液充分接触,提高氨净化液利用率,降低氨耗,保证烟气净化效果。(*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燃煤锅炉烟气治理用的氨法烟气脱硫脱氮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国内推出的氨法烟气脱硫脱氮装置,分别采用填充法、喷雾法、洗涤法等简单工艺过程,仅仅考虑了氨与SO2的中和反应,由于受部件布置结构形式限制和采取的结构不完全等原因,存在氨耗高、设备易腐蚀、系统阻力大、后产物回收难、占地面积大和烟气带水等问题,造成氨法脱硫脱氮技术在我国广大地区无法大面积推广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氨耗低、反应产物回收容易、烟气净化效果好的氨法烟气脱硫脱氮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氨法烟气脱硫脱氮装置,包括预洗涤装置和烟气吸收装置,预洗涤装置和烟气吸收装置之间设有相互连接的连接烟道。进一步,所述预洗涤装置包括预洗涤器及设置于预洗涤器上的进风口烟道,所述烟气吸收装置包括吸收塔及设于吸收塔上的出风口烟道,所述吸收塔底部与所述预洗涤器底部设有连接烟道。进一步,所述进风口烟道与出风口烟道之间设有分离式烟气换热器。进一步,所述预洗涤器下方设有氧化池,氧化池上设有氧化风机并且氧化池连接有硫酸氨液储存槽。进一步,所述吸收塔下方设有循环池,循环池上设有分别与预洗涤器及吸收塔相连通的传液管道,该传液管道上靠近循环池的一端设有循环水泵。进一步,所述预洗涤器内靠近进风口烟道的一端设有若干层喷淋层,每个喷淋层分别由喷管及设于喷管上的喷嘴组成,所述喷管与所述传液管道相连。进一步,所述每相邻两层的喷嘴相互交错设置。进一步,所述吸收塔内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若干层除雾器、若干层喷淋层及导流器,该导流器设于所述吸收塔下方、连接烟道的出烟口上方。进一步,所述各喷淋层分别包括喷管及设于喷管上的喷嘴,每相邻两层的喷管相互交错设置。进一步,所述导流器由中心轴及若干块周向均布于该中心轴上的倾斜角为50°-55°的叶片组成。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本技术采用预洗涤器和吸收塔分离设计,使得烟气先经预洗涤器得到初步净化并达到合适的反应温度,再在吸收塔内与净化液充分反应,提高了氨净化液的利用率和SO2和氮氧化物的脱除效率;另外,由于所述预洗涤器内靠近进风口烟道的一端设有若干层喷淋层,每个喷淋层分别由喷管及设于喷管上的喷嘴组成,各层的喷嘴交错设置,因此保证了在预洗涤器内烟气与净化液充分接触,提高氨净化液利用率,并且吸收塔内设置有若干层喷淋层及导流器,各喷淋层分别包括喷管及设于喷管上的喷嘴,每相邻两层的喷管相互交错设置,使初步净化后的烟气在吸收塔内先经导流器后由涡流转为旋流,达到均布的目的,再与氨吸收液在导流器叶片范围内接触碰撞,再与自上而下的由喷淋层形成的氨净化液幕逆向接触,充分混合、反应,进一步提高氨净化液利用率,降低氨耗,保证烟气净化效果。而进风口烟道与出风口烟道之间设置的分离式烟气换热器,使烟气进入预洗涤塔前温度有所下降,同时对净化完成后外排的烟气进行升温,使烟气在预洗涤器内反应温度适合,并且无需另外消耗能源,降低能耗。另外,氧化池和循环池分开布置,并且氧化池上设有氧化风机对氧化池内液体进行鼓入空气氧化处理,并且设置了硫酸铵溶液储存槽,使反应后产物回收方便,并且回收利用价值高,无二次污染。装置所需设备选材普遍,制造成本低,装置系统运行阻力小、不发生结垢问题,布置紧凑、占地面积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预洗涤塔和吸收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氨法烟气脱硫脱氮装置包括预洗涤装置A和烟气吸收装置B,预洗涤装置A包括预洗涤器1及设置于预洗涤器1上的进风口烟道2,预洗涤器1下方设有氧化池3,烟气吸收装置B包括吸收塔4、设于吸收塔4上的出风口烟道5,吸收塔下方设有循环池6,出风口烟道5末端连接有烟囱7,并且出风口烟道上设有引风机8;所述吸收塔4底部与预洗涤器1底部设有相互连接的连接烟道9,进风口烟道2与出风口烟道5之间设有分离式烟气换热器10,循环池6上设有分别与预洗涤器1及吸收塔4相连通的传液管道11,传液管道11上靠近循环池的一端设有循环水泵12,所述氧化池3上设有氧化风机13并且氧化池3与硫酸氨液储存槽14相连通。如图2所示,所述预洗涤器1内靠近进风口烟道的一端设有两层喷淋层15,每喷淋层分别包括喷管151及设于喷管上的喷嘴152,两层喷淋层上的喷管152相互交错,所述喷管151与传液管道11相连,并且所述喷淋层15还可根据需要设置三层或三层以上,并且每相邻两层的喷嘴相互交错;所述吸收塔4内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若干层除雾器41、若干层喷淋层42及导流器43,并且导流器43设于吸收塔下方、连接烟道9的出烟口上方,所述各喷淋层42分别包括喷管及设于喷管上的喷嘴,每相邻两层的喷管相互交错,所述导流器43由导流器中心轴及多块周向均布于该中心轴上的倾斜角为50°-55°的叶片431组成;循环泵12从循环池6中抽取循环液,经由供液管道11,分别输送至预洗涤器1和吸收塔4内的喷淋层,含有SO2和氮氧化物的高温烟气(图1、2中箭头所示)由进风口烟道2首先经分离式烟气换热器10换热降温至135℃左右,再接着进入预洗涤器1,与其中喷淋层15喷出的洗涤液同向流动,将温度降至90℃左右,同时达到二次除尘和脱除少量SO2和氮氧化物的效果;经预洗涤后液体汇集于氧化池3,烟气则经连接烟道9进入吸收塔4,在吸收塔4中,烟气首先流经导流器43,经导流器后烟气由涡流转为旋流,达到均布的目的,烟气与氨吸收液在导流器叶片范围内接触碰撞,接着烟气与自上而下的由喷淋层42形成的液幕逆向接触、混合、反应,完成主要的脱硫脱氮过程,生成的硫酸铵溶液汇集于循环池,一部分加入NH3调整PH值后继续循环使用,另一部分作为洗涤液汇集于氧化池,含湿烟气经过除雾器41除雾后,从吸收塔上端进入出风口烟道5,再经分离式烟气换热器10换热升温后经引风机8导入烟囱7排入大气,至此,烟气被脱硫脱氮净化。氧化风机13采用罗茨风机,罗茨风机向氧化池3内鼓入空气对氧化池内的液体进行氧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氨法烟气脱硫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预洗涤装置和烟气吸收装置,预洗涤装置和烟气吸收装置之间设有相互连接的连接烟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氨法烟气脱硫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预洗涤装置和烟气吸收装置,预洗涤装置和烟气吸收装置之间设有相互连接的连接烟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法烟气脱硫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洗涤装置包括预洗涤器及设置于预洗涤器上的进风口烟道,所述烟气吸收装置包括吸收塔及设于吸收塔上的出风口烟道,所述吸收塔底部与所述预洗涤器底部设有连接烟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氨法烟气脱硫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烟道与出风口烟道之间设有分离式烟气换热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氨法烟气脱硫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洗涤器下方设有氧化池,氧化池上设有氧化风机并且氧化池连接有硫酸氨液储存槽。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氨法烟气脱硫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下方设有循环池,循环池上设有分别与预洗涤器及吸收塔相连通的传液管道,该传液管道上靠近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成海郑勇祝玲雄
申请(专利权)人:郝成海郑勇祝玲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