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结垢的蒸馏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2642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蒸馏釜,尤其是涉及一种化工生产中所使用的蒸馏釜。它包括蒸发室,蒸发室侧壁的中部设置有进料口,蒸发室下底的中部设置有一个上蒸发器,上蒸发器与下蒸发器之间通过一个位于蒸发室下方的中空沸腾分布器垂直连接,下蒸发器底部与沉淀箱连通,沉淀箱的下部设置有排污管。在上蒸发器的外围也就是蒸发室底部四周还设置有多根循环管,所述循环管连通蒸发室的底部和沉淀箱的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蒸馏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周期长,便于检修,特别适用于黏度大、含沉淀物、易结垢的液体的大型工业化连续蒸馏。(*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蒸馏釜,尤其是涉及一种化工生产中所使用的蒸馏釜。技术背景蒸馏釜是化工业生产中提纯液体常用的一种装置,现有的蒸馏釜在釜内 有加热胆及贮料空间,其缺点是当物料含沉淀物且黏度较大时,蒸馏过程中 易在釜内沉积或使蒸发器结垢,致使传热率降低,单位时间蒸馏量减少,被 迫频繁检修,即影响产量又造成了浪费和环境污染。究其原因主要是釜内蒸馏速度慢且易结垢物不能随时排出。为此,^Hf号为CN1509792A的中国专利 文献公开了一种蒸馏釜,包括蒸馏釜壳体,在蒸馏釜壳体上方是上封头,上 封头上有气体出口,上封头下方为贮料室,贮料室上部有进料口,其特征是 在贮料室内设立式蒸发器,蒸馏釜下部为固状物及高沸点物沉降室,在沉降 室底部设固状物及高沸点物排出口,在沉降室内部设搅拌器,结构见附图说明图1。与 以前的技术相比,由于蒸馏釜下部设沉降室,因此解决了固状物及高沸点物 不能随时排出的问题,然而,上述专利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并没有解决因蒸馏 釜内蒸馏速度慢导致的物料在釜内尤其是在蒸发器的加热管内结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能防止釜内尤其是 蒸发器的加热管内结垢的蒸馏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蒸馏蒼,所述蒸 馏釜至少包拾没于上部的蒸发室和设于下部的沉淀箱,所述沉淀箱的下部设置有排污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室内部设有一个上蒸发器,所述上蒸发器的加热管与所述蒸发室相连通,所述上蒸发器和所述沉淀箱之间还设有一 个沸腾分布器和一个下蒸发器,所述沸腾分布器与所述上蒸发器的加热管底 部和下蒸发器的加热管顶部相连通,下蒸发器的加热管底部与沉淀箱连通, 在所述上蒸发器的外围还设置有至少一根循环管,所述循环管连通蒸发室的 底部和沉淀箱的顶部。所述沸腾分布器为中空结构。所述沸腾分布器为中空筒体。所述循环管设置在所述上蒸发器外围的等半径的圆上。 所述循环管均匀设置在所述上蒸发器外围的等半径的圆上。 所述上蒸发器和下蒸发器均为列管式换热器。 所述上蒸发器、下蒸发器和沉淀箱都是可拆卸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所述上 蒸发器位于蒸发室内,且在上蒸发器的外围还设置有多根连通蒸发室底部和 沉淀箱顶部的循环管的这种设计,使得液体蒸发时,由于所述上蒸发器与循 环管之间存在位差,于是那些随着蒸汽进入蒸发室的易结垢物、高沸物就不 能再回灌入蒸发器的加热管内;这种设计也使得这部分易结垢物、高沸物能 随着进料口输入的液体沿循环管流入沉淀箱,其中,密度大的易结垢物、高 沸物沉淀到沉淀箱下部通过排污管排出,而密度较小的部分流向下蒸发器进 入下一次的蒸馏;(2)所述蒸发器由上蒸发器和下蒸发器组成,且其间具有 中空沸腾分布器的这种首创性设计,使得在液体蒸馏过程中,从下蒸发器蒸 发后进入沸腾分布器的蒸汽进行再分配,即含液体极少的蒸汽从上蒸发器中 部的加热管内itA蒸发室,而含液体较多的蒸汽从上蒸发器外围的加热管内 ii^蒸发室,由于含液体少的蒸汽在上蒸发器加热管内受到的阻力小,因此 提高了蒸馏速度,同时,上蒸发器产生抽吸力,与下蒸发器互相促进,蒸馏 和循环速度加快,结垢物不能在蒸发器上结垢,都沿着循环管流入沉淀箱;(3)所述上蒸发器、下蒸发器和沉淀箱可拆卸的设计,使其能被方便地拆移至安全地方进行工具清理或除垢处理。附困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 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l是7>开号为CN1509792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蒸馏蒼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蒸馏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向剖视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蒸馏釜、2-蒸发室、3-沉淀箱、4-排污管、5-上蒸发器、6-加热管、7-沸腾分布器、8-下蒸发器、9-循环管、10-进料口。务本实施方式图2是本技术的蒸馏釜的结构示意图,包括设于上部的蒸发室2和 设于下部的沉淀箱3,蒸发室2侧壁的中部设置有进料口 10,所述沉淀箱3 的下部设置有排污管4,所述蒸发室2内部设有一个上蒸发器5,所述上蒸发 器5的加热管6与所述蒸发室2相连通,所述上蒸发器5和所述沉淀箱3之 间还设有一个沸腾分布器7和一个下蒸发器8,所述沸腾分布器7与所述上蒸 发器5的加热管6底部和下蒸发器8的加热管顶部相连通,下蒸发器8的加 热管底部与沉淀箱3连通,在所述上蒸发器5和下蒸发器8的外围还设置有 至少一根循环管9,所述循环管9连通蒸发室2的底部和沉淀箱3的顶部。其 中所述沸腾分布器7为中空筒体,所述上蒸发器5和下蒸发器8中用于加热的蒸汽都是从其一侧较高的蒸汽入口进入,从另一侧的较低的蒸汽出口输出。 图3是图2的A-A向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料液从进料口 10进入蒸发室2的底部,顺着循环管9流 到沉淀箱3,并随着液位的增高进入所述下蒸发器8的加热管内,所述料液在 下蒸发器8的加热管内受热蒸发进入沸腾分布器7,在沸腾分布器7中由于液体的张力作用蒸汽进行再分配,即含液体较多的蒸汽从上蒸发器5外围的加 热管6内进入蒸发室2,而含液体极少的蒸汽从上蒸发器5中部的加热管6内 进入蒸发室2,由于含液体少的蒸汽在上蒸发器5的加热管6内受到的阻力小, 因此提高了蒸馏速度和效率,所述进入蒸发室2的蒸汽从气体出口流出,与 此同时,由于所述上蒸发器5与循环管9之间存在位差,那些随着所述蒸汽 进入蒸发室2的易结垢物、高沸物就不能再回灌入蒸发器的加热管内,而是 随着进料口 IO输入的料液沿循环管9流入沉淀箱3,其中,密度较小的部分 流向下蒸发器8进入了循环蒸馏,而密度大的易结垢物、高沸物沉到沉淀箱3 的下部通过排污管4排出,因易结垢物、高沸物能及时排出,也提高了蒸馏 的速度和效率。在上述实施例中,料液在下蒸发器8加热管内受热沸腾后密度变小,因 与循环管9内的料液形成密度差而上升,同时,上蒸发器5、下蒸发器8产生 抽吸力,于是所述料液的蒸馏在釜内形成一个循环过程,结垢物、高沸物能 及时排出,尤其是随着蒸汽进入蒸发室2的易结垢物、高沸物不会倒灌入上 蒸发器5加热管6内也能及时排出,减少了易结垢物、高沸物在蒸发器的加 热管内的粘挂,提高了蒸馏速度;另外,所采用的由上蒸发器5、下蒸发器8 及沸腾分布器7组成的蒸发器,由于上蒸发器5和下蒸发器8互相促进,加 快了蒸馏速度,从根本上解决了易结垢物、髙沸物在釜内尤其是蒸发器的加 热管内结垢的问题。在上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当所述上蒸发器5、下蒸发器8和沉淀箱3都 是可拆卸的时,还可以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此外,需要强调的是,在最佳实施例中所述循环管9均匀设置在所述上 蒸发器5外围的等半径的圓上,且所述上蒸发器5和下蒸发器8为列管式换 热器,参见图3。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 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5出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蒸馏釜(1),所述蒸馏釜(1)至少包括设于上部的蒸发室(2)和设于下部的沉淀箱(3),所述沉淀箱(3)的下部设置有排污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室(2)内部设有一个上蒸发器(5),所述上蒸发器(5)的加热管(6)与所述蒸发室(2)相连通,所述上蒸发器(5)和所述沉淀箱(3)之间还设有一个沸腾分布器(7)和一个下蒸发器(8),所述沸腾分布器(7)与所述上蒸发器(5)的加热管(6)底部和下蒸发器(8)的加热管顶部相连通,下蒸发器(8)的加热管底部与沉淀箱(3)连通,在所述上蒸发器(5)的外围还设置有至少一根循环管(9),所述循环管(9)连通蒸发室(2)的底部和沉淀箱(3)的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馏釜(1),所述蒸馏釜(1)至少包括设于上部的蒸发室(2)和设于下部的沉淀箱(3),所述沉淀箱(3)的下部设置有排污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室(2)内部设有一个上蒸发器(5),所述上蒸发器(5)的加热管(6)与所述蒸发室(2)相连通,所述上蒸发器(5)和所述沉淀箱(3)之间还设有一个沸腾分布器(7)和一个下蒸发器(8),所述沸腾分布器(7)与所述上蒸发器(5)的加热管(6)底部和下蒸发器(8)的加热管顶部相连通,下蒸发器(8)的加热管底部与沉淀箱(3)连通,在所述上蒸发器(5)的外围还设置有至少一根循环管(9),所述循环管(9)连通蒸发室(2)的底部和沉淀箱(3)的顶部。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馏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峰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