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希信专利>正文

臭氧发生器干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1667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臭氧发生器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以上结构相同的干燥单元;每个干燥单元包括一气缸、一上法兰、一下法兰,上法兰和下法兰分别安装在气缸的两端,上法兰上有一通气口和一压力表接口;下法兰上有一通气口;两干燥单元之间的上法兰上的通气口通过梭阀连接在一起,下法兰上的通气口通过另一梭阀连接在一起。(*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源干燥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臭氧发生器的干燥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臭氧发生器的气源干燥上,大多采用专用的吸附塔,或将干燥剂装在简单的装置内,干燥设备体积大、干燥剂填加不方便、安装也不方便、耐压性差、且干燥效果不明显,因此产生的臭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不仅能有效的干燥气体,而且结构紧凑合理,安装使用方便,耐压性高,能最大程度地干燥气体的臭氧发生器干燥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该干燥装置包括两个以上结构相同的干燥单元(I和II);每个干燥单元包括上法兰(3)、气缸(1)、下法兰(8),上法兰(3)和下法兰(8)分别安装在气缸(1)的两端,上法兰(3)上有一通气口(4)和一压力表接口(6);下法兰(8)上有一通气口(5);两干燥单元(I和II)之间的上法兰(3和21)上的通气口(4和17)通过梭阀(9)连接在一起,下法兰(8和18)上的通气口(5和19)通过另一梭阀(10)连接在一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部分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单缸结构形式之一。图3是本技术的单缸结构形式之二。图中1.气缸,2.支柱,3.上法兰,4.上通气口,5.下通气口,6.压力表接口,7.滤网,8.下法兰,9梭阀,10.梭阀,11.进气口,12.出气口,13.电磁阀,14.节流阀,15.干燥剂,16.消声器,17.干燥单元(II)的气缸,18.干燥单元(II)的下法兰,19干燥单元(II)的下通气口,20.干燥单元(II)的气缸,21.干燥单元(II)的上法兰,22.干燥单元(II)的干燥剂,23.电磁阀,24.电磁阀。(五)实施例气缸1、20内部装有一定体积的干燥剂15和22,上法兰3、21上端的压力表各显示气缸1、20内压力。干燥开始时,干燥单元(I)吸附,干燥单元(II)再生,电磁阀13、23关闭,24打开,干燥单元(II)与大气相通,湿空气从进气口11经梭阀10、下法兰8通气口5进入气缸1,干燥后的气体从上法兰3通气口4经上梭阀9、出气口12出来,进入臭氧发生单元,部分干燥后的气体从节流阀14进入干燥单元(II),将其内部干燥剂中所含的水分带走,使干燥剂再生,然后流经电磁阀24由消声器16放空。经过一定时间间隔,电磁阀23及24关闭,13开启,大部分气体景电磁阀13进入气缸20,使气缸20内压力变大,即干燥单元(I)继续吸附、干燥单元(II)充压。气缸20内压力达到一定值后,电磁阀13、24关闭,23打开,开始由于干燥单元(I)压力急速下降,致使梭阀9、10变换工作状态,干燥单元(I)再生、干燥单元(II)吸附,湿空气从进气口11经梭阀10、下法兰通气口19进入气缸20,干燥后的气体从上法兰通气口17经上梭阀9、出气口12出来,进入臭氧发生单元,部分干在后。最后,电磁阀23、24关闭,13开启,即干燥单元(II)吸附、干燥单元(I)充压,完成一个周期。该臭氧发生器干燥装置可以包括多个结构相通的干燥单元I,多个干燥单元可以轮流工作,延长其使用寿命。滤网7可过滤气体中的杂质。气缸可以呈空心圆柱形,也可以外部呈矩形,内部呈圆柱形。权利要求1.臭氧发生器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以上结构相同的干燥单元;每个干燥单元包括一气缸、一上法兰、一下法兰,上法兰和下法兰分别安装在气缸的两端,上法兰上有一通气口和一压力表接口;下法兰上有一通气口;两干燥单元之间的上法兰上的通气口通过梭阀连接在一起,下法兰上的通气口通过另一梭阀连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气缸两端分别装有过滤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气缸呈空心圆柱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气缸外部呈矩形,内部呈空心圆柱形。专利摘要臭氧发生器干燥装置,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干燥单元;每个干燥单元包括一气缸、一上法兰、一下法兰,上法兰和下法兰分别安装在气缸的两端,上法兰上有一通气口和一压力表接口;下法兰上有一通气口;两干燥单元之间的上法兰通气口与上法兰通气口通过梭阀连接在一起,下法兰通气口与下法兰通气口通过另一梭阀连接在一起。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紧凑,干燥效果明显,耐压高,使用寿命长、安装方便等优点。文档编号B01D53/26GK2640582SQ03253438公开日2004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17日专利技术者王希信, 王永生 申请人:王希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希信王永生
申请(专利权)人:王希信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