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物制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14060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颗粒物制造装置,可解决现有颗粒物制造装置的如下问题:坩埚的内部空间的容积被塞子的体积限制,当初期阶段的坩埚(63)的液面高度高时成为连续液流,产生线状颗粒物。本颗粒物制造装置具备:上部坩埚,其具备内部空间和排出口,该内部空间能容纳熔融前的金属块,该排出口与该内部空间连通并配置于该内部空间的下侧;加热部件,其加热上部坩埚,使金属块熔解;以及下部坩埚,其配置于上部坩埚的下侧,具备突起形状的塞子和配置于该塞子的周围的排出蓄积部,并且在该排出蓄积部的底部具备与该排出蓄积部连通的排出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坩埚的被称为颗粒物机的颗粒物制造装置,该坩埚用于制造在铸造中使用的原料金属的粒状物(下面为“颗粒物”)。
技术介绍
在铸造作业中,将熔融的金属浇注到中空模具中进行制造。特别是在附属品等的熔模铸造等使用金属纯度高的原料金属的铸造中,无偏析的不含杂质的原料金属较理想。 在实际进行铸造的情况下,为了作业便利上的轻量化、原料金属分量的计量化等,将原料金属保管为被称作颗粒物的细的颗粒。参照图6对现有的颗粒物制作用坩埚和颗粒物制造装置60进行说明。图6是现有的颗粒物制造装置60的截面图。颗粒物制造装置60具有与外部隔绝的熔解室61。在熔解室61的上部配置有从上部向内部进入用的上盖68,在下部配置有从下部向内部进入用的下盖70。另外,用于监视内部的观察窗69设于上盖68。在颗粒物制造装置60的熔解室 61内,在配置于下盖70上的坩埚台71上配置有中空的保护筒62。在保护筒62的内部具有能插嵌坩埚63的内部空间。在保护筒62的外周部缠绕着作为加热部件的加热线圈64, 坩埚63隔着保护筒62由加热线圈64加热。坩埚63具有能容纳熔融前的金属块的臼状形状的内部空间63a,在底部具有排出口 63b。在坩埚63内配置有在铅垂方向延伸的棒状的塞子65。塞子65能借助于从塞子驱动用入口 67插入的塞子驱动装置(未图示)在铅垂方向升降,在塞子65下降了的位置,塞子65封堵排出口 63b。在排出口 6 的铅垂方向下方,与颗粒物制造装置60分开地配置有流水槽(未图示),直接落入该流水槽。当使用时,将坩埚63插嵌到保护筒62内,将它们从下盖70起设置到熔解室61内的规定位置。在坩埚63设置到规定位置后,打开上盖68,在坩埚63内注入作为颗粒物的材料的适量金属并关闭上盖68。从线圈连接轴66对加热线圈64通电,加热坩埚63。注入到坩埚63内的金属熔解而成为液体。当使塞子65上升时,熔解的原料金属从排出口 6 落下。落下的原料金属进入流水槽内而被冷却,成为被称作颗粒物的小颗粒的原料金属。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现有的颗粒物制造装置60中,因为需要用于封堵排出口 6 的塞子65,所以存在坩埚63内的内部空间63a的容积被限制了塞子65的体积的缺点,存在需要用于使塞子65上下移动的机构用的空间等问题。因此,期望一种具有无塞子65的坩埚的颗粒物制造装置。另外,在现有的装置中,具有如下问题当熔解的原料金属从排出口 6 落下时, 在使塞子65上升而紧接着的初期阶段的坩埚63的液面高度较高时成为连续液流。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如下不良情况当落下的原料金属进入流水槽内而被冷却时,形成的颗粒物不是粒状而是线状。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无塞子65的坩埚的颗粒物制造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地制造适当粒径的颗粒物的颗粒物制造装置。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颗粒物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上部坩埚, 其具备内部空间和排出口,该内部空间能容纳熔融前的金属块,该排出口与该内部空间连通并配置于该内部空间的下侧;加热部件,其加热该上部坩埚,使金属块熔解;以及下部坩埚,其配置于该上部坩埚的下侧,具备突起形状的塞子和配置于该塞子的周围的排出蓄积部,并且在该排出蓄积部的底部具备与该排出蓄积部连通的排出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颗粒物制造装置,其具备上部坩埚,其具备内部空间和排出口,该内部空间能容纳熔融前的金属块,该排出口与该内部空间连通并配置于该内部空间的下侧;加热部件,其加热该上部坩埚,使金属块熔解;以及下部坩埚,其配置于该上部坩埚的下侧,具备突起形状的塞子和配置于该塞子的周围的排出蓄积部,并且在该排出蓄积部的底部具备与该排出蓄积部连通的排出口,该上部坩埚和该下部坩埚能相对靠近或分离。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用无塞子的简单结构的坩埚制造颗粒物,并且能制作适当粒径的颗粒物。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颗粒物制造装置的截面的图,是示出坩埚的排出口封闭的状态的图。图2是示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颗粒物制造装置的截面的图,是示出坩埚的排出口开放的状态的图。图3是示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金属熔解装置的截面的图。图4是示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金属熔解装置的坩埚部的图,是示出坩埚的排出口封闭的状态的图。图5是示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金属熔解装置的坩埚部的图,是示出坩埚的排出口开放的状态的图。图6是示出现有的颗粒物制造装置的截面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3颗粒物制造装置22、42、62 保护筒23、43上部坩埚30、46下部坩埚30a塞子63坩埚45、65塞子具体实施例方式4(实施例1)。参照图1和图2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颗粒物制造装置1进行说明。在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粘度高的熔融金属。图1是示出作为实施例1的颗粒物制造装置1的截面的图, 是示出上部坩埚的排出口封闭的状态的图。另外,图2是示出上部坩埚的排出口开放的状态的图。本实施例的颗粒物制造装置1与现有装置同样,具备熔解室21,在上部配置有上盖洲,在下部配置有下盖34。用于监视内部的观察窗四设于上盖观。在颗粒物制造装置 1的熔解室21内配置有中空的保护筒22。在保护筒22的内部能插嵌上部坩埚23。在保护筒22的外周部缠绕着作为加热部件的加热线圈M,上部坩埚23隔着保护筒22由加热线圈 24加热。上部坩埚23具有臼状形状的内部空间23a和排出口 23b,该内部空间23a能容纳熔融前的金属块,该排出口 2 与内部空间23a连通,并配置于内部空间23a下侧的上部坩埚23的底部。关于它们的构成,与现有的装置同样。下面,对本实施例中与现有的颗粒物制造装置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颗粒物制造装置1未在上部坩埚23内配置塞子。在保护筒22的内部配置有下部坩埚30, 下部坩埚30支撑上部坩埚23。上部坩埚23设定成与下部坩埚30接触的位置为最低的位置,且能以可从此处在保护筒22内向上方向滑动的方式升降。利用从驱动用入口 27插入的上部坩埚升降用驱动装置(未图示)进行上部坩埚23的上下方向的移动。保护筒22和下部坩埚30由保护坩埚31支撑。在下盖34上配置有坩埚台32,坩埚台32支撑保护坩埚 31,并且减少向下盖34的热传递。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一下上部坩埚23相对于下部坩埚30升降的构成。但是,能设成如下构成使上部坩埚23固定,使下部坩埚30可动,下部坩埚30相对于上部坩埚23升降。而且,也可以设成如下构成使上部坩埚23和下部坩埚30两者可动,上部坩埚 23和下部坩埚30分别升降。即,能设成如下构成上部坩埚23和下部坩埚30能相对靠近或分离。上部坩埚23在下侧具有倾斜面,与在上部坩埚23的最底部构成的截面Al的排出口 23b相连。下部坩埚30的截面为圆形,是能在下侧容纳、支撑上部坩埚23的形状。下部坩埚 30具有以其中心部分作为最高部,高度从该最高部开始在半径方向降低的倾斜结构的突起形状的塞子30a。并且,当上部坩埚23和下部坩埚30以相对靠近的方式移动时,塞子30a 封闭上部坩埚23的排出口 23b。在该状态下,利用加热线圈M熔解的熔融金属不能从上部坩埚23的排出口 2 流出。另一方面,当上部坩埚23和下部坩埚30以相对分离的方式移动而使上部坩埚23和下部坩埚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井深作
申请(专利权)人:安井贸易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