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混凝土墙的建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205868 阅读:3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生态混凝土墙的建造方法,具体建造步骤如下:首先根据建筑物的尺寸采用C15混凝土建造混凝土垫层;并利用建筑砖建造生态混凝土插槽,同时将沸石、陶粒和混凝土按一定比例制成具有过滤、截留、吸附功能的生态混凝土板,装入生态混凝土插槽内,最后填充钢渣。这种生态混凝土墙为解决平原水网地区村镇污水处理而提出的一种以生态混凝土板收集污水,河浜或湖塘自身作为污水处理载体,该生态混凝土墙在不建设村镇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水收集系统的前提下治理分散村镇生活污水,具有效果良好、运行费用低、维护方便、生态效益显著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村镇生活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处理村镇生活污水于的生态混凝土墙的建造方法
技术介绍
平原水网地区村镇一般沿河浜两岸或湖塘四周分散而居,生活污水排入附近的河浜或湖塘,造成河浜、湖塘污染严重,有些河浜、湖塘已失去原有功能,成为纳污池,造成南方水网地区出现水质性缺水的现象。村镇生活污水的主要特点如下(1)污水成分复杂,含有较高的人畜粪尿成份,氮、磷含量较高,一般不含有毒物质,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2)污水排放量小,间歇排放,变化系数大(3)污染物的浓度较低,污水可生化性强,水质浑浊、色深且具有恶臭。随着农村居民对居住环境要求提高和自身健康的重视,针对农村平原河网地区生活污水的特点,结合地势地形、道路交通条件以及居民住宅建设布局等具体情况,探索因地制宜、造价低廉、效果良好、维护管理简单的农村污水收集处理方式是顺应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的时代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平原水网地区村镇污水处理而提出的一种以生态混凝土板收集污水的生态法处理方式,该生态混凝土墙具有过滤截留和生物降解功能,污水渗过生态混凝土墙时过滤截留和被生物降解去除污染物,在不建设村镇污水收集系统的前提下治理分散村镇生活污水,具有效果良好、运行费用低、维护方便、生态效益显著等特点。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生态混凝土墙建造方法,包括生态混凝土板建造、钢渣填充、生态混凝土插槽建造、混凝土垫层建造。所述混凝土垫层建造首先按沿水中建筑物的形状,采用夹板在设计混凝土垫层的两侧相向固定,在夹板之间形成空腔,然后向空腔内同时加入C15混凝土,建设长度B4=0. 75-0. 85m,高度 H3=0. 25-0. 35m,宽度 H5=0. 05-0. lm,待墙体坚固后,取下夹板。所述生态混凝土插槽建造首先按照生态混凝土插槽尺寸长度B5=0. 4-0. 5m,高度H2=0. 95-1. 05m,宽度Hl=O. 4-0. 5m,插槽嵌入宽度H5=0. 05-0. lm,利用建筑砖建造墙体,同时留出生态混凝土板所需的插槽。所述生态混凝土板建造首先将沸石、陶粒和混凝土按体积比30 30 40充分均勻混合,按生态混凝土板的设计尺寸,采用夹板在设计混凝土板的两侧相向固定,在夹板之间形成空腔,然后向空腔内加入混合好的沸石、陶粒和混凝土,边加入边振荡,使其完全结合在一起组成生态混凝土板,待坚固后,取下夹板,装入生态混凝土插槽内。所述钢渣填充填充钢渣(钢渣尺寸规格长< 3cm、宽< 1cm、厚度< 3mm),填充钢渣量为长度 B2=l. 3-1. 5m,高度 H4=0. 7-0. 8m,宽度 H6=0. 2-0. 3m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原理是1、生态混凝土板具有过滤截留吸附功能如土壤颗粒孔隙的截留作用;黏土等硅酸盐类物质的离子交换和吸附作用;重金属离子与土壤胶体、腐植酸等的鳌合作用;与土壤中的某些组分形成难溶性化合物或因ρΗ、Η!改变而产生的沉淀、挥发;与土壤中的铁、铝、钙、磷、碳酸盐等发生反应,氨氮在碱性条件下挥发等。2、生态混凝土板内部能够产生生物膜进而通过各种微生物的相互依存、协同作用,降解各种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质。本专利技术的具有以下优势1、本专利技术针对村镇生活污水分散,难以收集的特点,设计出生态混凝土墙,将河浜变成污水收集处理一体设施,节约了土地资源,解决了村镇生活污水收集困难的问题;2、生态混凝土墙有过滤、截留、吸附、生物降解等多种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生态混凝土墙布置俯视图;图2是生态混凝土墙布置侧视图3是生态混凝土墙布置剖面图中1、生态混凝土板;2、填充钢渣;3、生态混凝土插槽;4、C15混凝土垫层。Bl-生态混凝土板长度;Β2-填充钢渣长度;Β3-单位生态混凝土墙长度;B4-C15混凝土垫层长度;Β5-生态混凝土插槽长度;Hl-生态混凝土插槽宽度;Η2-生态混凝土插槽高度;H3-C15混凝土垫层高度;Η4-填充钢渣、生态混凝土板高度,H5-C15生态混凝土插槽嵌入宽度、填充钢渣宽度、生态混凝土板宽度。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1-3所示,生态混凝土墙由生态混凝土板、填充钢渣、生态混凝土插槽、C15混凝土垫层组成。其中生态混凝土板长度Bl=L 2-1. 4m,高度 H4=0. 7-0. 8m,宽度 H5=0. 05-0. Im ;填充钢渣长度 B2=l. 3-1. 5m,高度 H4=0. 7-0. 8m,宽度 H6=0. 2-0. 3m ;C15 混凝土垫层长度 B4=0. 75-0. 85m,高度 H3=0. 25-0. 35m,宽度 H5=0. 05-0. Im ;生态混凝土插槽长度B5=0. 4-0. 5m,高度H2=0. 95-1. 05m,宽度Hl=O. 4-0. 5m,插槽嵌入宽度 H5=0. 05-0. Im ;单位混凝土墙长度B3=2-2.鈿。以下提供3个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1.,所述生态混凝土墙由生态混凝土板、填充钢渣、混凝土插槽、混凝土垫层组成,其建造方法为(1)混凝土垫层建造首先按沿水中建筑物的形状,采用夹板按垫层设计在混凝土垫层两侧相向固定,在夹板之间形成空腔,然后向空腔内同时加入C15混凝土,待混凝土坚固后,取下夹板;(2)混凝土插槽建造首先按照混凝土插槽设计尺寸,用建筑砖建造插槽墙体,同时留出混凝土板所需的插槽;(3)生态混凝土板建造首先将沸石、陶粒和混凝土按体积比充分均勻混合,按生态混凝土板的设计尺寸,采用夹板在设计混凝土板的两侧相向固定,在夹板之间形成空腔,然后向空腔内加入混合好的沸石、陶粒和混凝土,边加入边振荡,使其完全结合在一起组成生态混凝土板,待坚固后,取下夹板;(4)填充钢渣将生态混凝土板依次装入生态混凝土插槽内,在混凝土板之间的空腔内填充钢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混凝土墙的建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生态混凝土板是由沸石、陶粒和混凝土按体积比30 30 40制作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混凝土墙的建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生态混凝土板长度Bl=L 2 1. 4m,高度 H4=0. 7 0. 8m,宽度 H5=0. 05 0. l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混凝土墙的建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混凝土垫层长度B4=0. 75 0. 85m,高度 H3=0. 25 0. 35m,宽度 H5=0. 05 0. l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混凝土墙的建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混凝土插槽长度B5=0. 4 0. 5m,高度 H2=0. 95 1. 05m,宽度 Hl=O. 4 0. 5m,插槽嵌入宽度 H5=0. 05 0. l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混凝土墙的建造方法,其特征是填充钢渣长度B2=l. 3 1. 5m,高度 H4=0. 7 0. 8m,宽度 H6=0. 2 0. 3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混凝土墙的建造方法,其特征是填充钢渣的尺寸规格为长< 3 11、宽< 1cm、厚度< 3mm,填充钢渣量为B2XH4XH6立方米,其中长度B2=1.3 m 1. 5m,高度 H4=0. 7 m 0. 8m,宽度 H6=0. 2 m 0. 3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艺李晓霞刘明元何业俊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市黄河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