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过滤系统侧排式排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0962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真空过滤系统侧排式排液装置,涉及盛装气体或蒸汽的密闭容器中排放液体的装置。包括设置有气液入口及空气管口的气水分离室,与气水分离室相连的排液箱,以及与两者匹配的单向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气水分离室与排液箱自上而下放置,气水分离室外侧壁的下端部与排液箱之间通过单向阀组件联通,排液箱外侧壁的下端部设置单向排放阀,同时气水分离室及排液箱侧壁的上端部通过空气联通管相联,联通管上设置三通阀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各易损部件采用外置结构,便于维护,且分离效果好的优点。(*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盛装气体或蒸汽的密闭容器中排放液体的装置,具体是一种真空过滤系统侧排式排液装置
技术介绍
自动排液装置是真空过滤系统的重要辅助设备,它的使用性能和可靠性对过滤系统的运行状况和过滤效果影响很大。现有技术的自动排液装置多是采用卧式气水分离器,在气水分离器的下方再对称设置一对排液箱,并且与气水分离器及排液箱匹配的空气通管及管路单向阀,均位于气水分离器及排液箱的内部,两排液箱上端分别设置空气阀,空气阀通过设置在排液箱内的浮子控制开或关,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发现该类型的自动排液装置存在了设备体积大,安装不方便,而且许多易损部件内置,导致故障率高,维护困难,分离效果差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体积小,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各易损部件采用外置结构,便于维护,且分离效果好的真空过滤系统侧排式排液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即一种真空过滤系统侧排式排液装置,包括设置有气液入口及空气管口的气水分离室,与气水分离室相联的排液箱,以及与两者匹配的单向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气水分离室与排液箱自上而下放置,气水分离室外侧壁的下端部与排液箱之间通过单向阀组件联通,排液箱外侧壁的下端部设置单向排放阀,同时气水分离室及排液箱侧壁的上端部通过空气联通管相联,联通管上设置三通阀组件。上述单向阀组件等易损部件采用外置式结构,不仅方便了维护,而且由于改善了各部件的工作环境,也延长了使用寿命。上述单向阀组件为设置在密闭阀箱内的单向阀,阀箱的底部通过联通管与排液箱联通。所述三通阀组件为三通阀及与之匹配的控制装置,根据设备使用者不同的要求,控制装置可为机控转动阀式结构或程控电磁换向阀式结构,便于以手动或自动控制的方式,控制排液箱4内的气压交替变化而实现自动排液。为了尽量减少设备的占地面积,气水分离室与排液箱自上而下依次直立放置。此外,为了加强气水分离的效果,气水分离室内的气液入口处设置气水分离隔板,该气水分离隔板位于气液入口处的正前方,气水分离隔板上端与气水分离室相联,气水分离隔板与气水分离室之间构成敞开的气水喷溅通道,液体从该气水喷溅通道向下进入气水分离室的底部,气体向上排出;气水分离室内的空气联通管口处设置挡水板,挡水板的下端与气水分离室相联,上端向上倾斜,并位于气水分离隔板的上方,以使气体中的液体再次被阻挡,分离下来。此外,为了使液体不造成留滞,能够干净的排放,气水分离室及排液箱底部的排液口位置纵向断面为呈锐角结构。本技术采用上述改进后,不仅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各易损部件采用外置结构,便于维护,且具有分离效果好的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中1气水分离室;2挡水板;3空气联通管;4排液箱;5三通阀组件;6三通阀;7单向阀;8联通管;9阀箱;10单向阀;11气水分离隔板;12气液入口。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真空过滤系统侧排式排液装置,包括设置有气液入口12及空气管口的气水分离室1,与气水分离室1相联的排液箱4,以及与两者匹配的单向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气水分离室1与排液箱4自上而下放置,气水分离室1外侧壁的下端部与排液箱4之间通过单向阀组件联通,排液箱4外侧壁的下端部设置单向排放阀,同时气水分离室1及排液箱4侧壁的上端部通过空气联通管3相联,联通管上设置三通阀组件5。上述单向阀组件等易损部件采用外置式结构,不仅方便了维护,而且由于改善了各部件的工作环境,也延长了使用寿命。上述单向阀组件为设置在密闭阀箱内的单向阀10或排液箱侧壁下部安装的单向阀7,阀箱的底部通过联通管与排液箱4联通;所述三通阀组件5为三通阀6及与之匹配的控制装置,根据设备使用者不同的要求,控制装置可为机控转动阀式结构或程控电磁换向阀式结构,便于以手动或自动控制的方式,控制排液箱4内的气压交替变化而实现自动排液。为了尽量减少设备的占地面积,气水分离室1与排液箱4自上而下依次直立放置。此外,为了加强气水分离的效果,气水分离室1内的气液入口12处设置气水分离隔板11,该分离隔板位于气液入口12处的正前方,分离隔板上端与气水分离室1相联,气水分离隔板11与气水分离室1之间构成敞开的气水喷溅通道,液体从该气水喷溅通道向下进入气水分离室1的底部,再通过阀箱与排液箱4之间的联通管进入排液箱4,气体则向上排出;气水分离室1内的空气联通管口处设置挡水板2,挡水板2的下端与气水分离室1相联,上端向上倾斜,并位于气水分离隔板11的上方,以使气体中的液体再次被阻挡,分离下来。此外,为了使滤液不造成留滞,能够干净的排放,气水分离室1及排液箱4底部的排液口位置纵向断面为呈锐角结构。本技术采用上述改进后,不仅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各易损部件采用外置结构,便于维护,且具有分离效果好的优点。权利要求1.一种真空过滤系统侧排式排液装置,包括设置有气液入口及空气管口的气水分离室,与气水分离室相联的排液箱,以及与两者匹配的单向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气水分离室与排液箱自上而下放置,气水分离室外侧壁的下端部与排液箱之间通过单向阀组件联通,排液箱外侧壁的下端部设置单向排放阀,同时气水分离室及排液箱侧壁的上端部通过空气联通管相联,联通管上设置三通阀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过滤系统侧排式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单向阀组件为设置在密闭阀箱内的单向阀,阀箱的底部通过联通管与排液箱联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过滤系统侧排式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三通阀组件为三通阀及与之匹配的控制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过滤系统侧排式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为机控转动阀式结构或程控电磁换向阀式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过滤系统侧排式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水分离室与排液箱自上而下依次直立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过滤系统侧排式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水分离室内的气液入口处设置气水分离隔板,该气水分离隔板位于气液入口处的正前方,气水分离隔板上端与气水分离室相联,气水分离隔板与气水分离室之间构成敞开的气水喷溅通道。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过滤系统侧排式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水分离室内的空气联通管口处设置挡水板,挡水板的下端与气水分离室相联,上端向上倾斜,并位于气水分离隔板的上方。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过滤系统侧排式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水分离室及排液箱底部的排液口位置纵向断面为呈锐角结构。专利摘要一种真空过滤系统侧排式排液装置,涉及盛装气体或蒸汽的密闭容器中排放液体的装置。包括设置有气液入口及空气管口的气水分离室,与气水分离室相连的排液箱,以及与两者匹配的单向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气水分离室与排液箱自上而下放置,气水分离室外侧壁的下端部与排液箱之间通过单向阀组件联通,排液箱外侧壁的下端部设置单向排放阀,同时气水分离室及排液箱侧壁的上端部通过空气联通管相联,联通管上设置三通阀组件。本技术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各易损部件采用外置结构,便于维护,且分离效果好的优点。文档编号B01D53/26GK2887424SQ20062002375公开日2007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空过滤系统侧排式排液装置,包括设置有气液入口及空气管口的气水分离室,与气水分离室相联的排液箱,以及与两者匹配的单向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气水分离室与排液箱自上而下放置,气水分离室外侧壁的下端部与排液箱之间通过单向阀组件联通,排液箱外侧壁的下端部设置单向排放阀,同时气水分离室及排液箱侧壁的上端部通过空气联通管相联,联通管上设置三通阀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乐谊张名弘边洪波罗英美李孝泽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金岭铁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