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13543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道连接装置,包括管道对接连接件,该管道对接连接件包括连接部和调整部,调整部包括在连接状态呈环形或螺旋形的内凹槽,连接部包括在连接状态由内凹槽两侧沿被连接管道轴向延伸套装并密封附着在或缠绕并密封附着在被连接管道对接端外圆周上的连接段。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带内凹槽的管道对接连接件,在管道因环境温度变化产生长度变形时,能够更好地保证对接两段管道的同轴度,满足管道同轴度高的连接要求;内凹槽的深度不超出管道内侧表面的圆柱面,不会对管道内介质流动形成障碍,提高管道内壁的平整性,利于管内介质流动和管道机器人在管网内的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管道对接端的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管道对接端连接器是管网结构中的重要部件,关系到管网连接密封的可靠性、施工效率和管网建设成本。由于季节变化,导致管网的使用环境温度变化很大,多数地区夏季和冬季的极限温差通常在40摄氏度至60摄氏度之间,寒冷地区极限温差甚至高达70摄氏度至80摄氏度。极限温差的存在使得长距离的管网产生较大的管线热胀冷缩变形量,严重影响管道对接端连接器的连接可靠性。由于管道对接端连接器与管道对接端是紧密连接的,在管道因温度变化产生长度变形时,管道对接端的伸缩缝距离将发生较大变化,经常使管道对接端连接器产生严重变形,导致密封失效和管道泄漏,严重时甚至使管道端部互相顶住外凸,或因距离拉大撕裂管道对接端连接器结构,导致管道对接端连接器损坏。为了克服现有管道对接端连接器因环境温度变化导致管道对接端连接器连接失效和损坏的缺陷,出现了补偿型管道对接端连接器。如图1所示,专利号为200920161641. 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竖直加强肋的钢塑复合结构壁管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为带有Ω形断面形状的塑料承插管件2,将该塑料承插管件2的两端分别插入塑料管道1 对接端,并采用熔融塑料3固定连接塑料管道1与塑料承插管件2,通过向外凸出的Ω形断面来吸收管网因环境温度变化产生的管道长度变形。上述带有Ω形断面形状的管道对接端连接结构存在如下缺陷1、由于该连接结构的Ω形断面采用向管壁外凸出的结构,Ω形断面的最大外径尺寸大,保持被连接的两段管道同轴的能力较差,当管网长度变形发生时,被连接的两段管道的轴线会发生偏移,严重时甚至使管道对接端连接器的结构发生剪切破坏,因此,对于管道连接同轴度要求较高的管线连接,难以满足要求;2、该连接结构采用承插式连接,连接装置的插入端在管壁内形成一个环形台阶, 一方面会影响管内介质的顺畅流道,产生介质堆积,另一方面,在采用管道机器人对管线进行检修时会阻碍管道机器人的通行,甚至在管内无法使用管道机器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管道连接装置,克服现有技术连接管道同轴能力差、连接管道内壁不平整的缺陷。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管道连接装置,包括管道对接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管道对接连接件包括连接部和调整部,所述调整部包括在连接状态呈环形或螺旋形的内凹槽,所述连接部包括在连接状态由所述内凹槽两侧沿被连接管道轴向延伸套装并密封附着在或缠绕并密封附着在被连接管道对接端外圆周上的连接段。在本专利技术的管道连接装置中,所述连接段与被连接管道对接端外圆周配合的内侧表面包括粘接层。在本专利技术的管道连接装置中,在连接状态所述内凹槽的内侧表面位于被连接管道内壁圆柱面与被连接管道对接端外圆周圆柱面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管道连接装置中,所述内凹槽为一个、两个、三个或四个。在本专利技术的管道连接装置中,包括外部紧固件,该外部紧固件在连接状态套装并紧固包围或缠绕并紧固包围在所述管道对接连接件的外圆柱面上。在本专利技术的管道连接装置中,所述外部紧固件为热收缩带、热收缩套、电热熔带或电热熔套。在本专利技术的管道连接装置中,所述外部紧固件为外部紧固卡套或外部紧固带,该紧固卡套、该紧固带分别包括紧固件内凹部、连接法兰和连接螺栓,该紧固件内凹部与所述管道对接连接件的内凹槽配合,该连接螺栓穿过所述连接法兰将所述紧固卡套或外部紧固带紧固连接在所述管道对接连接件的外圆柱面上。在本专利技术的管道连接装置中,包括填充带,该填充带连续填充在被连接管道对接端的外表面环形槽或螺旋形槽内形成至少一个圆周的填充区,在装配状态下,该填充带的外圆周表面与所述管道对接连接件的内侧表面紧贴。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管道连接装置,与现有技术比较,其有益效果是1.采用带内凹槽的管道对接连接件,在管道因环境温度变化产生长度变形时,能够更好地保证对接两段管道的同轴度,满足管道同轴度高的连接要求;2.内凹槽的深度不超出管道内侧表面的圆柱面,不会对管道内介质流动形成障碍,提高管道内壁的平整性,利于管内介质流动和管道机器人在管网内的运行。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一种现有管道连接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管道连接装置实施例一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管道连接装置实施例二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管道连接装置实施例三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管道连接装置实施例四的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管道连接装置实施例五的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管道连接装置实施例六的剖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管道连接装置实施例七的剖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管道连接装置中外部紧固件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管道连接装置中外部紧固件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管道连接装置为一管道对接连接件20,该管道对接连接件 20包括连接部和调整部,调整部包括在连接状态呈环形的内凹槽22,连接部包括在连接状态由内凹槽22两侧沿被连接管道10的轴向延伸套装并密封附着在被连接管道10的对接端外圆周上的连接段21。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在连接状态下呈螺旋形的内凹槽来代替在连接状态下呈环形的内凹槽。在本实施例中,管道对接连接件20采用管状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管道对接连接件20可以采用带状结构,管道对接连接时将管道对接连接件缠绕在被连接管道10的对接端,管道对接连接件的连接段缠绕并密封附着在被连接管道对接端外圆周上。连接段21与被连接管道10的对接端外圆周的密封配合可以通过连接段21与被连接管道10的对接端外圆周紧密接触来实现。为了保证管道对接连接件20连接被连接管道后不会在管道内壁形成对管内介质流道的障碍,保证在连接状态下内凹槽22的内侧表面位于被连接管道内壁圆柱面与被连接管道对接端外圆周圆柱面之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在连接状态下,管道对接连接件内凹槽22的内侧顶部位于被连接管道内壁圆柱面以内的区域,并不影响本专利技术基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为了提高连接段21与被连接管道10的对接端外圆周的密封配合效果,在连接段与被连接管道对接端外圆周配合的内侧表面设置粘接层,通过粘接层将连接段与被连接管道对接端外圆周紧密粘接在一起。管道对接连接件的材料通常选择与被连接管道材料相同或相容的适用材料。例如,对聚乙烯管,管道对接连接件选用交联聚乙烯。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管道连接装置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外部紧固件。 在本实施例中,外部紧固件采用热收缩带或热收缩套23。在连接状态下,外部紧固件套装并紧固包围在管道对接连接件20的外圆柱面上,或缠绕并紧固包围在管道对接连接件20的外圆柱面上。实施例三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管道连接装置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外部紧固件。在本实施例中,外部紧固件采用电热熔带或电热熔套24。在连接状态下,外部紧固件套装并紧固包围在管道对接连接件20的外圆柱面上,或缠绕并紧固包围在管道对接连接件20的外圆柱面上。实施例四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实施例一的内凹槽22为一个,本实施例的内凹槽22为两个,可提供更大的变形调整量。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需要,内凹槽22的数量可以采用三个、四个或多个。实施例五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管道连接装置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外部紧固件。如图9、图10所示,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道连接装置,包括管道对接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管道对接连接件包括连接部和调整部,所述调整部包括在连接状态呈环形或螺旋形的内凹槽,所述连接部包括在连接状态由所述内凹槽两侧沿被连接管道轴向延伸套装并密封附着在或缠绕并密封附着在被连接管道对接端外圆周上的连接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能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瀚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