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冲压进气道的综合环控/液冷热能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215307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无冲压进气道的综合环控/液冷热能管理系统,属于飞机机载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对一种无冲压进气道综合环控/液冷热能管理系统的改进。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两轮式高压除水制冷组件、液体冷却系统1、液体冷却系统2和燃油系统四部分组成,高压除水制冷组件和液体冷却系统1通过空气-液体热交换器耦合,该空气-液体热交换器在两轮式高压除水制冷组件位于压气机出口下游,在液体冷却系统中其位于燃油-液体热交换器与液体泵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降低了制冷系统性能代偿损失,提高了制冷组件除水及制冷效率,有效降低了对飞机飞行性能的影响,提高了飞机燃油效率,飞机经济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飞机机载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对一种无冲压进气道综合环控/液冷热能管理系统的改进。
技术介绍
当前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方面,当前飞机上使用的制冷系统主要包括基于空气循环的环境控制系统和基于液体循环的液体冷却系统,前者一般用于座舱及电子设备的通风冷却,而后者主要用于大热载荷电子设备的冷却。这两个制冷系统均使用空气-空气热交换器或者空气-液体热交换器将座舱或者电子设备热载荷转移至外界大气,这将导致制冷系统性能代偿损失增加及飞机飞行阻力增加,飞机燃油和飞行性能降低。另一方面,随着飞行高度增加,环境控制系统的制冷载荷越来越小而加热载荷越来越大,且大型电子设备的热载荷在高空处于全功率工作状态从而要求制冷量最大,说明简单的1+1存在制冷系统制冷能力利用不足的问题,表明当前系统设计没有考虑随着飞行高度增加使用部分液体冷却系统制冷量冷却环境控制系统空气的可行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主要针对当前飞机存在的制冷系统制冷量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两个制冷系统的综合热能管理设计概念,利用液体冷却系统转移压气机压缩热及燃油和机身气流作为热沉转移电子设备热载荷的设计理念,降低制冷系统对冲压空气的使用量,实现满足飞机冷却需求的低代偿损失、绿色制冷系统设计。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种无冲压进气道的综合环控/液冷热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由两轮式高压除水制冷组件、液体冷却系统1、液体冷却系统2和燃油系统四部分组成,高压除水制冷组件和液体冷却系统1通过空气-液体热交换器耦合,该空气-液体热交换器在两轮式高压除水制冷组件位于压气机出口下游,在液体冷却系统中其位于燃油-液体热交换器与液体泵之间;液体冷却系统1和燃油系统通过液体-燃油热交换器耦合,该液体-燃油热交换器在液体冷却系统1中位于空气-液体热交换器和液体-液体热交换器之间;液体冷却系统1和液体冷却系统2通过液体-液体热交换器耦合,该液体-液体热交换器在液体冷却系统1中位于燃油-液体热交换器和关断活门之间,在液体冷却系统 2中位于蒙皮散热器和电加热器之间。所述两轮式高压除水制冷组件由压气机、空气-液体热交换器、高压水分离器、涡轮、低压水分离器等附件组成,上述器件用常规方法连接。所述液体冷却系统1由液体泵、单向活门、关断活门、液体-液体热交换器、液体-燃油热交换器和空气-液体热交换器组成,上述器件用常规方法连接。所述液体冷却系统2由液体泵、单向活门、关断活门、蒙皮散热器、液体-液体热交换器和电加热器组成,上述器件用常规方法连接。所述燃油-液体热交换器为沉浸式燃油-液体热交换器。在所述蒙皮散热器、液体-燃油热交换器和和电子设备各自的出口和入口之间安装旁路活门。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该综合热能管理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使用蒙皮散热器和空气-燃油热交换器,使得环境控制系统制冷组件和液体冷却系统对冲压空气需求量为0,从而取消了机身冲压空气的开口,降低了制冷系统性能代偿损失;2.使用液冷系统部分制冷量冷却制冷组件压气机压缩热,降低涡轮入口气体温度,从而获得更低的涡轮出口温度,提高制冷组件除水及制冷效率;3.有效降低了对飞机飞行性能的影响,提高了飞机燃油效率,飞机经济性好。附图说明图1 无冲压进气道的综合环控/液冷热能管理系统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该无冲压进气道的综合环控/液冷热能管理系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来自气源系统的高压高温空气首先由压气机压缩升温升压,再由空气-液体热交换器降温,通过高压水分离器分离出游离水,然后经涡轮膨胀降温达到较低温度,再经过低压水分离器进一步分离出空气中游离水,其出口空气温度一般可达-10°C甚至更低。和环境控制系统制冷组件耦合的液体冷却系统1由液体泵驱动流动阻力,依次经过单向活门和关断活门,然后经过液体-液体热交换器和液体-液体热交换器降温,再经过空气-液体热交换器吸收压气机压缩热,最后回到液体泵的入口,完成一个循环。和液体冷却系统1耦合的液体冷却系统2由液体泵驱动流动阻力,依次经过单向活门和关断活门,先经过蒙皮散热器降温,再流过液体-液体热交换器和电子设备升温,回到液体泵的入口,完成一个循环。此外,可通过控制蒙皮散热器、液体-燃油热交换器和电子设备各自的旁路活门开度调节流过其内部的冷却液流量,满足环境控制系统制冷组件和电子设备的冷却要求, 从而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权利要求1.一种无冲压进气道的综合环控/液冷热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由两轮式高压除水制冷组件、液体冷却系统1、液体冷却系统2和燃油系统四部分组成,高压除水制冷组件和液体冷却系统1通过空气-液体热交换器耦合,该空气-液体热交换器在两轮式高压除水制冷组件位于压气机出口下游,在液体冷却系统中其位于燃油-液体热交换器与液体泵之间;液体冷却系统1和燃油系统通过液体-燃油热交换器耦合,该液体-燃油热交换器在液体冷却系统1中位于空气-液体热交换器和液体-液体热交换器之间;液体冷却系统1和液体冷却系统2通过液体-液体热交换器耦合,该液体-液体热交换器在液体冷却系统1中位于燃油-液体热交换器和关断活门之间,在液体冷却系统2中位于蒙皮散热器和电加热器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冲压进气道的综合环控/液冷热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轮式高压除水制冷组件由压气机、空气-液体热交换器、高压水分离器、涡轮、低压水分离器等附件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冲压进气道的综合环控/液冷热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冷却系统1由液体泵、单向活门、关断活门、液体-液体热交换器、液体-燃油热交换器和空气-液体热交换器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冲压进气道的综合环控/液冷热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冷却系统2由液体泵、单向活门、关断活门、蒙皮散热器、液体-液体热交换器和电加热器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无冲压进气道的综合环控/液冷热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液体热交换器为沉浸式燃油-液体热交换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冲压进气道的综合环控/液冷热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蒙皮散热器、液体-燃油热交换器和和电子设备各自的出口和入口之间安装旁路活门。全文摘要一种无冲压进气道的综合环控/液冷热能管理系统,属于飞机机载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对一种无冲压进气道综合环控/液冷热能管理系统的改进。本专利技术由两轮式高压除水制冷组件、液体冷却系统1、液体冷却系统2和燃油系统四部分组成,高压除水制冷组件和液体冷却系统1通过空气-液体热交换器耦合,该空气-液体热交换器在两轮式高压除水制冷组件位于压气机出口下游,在液体冷却系统中其位于燃油-液体热交换器与液体泵之间。本专利技术降低了制冷系统性能代偿损失,提高了制冷组件除水及制冷效率,有效降低了对飞机飞行性能的影响,提高了飞机燃油效率,飞机经济性好。文档编号B64D13/08GK102381479SQ20111027280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4日专利技术者党晓民, 成杰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党晓民成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